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第一档鉴宝节目《鉴宝》开播,“鉴宝”这一兴趣爱好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许多蒙尘多年的“宝贝”也重新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现在我们听到的很多宝物蒙尘的故事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传出来的,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有关宝物蒙尘的故事,宝物的身份有点特殊,它是一道圣旨。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圣旨这种东西放在哪朝哪代那都是被珍藏的,谁会把圣旨给弄“蒙尘”了呢?
尽管这个故事看上去有点像编的,但它还确实是真实发生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块年代久远的搓衣板在浙江省台州温岭的一个名叫三房村的小村庄里,有一个十分特别的“搓衣板”。
这是一块长约80厘米,宽70厘米,厚5厘米的石板,它在村里的池塘边放了五十多年了,村里人都认识这块石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修建某项工程,村民们从山上清理出了一些废弃物,其中就包括这块石板。
因为它的来历比较模糊,大家只知道它是从坟头上搬下来的,但具体要说这是一块什么石头,基本上没有人知道。
毕竟,谁会去关注一块石板的来头啊?
一开始,这块石板只是被随意地放在了村口的池塘边上,由于是从坟头上搬下来的,上面又写着字,一些老人对此颇为忌讳,觉得它晦气。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块石板可太好用了,尤其是它作为搓衣板的时候,因为上面有摩擦力,搓起来非常好用,清洁效果也好。
久而久之,村里人就大多拿它当做搓衣板了。
就这样,这块石板在池塘边度过了数十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村民的洗衣日常。
每当夕阳西下,池塘边便会出现一道道忙碌的身影,而那块石板也默默地承载着他们的辛劳与汗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人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大多数人家里都修了水龙头,洗衣机也走进了家家户户。
大家开始解放双手,将衣服丢给洗衣机,哪怕遇到需要手洗的衣服,也基本上都在自己家水池里解决了,很少有人再去池塘边上洗衣服了。
偶尔看见一两个老人家在池塘边洗衣服,还会有人提醒他们,说池塘的水太脏了,衣服容易染上细菌。
最后,这块曾经颇受欢迎的“搓衣板”彻底失了宠,被遗忘在了池塘边的小片空地上。
直到2017年,村委会决定填平村口的小池塘,这块石板才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当时,村委会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决定对村口的小池塘进行填埋,而那块石板因为完好无损,被村民们留了下来,打算用来铺路。
就在大家准备动手时,隔壁村子传来了一个消息:他们挖出了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引起了市里专家的关注。
听说,那块石碑是个好多年的老物件,不少专家都特意驱车赶来研究了。
这个消息让三房村的村主任林菊明心中一动,不就是老物件吗?他们三房村也有啊!
这么多年来,村里别的东西不知道,但是池塘边上这块老石板可是保存得好好的,而且这块石板上面也有字。
说不定,村里这块石板,就是能让专家们闻风赶来的老物件!
林菊明又想起自己小时候曾无数次在池塘边玩耍时都能看到那块石板,虽然当时他并不清楚上面的文字是什么意思,但直觉告诉他,这块石板可能并不简单。
如今,估计揭开这块石板真实身份的机会就要来了。
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林菊明立即召集了几个村干部和村民,带着工具前往石板所在地。
经过一番挖掘,他们终于将这块沉睡多年的石板重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而当大家擦掉石板上的泥土,发现它的背面竟然刻画着一头狮子,看来它的身份确实不简单,可当众人看到上面的文字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2.不起眼的“圣旨”因为石板上面刻着的是繁体字,很多村民都不太认识,再加上古时候的文字排列顺序和现在不太一样,大多数人对石板上面的内容都看不懂。
就在众人都二丈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有人突然眼前一亮,大喊了一声:“你们看!那上面是不是‘奉’字!”
