2024年夏天热吗?看看古人农谚都有哪些说法,提前做好防备!

青丝评文化 2024-04-22 03:35:13

在2022年夏季,北半球经历了极端的高温热浪天气,足见气候变暖的影响依然显著。尽管过去三年出现了降温效应显著的拉尼娜现象,但它并未能根本改变全球气温的整体上升趋势。事实上,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地球的热量不断累积,导致2015至2022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八年。这一数据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而影响最为普遍的是厄尔尼诺现象,在其形成的早期(夏季)对热带及南半球天气气候系统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发展的高峰期(冬季),影响虽仍维持在热带,但扩展至高纬度,并明显影响北半球的冬季气候。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共同构成了ENSO循环,其中厄尔尼诺现象涉及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的温度升高。这种暖水现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而ENSO的整个周期通常为2至7年,平均周期为4年。在2023年3月,多国宣布“三重”拉尼娜现象结束之后,一些气象机构便预测称,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将在夏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预示着全球气候可能将面临新的变化。

专家表示,2023年是厄尔尼诺发展年,其影响可能非常深远,预计“2024年有超过60%的概率将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或者说平均气温可能突破历史记录”。在此基础上,世界气象组织的预估显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逐渐增强:从2023年7月至9月,转变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将增加到80%;从6月到8月,这一概率预计将增加到约70%;而从5月至7月期间,转变的可能性初步为60%。这种从ENSO中性状态转变为厄尔尼诺状态的递增趋势,揭示了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变化。那么,除了科学的预测外,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农谚又有哪些说法呢?

一、冬天有多冷,夏天有多热

这句俗语大意是说若本地冬季异常寒冷,次年夏日便需加强防暑措施,因为夏天的气温可能会异常炎热。反之,暖和的冬季通常预示着次年的夏天可能会更加凉爽。这种由冬天的冷暖来预判夏天温度的方法,是根据我国古代哲学观中的平衡法则。按照这一观点,世间万物总是处于互相平衡的状态,一个季节的极端气候往往预示着另一个季节的对应变化。古人据此认为如果冬天过于寒冷,通常意味着夏天将异常炎热。

二、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夏天的高温少雨,尤其在小暑和大暑节气期间,常导致土壤开裂,天气晴朗,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伏旱,进而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这种夏季的炎热和干旱,通常与小寒和大寒节气的降雪情况有关。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小寒和大寒节气都没有下雪,这预示着到了来年的小暑和大暑节气时雨水会非常少。因此,小寒和大寒不下雪则常被古人视为一个不好的兆头。

三、三月三太阳笑,六月六火烧头

六月六是农历中非常热的三伏天时期,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之前的三月三,即上巳节的那天是大晴天,那六月六将会出现“火烧天”的酷热天气,表明气温非常高像是被架在太阳上烤一样。上巳节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水边进行沐浴和曲水流觞,以祈求除去灾祸和不吉之兆,所以这天的气候通常宜人。

四、公伏热死牛,母伏凉飕飕

我们熟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由头伏、中伏和末伏组成,头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而中伏根据年份不同可能为10天或20天。入伏的时间由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确定,末伏则开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例如,2024年的三伏天从7月15日至8月23日,分别为头伏、中伏和末伏。民间常根据“公伏热死牛,母伏凉飕飕”的说法判断三伏天的温度,公伏暗示极热,母伏则相对凉爽。今年的入伏日期为农历六月初十,属于母伏,按照古人的说法似乎不会特别热。

总结来说,农谚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总结了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祖辈提供了指导其日常生产与生活的宝贵知识。例如农谚“春雨贵如油”,便生动的揭示了春季降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还反映了古人对天气变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显著变化,原有的气候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使得一些传统的农谚在今天可能不再那么精确或可靠。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必须采用更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应对天气变化。因此,尽管农谚中蕴含的智慧依然有其参考价值,我们仍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定期关注气象预报,来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理解和预测天气。

0 阅读:3
评论列表

青丝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