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三剂良方”推动全域水环境治理强化提升

扬眼 2024-12-13 15:46:42

水是生命之源,水域环境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普遍关注。今年以来,溧阳市委、市政府用心“把脉问诊”,以“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开出三剂治水“良方”,尽情抒写着区域水环境保护的壮美篇章。

支浜消劣,让“毛细血管”活起来

溧阳属太湖水系,位于太湖湖西水网区,境内河网纵横,库塘星罗棋布。目前仅纳入长效管护的各级农村河道就有474条、总长1161.683公里。这些河道的支流支浜犹如“毛细血管”一样,蔓延至全市的角角落落。溧阳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太湖治理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常州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以及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流水质达标提升工作要求,于2024年4月打响了河道消劣“攻坚战”,全面开展Ⅴ类、劣Ⅴ类支浜消劣工作,计划至2025年,全市所有河道完成消劣整治。

据了解,第一轮消劣共涉及100条支流支浜,通过问题类型划分,推进分类整治:生活源污染、工业源污染、河道管护等问题的支浜,已基本完成整治;农业源污染问题的支浜正加快推进面源治理。

“在整个治理过程中,我们将河湖防洪、排涝、生态、景观、文化等功能进行了统筹考虑。”据溧阳市河长办负责人介绍,此次专项行动的最大亮点便是,各级河长全程参与了劣Ⅴ类水体溯源排查、整治方案制订、工程措施实施和评估等工作。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履职评价办法,对河道治理任务不落实,支浜水质未消劣的加大了考核力度。

目前,溧阳共计完成整治71条,验收通过37条。

农污治理,让“美丽乡村”更美丽

“现在水质好了后,附近小区来这边晨练、溜圈的人比以前多多了。”傍晚时分,家住溧阳市溧城街道北环河附近的王女士特意领着老妈和丫头到河边散步,她十分自豪地说,“这里水质一变好,空气都格外新鲜,市中心的公园都赶不上咱。”

与此同时,竹箦镇前马村村民广场的草地上、石凳上、小亭内,随处可见嬉戏的孩童、拉家常的人们。谁能想到,过去的北环河和前马村民广场都因为生活污水外漏或满溢,让人们避而远之。特别是到了夏天,臭气熏天,导致投诉不断。这种现象,在前些年全市农村较为普遍,并被上级环保督察组通报过。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溧阳市委、市政府狠下决心,通过多种模式、多种渠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污水治理,主要包括太湖治理、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PPP农污治理和政府集中治理等。截至2023年底,全市171个行政村满足双“60”考核的数量为79个,行政村治理率为46.2%,受益户数约6.46万户,实际受益户数约8.28万户。

据溧阳市水利局水务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提升农污治理率,溧阳于2024年又开展了新一轮治理,对全域农村污水治理方案进行了多层优化,按照资源化利用与传统治理方式相结合模式推进,并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此轮治理完成后,溧阳行政村治理率将达100%,受益户数约7.9万户,预估实际受益户数约10.68万户,可全面达到省、常州的考核要求。“我们要花最少的钱办最实的事。”“资源化利用+常规治理”的模式总投资较传统治理模式节省投资近三分之一。

集中处理,让生活污水“变废为宝”

“今天,我看到了污水处理全过程,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以后,我们老百姓也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不让污水随意排放,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溧阳。”日前,受邀参观溧阳花园污水厂的市民代表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溧阳市统筹全市资源,成立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工作推进专班和技术专家组,按照“厂站网一体化、建管运一体化、城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构建城乡污水治理新格局。通过管网修复、污水厂扩能、新(改)建泵站、达标区建设及系统调度等举措,努力实现城乡污水“应收尽收”。完成65公里管网的修复疏通工作;通过改建、新建泵站及配套污水管网,将二污厂服务范围内的污水部分调度至花园厂,释放二污厂处理能力,全力保障高新区的污水收集处理;完成6个达标区建设,剩余5个达标区纳入溧阳南部片区排水管网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实施。

据初步核算,溧阳当前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较2022年的70.5%增长约15%。特别是待花园等污水厂改扩建完成后,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将由16.2万吨/日增加至21.2万吨/日。同时,所有出水均达太湖流域限值排放标准,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5%以上,可用于工业企业回用和作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

通讯员 彭凯 林小明 陆琳 芮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徐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