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刚指责完哈马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何就遭到土耳其截胡?这背后,是中东权力版图的暗流涌动,更是伊朗自身战略困境的深刻体现。
伊朗的“得国不正”与战略困境:虚张声势的背后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诞生,并非单纯的民族自觉,而是复杂的国际博弈的结果。解密的历史档案揭示了美国与霍梅尼之间暗藏的交易:美国默许甚至协助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却没想到这颗精心培育的“棋子”最终反噬了“棋手”。霍梅尼的“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其对自身合法性缺乏自信,只能依靠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来维持统治。这种“得国不正”的根基,注定了伊朗外交策略的摇摆不定和战略选择的短视。伊朗革命后,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迅速恶化,两伊战争爆发,这并非偶然,而是其自身内外矛盾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必然结果。 伊朗试图在美苏之间玩弄平衡的战略,最终却落得个两面不讨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
如今,伊朗深陷于自身制造的困境之中。它一方面试图通过发展核计划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与西方国家谈判以摆脱制裁,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最终可能只会让其陷入更深的泥潭。 伊朗的“战略定力”不过是掩盖其内在软弱的遮羞布,其外交策略如同走钢丝一般,随时可能坠入深渊。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伊朗的地缘战略位置变得更加重要,这也使得其成为美西方遏制中国和俄罗斯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伊朗必须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谨慎地把握自身命运,避免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伊朗与哈马斯:破裂的“抵抗之弧”
伊朗副总统扎里夫公开指责哈马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并非简单的责备,而是伊朗战略调整的信号。这标志着伊朗与哈马斯之间长期以来建立的“抵抗之弧”关系出现了裂痕,甚至走向决裂。 伊朗此举的动机值得深思:
1. 缓和与西方关系的尝试: 伊朗长期被西方指责为支持恐怖主义,损害地区稳定,因此,与哈马斯切割,或许是伊朗为改善与西方关系,摆脱制裁而采取的策略。2. 自身实力的衰退: 叙利亚战争以及其他地区冲突的消耗,使得伊朗无力继续支持哈马斯等组织,不得不放弃这一战略负担。3. 内部政治博弈: 伊朗内部存在不同的政治派别,对对外战略存在不同的观点,这一事件也可能是不同派别之间博弈的结果。
无论动机如何,伊朗与哈马斯关系的破裂,都将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抵抗之弧”的瓦解,将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可能导致地区冲突的加剧。 苏莱曼尼的牺牲,能否换来伊朗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土耳其的“截胡”:地缘政治博弈下的战略选择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迅速与哈马斯领导人会面,宣示土耳其对哈马斯的支持,这被看作是对伊朗的“截胡”。土耳其此举,并非单纯的 opportunistic行为,而是其长期地缘政治战略的体现:
1. 填补权力真空: 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下降,为土耳其提供了扩张自身影响力的机会。土耳其试图通过支持哈马斯,在巴以冲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增强其地区领导地位。2. 牵制库尔德工人党: 土耳其与库尔德工人党的冲突长期持续,土耳其试图利用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矛盾,来牵制美国和以色列对库尔德工人党的支持,从而达到削弱库尔德工人党的目的。3. 挑战美国和以色列: 土耳其试图挑战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通过支持哈马斯等组织,来塑造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地区秩序。
土耳其的举动,无疑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这将使得巴以冲突更加复杂化,也可能导致地区冲突的升级。 美国和以色列是否会选择与土耳其对抗,将决定中东地区未来走向。
结语:中东权力游戏仍在继续
伊朗与哈马斯的决裂,以及土耳其的“截胡”,只是中东地区权力游戏的一个缩影。 中东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各方复杂的利益诉求,决定了该地区冲突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伊朗的战略困境、土耳其的战略野心以及大国博弈,都将继续塑造中东地区的未来。 这场权力游戏仍在继续,其最终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