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危机:求援中国和俄罗斯,问题真能解决吗?最近,伊朗又摊上大事了。这个中东国家不仅国内问题搞不定,还深陷国际困境。更让人意外的是,面对这些危机,伊朗并没有选择“硬扛”,而是四处求人帮忙,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和俄罗斯身上。这一操作让人不禁想问:伊朗真的还能挺住吗?事情得从最近的中东局势说起。叙利亚局势突然生变,美国和以色列动作频频,伊朗的地缘政治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边叙利亚有变,那边以色列又在加紧打压。按理说,伊朗作为中东的老牌强国,应该有点骨气、有点行动力,但现实却让人失望。伊朗自己国内一团乱麻,经济上捉襟见肘,国际上又四面楚歌。最关键的是,面对这些困境,伊朗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而是转头去找中国和俄罗斯求援,试图靠“外力”渡过难关。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拉里贾尼最近主动约见了中国驻伊朗大使。这位拉里贾尼可不是普通的顾问,他是哈梅内伊身边的红人,权力地位甚至不输伊朗总统。他的出面,也说明伊朗这次是真的着急了。据说,拉里贾尼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向中国承诺会推进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这份协议虽然早就签了,但其中很多项目一直停滞不前,现在伊朗急着要加速推进;第二,保证会继续支持“抵抗阵线”,也就是哈马斯、真主党等与以色列对抗的中东武装;第三,则是直接开口希望中国帮助伊朗解决经济困境,比如贷款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说白了,这次伊朗找中国,除了经济上的诉求,还有政治上的考量。而与此同时,伊朗也没忘了俄罗斯。据外媒透露,伊朗正在准备和俄罗斯签署一份全面战略协作协议。如果协议达成,两国很可能会形成军事同盟关系。说白了,伊朗是想抱中国和俄罗斯的大腿,一起对抗西方的压力。然而,问题来了:伊朗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其实,过往的一些“骚操作”是罪魁祸首。比如在过去一年,以色列和哈马斯激战正酣时,伊朗没有给哈马斯提供实质性支持,反而选择袖手旁观。甚至当哈马斯领导人在伊朗首都遇袭时,伊朗也只是象征性地升了黑旗,毫无实际行动。另外,真主党的高层遭遇重创时,伊朗同样没有站出来。
更讽刺的是,就算伊朗本土被以色列大规模袭击,他们也只是装作无所谓,忍着流血的伤口说“没事”。这种一再的“软弱”操作,直接导致了现在的被动局面。叙利亚的情况更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叙利亚局势突然恶化,阿萨德政府被叛军围攻,局势岌岌可危。按理说,伊朗在叙利亚还有驻军,本可以帮助阿萨德平息叛乱。但让人意外的是,伊朗不仅没有出手,反而带头撤军。这一撤,直接导致叙利亚政府军士气崩溃,彻底放弃了抵抗,阿萨德政权迅速倒台。这一系列的“不作为”,让伊朗错失了许多战略机遇。
归根结底,伊朗的困境,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无论是对盟友的“雷声大雨点小”,还是面对敌人的“软弱无力”,都让这个国家一步步滑向深渊。目前,伊朗的求援行动确实有了一些进展。中国方面已经答应会和伊朗继续推进中伊25年合作协议,不过具体到哪些项目会加速落地,还没有明确的消息。而俄罗斯那边,据传双方的战略协作协议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签署。如果进展顺利,伊朗的安全保障或许能上一个台阶。不过,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换句话说,这种支持可能是有限的,伊朗想完全靠“外援”走出困境,难度依然很大。
伊朗的现状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国际关系中,光靠“嘴硬”是没用的,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地位的,还是实力。过去伊朗总想着在中东“当老大”,却忽视了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基础。现在危机来了,才发现自己根本扛不住,不得不低头找帮手。更重要的是,伊朗的“软弱”让人看得很着急。面对盟友的打击,它选择冷漠;面对敌人的攻击,它选择隐忍。这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态度,不仅让自己孤立无援,还让盟友对它失去了信心。说白了,伊朗今天的困境,是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
历史已经证明,靠外援只能解一时之急,靠自己才能解决根本。伊朗这次求援中国和俄罗斯,真的能解决它的困局吗?如果每次遇到危机都想着求别人帮忙,那它的“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还有多少含金量?同样的,中东其他国家又会怎么看待这个曾经的“强国”?靠外援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国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