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华是我国早期非常优秀的一位实力派演员,演技精湛的他,参演过很多经典影片。
从《还乡日记》到《痴男怨女》,再到《团结起来到明天》、《南征北战》、《母亲》、《不夜城》、《红色的种子》、《乔老爷上轿》、《林则徐》、《聂耳》、《51号兵站》等等,这些作品都深受观众的喜爱。
其中,在《南征北战》这部影片中塑造的敌李军长一角惟妙惟肖,尤其是那一句“拉兄弟一把”的经典台词,至今仍让人记忆尤深!
和现在的那些小鲜肉演员不同,很多年轻演员都凭借外貌上的优势走偶像路线,阳华年轻时也相貌俊朗,气质儒雅,可他却从不走偶像路线,甚至总演反派。
善于刻画各种小人物角色的他,凭借着精湛演技把各种类型的角色都驾驭得特别好,深受圈内同行的认可,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一位好演员,却早早离开了人世,如今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一、
阳华原名郭寿定,1915年出生于天津,他在一个普通家庭中长大,父母都是平凡人。
天津作为曲艺之乡,在这座城市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艺术细胞,阳华同样如此。
他虽然没有成长于曲艺世家,可他的艺术天赋一点也不比那些在曲艺家庭长大的孩子差。
从小到大,阳华一直很喜欢艺术,每次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有艺人街头卖艺,他都会驻足观看。
他最爱看和表演有关的街头表演,每次看到相关的演出时,他都看得入迷,忘了回家,没少因此遭受父母的数落。
相比他对艺术的痴迷,他父母更希望他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学习、工作,娶妻生子,平稳的过完这一生。
中学毕业后,阳华在父母的要求下进入了天津市立师范学校,按照他父母的预期,他毕业后会成为一名老师。
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阳华一直没有忘记年少时的艺术梦想,痴迷于表演,经常跑去参加当地剧团的活动和演出。
1933年,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让日后的自己后悔,经过深思熟虑后,阳华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从师范学院肆业。
离开师范学院后,阳华一直在寻找实现梦想的机会,处处碰壁的他,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校园提升自己,但这一次他读的不是师范学校,而是戏剧院校。
二、
1935年,喜欢表演的阳华,考进了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是该校的首届表演科学生。
和如今的大学科班生不同,现在的学制都是四年,阳华当时只上了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废寝忘食的学习,将表演基本功打得非常扎实。
1937年,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阳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职业演员。
大学毕业后,他开始活跃在各大舞台上,先后在重庆中华剧艺社、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青年剧社等大大小小的各种舞台上表演。
演技可圈可点的他,当时参演的《日出》、《雷雨》、《夜上海》、《大地回春》、《屈原》等话剧作品上线后,受到了不少观众的支持。
抗战期间,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阳华,先后参演了数十部话剧作品,从配角到主角,他塑造的很多角色都立在了观众心里。
经过长期的发展,他不仅渐渐在话剧界闯出了名声,也成为了不少观众喜爱和认可的实力派演员。
抗战胜利后,阳华除了继续活跃在话剧舞台上以外,他和很多话剧演员一样,开始涉足电影行业,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三、
1947年,已经32岁的阳华,参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影片《还乡日记》,在片中塑造“老洪”一角。
和大多数刚进入电影行业的演员一样,他的首次银幕之秀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他并没有气馁,因为在他心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凭借《还乡日记》进入电影行业后,演技可圈可点的阳华,开始频繁活跃在电影圈。
从《痴男怨女》到《荒园艳迹》等等,他接连参演了不少影片,由于都是配角,角色刻画得不是特别出彩,他依旧没能走红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相貌英俊、才华横溢的阳华,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相中,成为了上影厂的演员。
由于相貌出众,加上演技可圈可点,进入上影厂没多久,阳华就得到了力捧。