所有人立刻去找,果然在上面找到了一个“奉”字,很快,又有人找到了“天”“承”“运”三个字。
这年头,村民们别的古文可能不认识,但“奉天承运”一定认识,毕竟,谁还没看过几部宫廷剧啊。
紧接着,众人又找到了“光绪”两个字,这下年代也知道了,不管怎么说,这东西肯定是个老物件跑不了了。
而且,这可是光绪年间的东西,一百多年的老物件,说出去都有面子!
想到这,村里人都十分高兴,但他们很快又陷入了沉思。
石板上的刻字是看出来点东西了,但具体这是一块什么石板,上面刻着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写“奉天承运”,还得等真正的专家来看了。
此时此刻,林菊明心中无比激动,他有预感,这块石板的出现,是他们三房村一个巨大的机会。
于是,不敢耽搁的林菊明很快就设法和镇政府以及温岭市文保中心取得了联系,专家们得知是光绪年间的东西,也都非常兴奋,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他们对石板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鉴定,最终确认了这是一件珍贵的清朝文物,而且是一道圣旨。
专家们还表示,这道圣旨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
这下可把三房村的村民们都惊呆了,谁能想到大家用了这么多年的搓衣板竟然是一道圣旨?
想起自己曾经对“圣旨”的各种“糟蹋”,大家恨不得回到过去把自己的手给狠狠打一顿。
不过,事已至此,村民们最大的感受还是非常庆幸,幸好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人突发奇想,把这块石板给挖出来丢掉或者真的拿去铺路,而是保留了下来。
不然,他们可就错过了一个见证“搓衣板”变圣旨的机会了。
不过,这道圣旨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小村庄里呢?而且还被刻在了石板上。
据专家推测,很可能是当时接旨的家族为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特意请人将圣旨刻到了石板上,并将其立成碑放在了家族的墓地中。
恐怕这个家族的人也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族的衰落,这块石碑意外被人从坟头上待了下来,还成为了“搓衣板”,直到这次偶然的机会,它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这下,石板的身份是明确了,可它的上面究竟写着什么内容,众人仍旧是一头雾水。
3.圣旨的真相在专家的解释下,村民们终于了解到了圣旨的内容。
原来,这道圣旨是颁给一个名叫林修的官员的祖父母的。
因为林修时任光禄寺署正,得到了皇帝或者太后的赏识,于是光绪皇帝特意下旨给他的老家发了一道圣旨,还给他的祖父林溥封了官,给祖母陈老太太也封赏了一番。
而这个林修究竟干了什么才获得如此殊荣呢?其实这一点从他的官职上就可以猜出七八分了。
光禄寺署正这个职位听上去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但是一解释大家就清楚了。
光禄寺,其实就是专门给皇家做饭的一个专门的机构,无论是皇家宴会还是日常饮食,基本上都是光禄寺的官员负责操办。
因此,尽管这位叫林修的光禄寺署正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官员,却能得到皇帝的亲自嘉奖,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工作非常重要。
而且,到了光禄寺署正这个级别的官员,一般只在重要宴会上露一手,所以地位也是很高的。
石碑的内容这就算是讲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关于石碑上刻的狮子图案的真相了。
事实上,专家们一开始也十分奇怪。
因为在清朝时期,官服的锦面图案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像狮子一般用于二品大员,而林修当时只是从六品,加上了两级之后也才五品,怎么可能有资格用狮子呢?
但是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年代的情况,由于当时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朝政混乱,地方上的管制也相对宽松。
因此,林修家族在刻制圣旨碑时可能出于炫耀或其他原因,违规使用了狮子的图案。
圣旨的故事讲完了,但三房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温岭市博物馆在得知圣旨的存在后,提出了希望将这块文物移到博物馆进行保管和展示的请求。
当然,在此之前,村民们也有机会在村子里近距离地欣赏这道神秘的圣旨。
如今,这块曾经被当作搓衣板的石碑已经焕然一新,被精心地安置在了温岭市博物馆的展厅中。
当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能知道,历史并不总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它往往就隐藏在我们的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