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青海塔拉滩的生态转型之路

人民网 2024-11-12 17:25:31

编者按

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生态光伏发电园区如同一片蓝色的海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曾是风沙漫天的戈壁滩,如今却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孕育着绿色发展的新希望。近日,记者走进塔拉滩,探寻这片“光伏蓝海”的绿色密码。

从荒漠到绿洲

光伏园区的生态奇迹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昔日塔拉滩当地的谚语,也曾是它的真实写照。正如当地牧民叶多所说:“以前这地方风沙满天,一年刮到头。风一吹起来,站在十几米外连人都看不见。”随着塔拉滩光伏园区的建成,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塔拉滩光伏园区铺设的数百万块光伏板,在发电的同时也意外地成了改善生态的“利器”。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海南分公司产业园项目部曹军向记者介绍:“光伏板的遮挡减缓了地表水分蒸发,经过多年的运营,我们发现,园区的风速下降了50%,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0%。水源涵养量大大增加,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光伏板下的新生活

生态与民生的双赢

塔拉滩光伏园区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还为牧民的生活带来了显著改善。光伏板下的牧草长势喜人,当地的牧民纷纷把羊群赶进园区放牧,形成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独特生产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牧民的加入,曾经贫瘠的塔拉滩如今成了“人工绿洲”,“光伏羊”成了这里的新名片。牧民叶多表示:“以前羊吃不饱,现在草多了,羊长得肥,收入也多了。”

此外,光伏企业主动吸纳当地农牧民,聘请他们从事光伏组件的清洗和维护工作。“现在黄河公司在海南州的光伏园区内有2500万块光伏组件,基本由当地的农牧民负责清洗维护。通过这份工作,牧民们每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曹军介绍道,这种就地就业的模式帮助周边村庄解决了就业问题,让更多的人能够“打工不出村,月薪有保障”。

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区。黄河公司供图

光伏产业的未来

绿色回收与技术创新

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组件的退役和回收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将有大批光伏组件进入退役阶段,如何绿色回收这些组件成为关键课题。

国家电投集团光伏(储能)产业创新中心组件回收中试线主任郑璐指出:“我们目前已经建立了国内首条晶硅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回收率能达到92.5%以上。这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还为光伏组件的退役回收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

此外,塔拉滩光伏实证基地也在为全球光伏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之一,该基地汇集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光伏技术与产品,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地实验,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数据。国家电投集团光伏(储能)产业创新中心数字信息中心主任邓薇表示:“这个基地弥补了实验室检测的局限,能够揭示真实环境下光伏产品的性能变化,为行业制定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塔拉滩生态光伏发电园区,作为中国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也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国光伏产业将继续引领全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的绿色智慧。

审核:高级政工师 唐婧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责编:陈夏琳、杨鸿光)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