在上影厂的帮助下,他陆续参演了不少影片,很多影片播出后都深受观众的喜爱。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明明他长相俊朗,气质儒雅,但在他参演的那些影片中,他却经常扮演反派角色。
四、
1950年,阳华参演了上影厂制作的《团结起来到明天》,在片中扮演“周高明”一角,虽说只是一个配角,戏份有限,可他却将角色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出来。
1952年,阳华参演了经典影片《南征北战》,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了敌李军长一角,同样是一个配角。
和之前扮演的配角不同,这个角色的可塑性非常强,阳华同样清楚这一点,为此在开拍前他花了不少心思去研究角色。
在阳华的努力下,他最终仅该角色塑造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在剧中的那一句“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的经典台词,至今仍让人难忘。
还有《落水记》中的张顺发,《母亲》中的警察局长,《幸福》中的钱书记,《不夜城》中的凌大年,《红色的种子》中的马德宝,《聂耳》中的张委员,《乔老爷上轿》中的蓝木斯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他塑造的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都得到了圈内同行的超高评价,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尤其是他塑造的那些反派角色,将反派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同行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只可惜,虽然一开始的演艺事业发展得很顺利,但好景不长,很快他就遭遇了瓶颈,事业和人生都陷入了低谷。
五、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五十年代末,阳华一直活跃在演艺圈,戏约不断的他,演艺事业简直可以用风生水起来形容。
然而,进入六十年代后,他的事业好像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一样,很少拍摄新的作品。
演艺事业陷入瓶颈后,阳华为了发展,他在拍戏之余,开始涉足配音行业,为国外影片配音。
从《伟大的力量》到《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珂》、《生活的创造》、《奇婚记》、《危险的货物》、《安娜·卡列尼娜》等等,他参与了一部又一部译制片的配音工作。
除了译制片以外,他还参与了不少动画片的配音,其中在经典动画片《渔童》中配音的县官老爷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3年,在拍摄完《51号兵站》这部影片后,阳华便淡出了电影行业,从此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再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的演艺行业受到了严重影响,阳华的发展自然也受到波及。
在这之后,阳华再也没有给观众带来新的作品,宛如退出了演艺圈一样。
演艺事业受阻后,为了生计,阳华干过不少工作,也因为之前在银幕上塑造的反派角色陷入困境,但他都没有因为外界的因素放弃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一直在期待有一天可以重归舞台,重新拍戏。
遗憾的是,他等来了曙光的那一天,却因为病魔的到来,早早离开了人世。
六、
1976年,随着春风吹拂祖国的大江南北,文艺行业复苏,阳华看到了希望,但人算不如天算,病魔也来到了他的身边。
可能是年轻时为了拍戏太过忙碌,也可能是那段时期他经历了太多,让身体留下了伤病的隐患等等,他患上了重病。
患病后,阳华一直在积极的和病魔做抗争,为了复出拍戏做准备,期待着早点好观众见面。
只可惜,面对无情的病魔,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阳华,终究还是没能敌过病魔。
1978年10月14日,和病魔抗争无果的阳华,因病在上海遗憾离世,终年仅63岁。
对于阳华的匆忙离世,圈内的同行都为之惋惜,在他们眼里,兢兢业业的拍戏,不争名、不夺利的阳华,真的是圈内少有的好演员。
除此之外,无数喜欢和支持这位好演员的观众也感到特别遗憾,他们都没想到,这么优秀的一位演员,就这样离开了大家。
阳华离世后,他的妻子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生活,阳华生前和他妻子的感情特别好,可惜却天人两隔。
在他妻子的照顾和培养下,他的儿女都健康长大,受到他的影响,他的小女儿后来还走上演艺道路,成为了一名演员,只不过,相比阳华而言,他的小女儿名声不显,外界知之甚少。
2024年,阳华离开这个世界已经46年了,曾给观众带来了众多优秀作品和好角色的这位好演员,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作为一名演员,像阳华这种不挑角色,把任何类型的角色都驾驭得非常好的实力派演员,真的不该被人遗忘!
友情提示:创作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文章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