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努拜尔·吐尔逊|她用一把都塔尔从巷子走向世界

我从新疆来 2025-01-03 21:45:09

《劝慰我心》《美丽的家乡》《牡丹汗》……这些脍炙人口的通俗歌曲、木卡姆、民歌,均出自她的演唱。她用真挚的歌声打动人心,被新疆人民深深喜爱,却始终谦逊低调。

39 岁,本是人生已走过不少岁月的阶段,然而赛努拜尔・吐尔逊却在这一年,决然地选择重回大学校园。而促使她下定决心的,是国家出台的一项面向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政策。该政策旨在打破一些限制,让专业过硬的 “民考民” 群体也有机会踏入内地高校学习,拓宽艺术发展之路。

得益于这样的好政策,赛努拜尔・吐尔逊怀揣着对音乐那矢志不渝的热爱以及长久以来深藏心底的梦想,满怀憧憬地踏上了艺考的逐梦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赛努拜尔・吐尔逊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此后,她顺利参加高考,凭借优异表现收到了上海音乐学院抛来的橄榄枝。

为了提升普通话水平,她在东北师范大学念了一年预科,一心扑在学习上,甚至平日里从不离手的都塔尔都放在了一旁,还按照一天25页的速度把维汉词典背会,学习劲头十足。

经过一年的沉淀与积累,她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后便进入了那所她 20 年来梦寐以求的上海音乐学院,开启了作曲专业的学习生涯,在自己热爱的音乐领域继续追逐梦想、逐光前行。

可是,梦想成真的兴奋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即便拥有扎实的乐谱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赛努拜尔仍在学业上遇到了困难。为此,她常常熬夜完成作业,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还会虚心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有一次在飞机上,赛努拜尔全程都在专注地学习和写作业,等到工作人员帮忙点灯时,她才发觉天已经黑了。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得她不敢懈怠,直到毕业她都没有在上海游玩过。

这种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件事做到极致、不放弃的性格,是她自幼形成的,也是她父母教给她的人生第一课。

爱的启蒙

1971年,赛努拜尔出生于新疆伊犁的一个音乐世家。她的父亲是伊犁军分区文工团的一名锵(维吾尔扬琴)演奏家,同时精通多种维吾尔族乐器。在伊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小时候的她喜欢依偎在父亲怀里,一边弹奏都塔尔一边歌唱。父亲发现了她过人的音乐天赋,让她每天坚持练习。每次家里有客人到访,父亲就鼓励赛努拜尔在众人面前演奏。

对于赛努拜尔而言,父亲是引路人,更是伯乐。尽管她对于父爱的记忆因父亲的不幸离世而永远停留在8岁,但每当她拨动琴弦,关于父亲的美好记忆就会被点亮。正是因为这种有意识的引导与磨砺,为赛努拜尔日后稳健、大气的台风奠定了基础。

在新疆,一提到赛努拜尔,人们想到的是她的温柔和笑容。这种独有的特质,则是她的母亲带给她的礼物。

与天底下的母亲形象相似,在赛努拜尔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留着一头长发,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温柔、勤快的女人。面对家中的十一个孩子,她始终以温柔的语调传递着爱。这种音调在赛努拜尔日后的创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让她的音乐拥有独特的味道。

每堂课开始之前,赛努拜尔都会让每一个学生用微笑的表情进行自我介绍。这是因为笑容首先会体现在面部表情上,进而影响我们的声音。只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这是她从业多年的经验,也是母亲教给她的人生格言。

爱的延续

在新疆伊犁,六星街上有一处蓝白相间的庭院,叫做“赛努拜尔音乐之家”。这里是赛努拜尔父母居住过的地方,也是她音乐之路的起点。

这处小院是赛努拜尔专门为报答母亲而修缮的。1990年,赛努拜尔收到新疆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19岁的她第一次感受到梦想成真的滋味。

毕业后,她先是在八钢艺术团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进入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从事歌唱与创作相关工作。她把一半的工资都寄给母亲,月月如此。然而,就在她参加工作一年后,母亲不幸离世。未能报答父母的遗憾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心里。

多年后,她重新修缮了父母生活过的小院,并向公众开放。现在,人们在这里观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现场音乐的震撼。

赛努拜尔经常在小院里演出。每到夏天,从四面八方来的歌迷聚集在庭院里,只为听她演唱一曲。赛努拜尔说:“心里的遗憾在这一年似乎也消失了。”

她用一把都塔尔从巷子走向世界

小时候,父亲就在这座小院里教会她弹奏都塔尔,长大后,赛努拜尔在这里延续父亲的爱,为大家演奏。对于赛努拜尔来说,都塔尔是她的初恋,也是一生的挚爱。在她的职业道路上,都塔尔给予了她最大的精神能量,帮助她完成音乐创作。

“都塔尔”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意为“二”,“塔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它是新疆影响最广泛的民族乐器,适合伴唱。赛努拜尔说:“有了都塔尔,我就可以边弹边唱,用它的两根弦去记录我脑中转瞬即逝的音乐灵感。”

除此之外,都塔尔的两根弦对赛努拜尔来说有着另外一层特殊的意义。

就读上海音乐学院期间,赛努拜尔和著名琵琶大师吴蛮合作奏唱了《牡丹罕》和《木卡姆》的片段,在国内外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赛努拜尔带着一把都塔尔,从巷子里走向世界,到全球各地进行演出。她认为,是都塔尔的两根弦连接了她和世界舞台。

笑容和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而这两点皆在赛努拜尔的身体里扎根并绽放着。

在诗歌里寻找旋律

“夜幕蓦然降临,你或将踏上归途。同檐下的相聚心愿,想亲自为你点灯,却又怕泡沫般幻灭。”这是赛努拜尔在2006年翻阅《世界文学》杂志时看到的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

当她第一次读到这首《劝慰我心》时,感觉仿佛是自己亲笔写下的,脑海中瞬间就有了旋律。一切来的太快,来不及记谱,就用录音机录了下来。然后,再像面对一首陌生的新歌一样去作谱。

诗歌是赛努拜尔最大的灵感来源。除了泰戈尔的诗集,哈萨克斯坦诗人阿拜的《向你表白,黑眉毛》,维吾尔族诗人买买提江·热西丁的《红花》,都给了她丰富的灵感。

赛努拜尔喜欢在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因此她的很多作品中都充满哲思和文学性。

有人说,当年看着爷爷奶奶听赛努拜尔的歌,长大后自己也喜欢上她的歌。因为好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它可以跨越时代和年龄,不被时间所磨灭,当音乐响起,自然会由心而动。

很多人说,赛努拜尔的音乐就像妈妈的摇篮曲,温柔、有爱,直击人心。

▲赛努拜尔《心是旷野的鸟》音乐会现场

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赛努拜尔已经走过了漫长岁月,这段旅程足够漫长,长到她已从青涩走向成熟,却又似乎短暂,短到她始终怀揣着初涉乐坛时的那颗赤子之心。

她一路探索、沉淀,将对世间万物的感悟,融入都塔尔的弦音,唱给世界聆听。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