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大田”成“良田”

临潼融媒 2024-07-25 09:01:28

“张晓飞家,土地分红27330元。”“王转过家,土地分红10062元。”……伴随着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吆喝,村民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在登记簿上签名并按上手印,领走了属于自己的分红款。

近日,在西安市临潼区交口街道高铁村集体经济组织“托管”分红现场,全村150余户村民共获分红70多万元。

“我们村目前有1700亩耕地托管,从种到收全部由合作社委托的农业生产服务主体负责,村民们省心省力,到丰收的时候还能按收成分红。”高铁村党支部书记李林介绍,农户自愿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将散乱的土地进行统一整合、统一经营、统一承包,生产的粮食归农户所有。

“这还只是今年冬小麦半托管收益分红,再过几个月还将进行全程托管和半托管的玉米分红。”李林说,半托管就是村民最后的粮食收益减去所用化肥、农药等基本费用,全程托管就是全年粮食收获后,按照“保底+分红”的模式折算,在每亩保底800元的收益基础上,根据产量再按照“农户80%、集体20%”的模式进行分红。

“根据测算,流转后的土地亩均用种量减少2.5公斤、用肥量下降5公斤、机用费减少80元,再加上化肥每袋市场价便宜10元,种子每斤便宜0.4元,每亩降低成本至少200元以上。”李林说,土地托管后将以往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整平,拆除了田坎间“沟壑”,水渠和小路得到复垦,种粮大户亩均小麦增产150斤以上,实现亩产效益与耕种成本一升一降,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增收。

“不用下地,卖小麦的钱就到口袋里了,今年我家分红3600多元,直接‘躺赢’。”

42岁的史秀利嘴上说是“躺赢”,实际上一刻也没闲着。十几年来,她老公孙攀峰一直在外跑运输,地里的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打理。日常的浇水、施肥、除草等,已经让史秀利顾不过来。到了抢收抢种时节,史秀利不得不让孙攀峰从外地匆匆返乡。

“这样一来一回,既花了不少路费,又减少了打工收入。一到农忙,就作难、头大。”史秀利说,不少与她们家一样在外打工的村民都有同样的烦恼。

高铁村耕地面积4400余亩,户籍人口2000多人,常住人口1000多人,村里约60%的年轻村民外出务工,土地多被村民低价流转给亲戚耕种。

土地流转前,每到农忙时节,77岁的高铁村村民宋留喜就犯愁,自家这12亩地分散在11地块,不论什么活都劳神费力,收获时大型收割机都没法下地,村里要托管土地,宋留喜是第一批签字同意的村民之一。

“原先种植的地块,大小不一,春管时打药、施肥、浇水很不方便,12亩地每年小麦最多没超过13000斤。今年省时、省力不说,金灿灿的粮食卖了15000多斤,多赚了2000多元。”宋留喜说。

“看到他们领钱,说不羡慕是假的。”49岁的高铁村村民张晓叶说,祖祖辈辈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没想到还能这样搞农业生产,“我家今年也准备签托管协议。”

增收的还有村集体。在高铁村,曾经的“补丁地”“巴掌田”“撂荒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抗灾能力强”的高产田。

“2023年以来,高铁村逐步探索‘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单统一销售,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和大田托管等方式实施规模化经营,预计村集体增收40万元,实现企业、集体、农户‘三赢’局面。”李林笑着说。

交口街道地处泾惠灌区,耕地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耕地保有量45000余亩。“我们组建了近150人的‘街—村—员’三级‘田长制’队伍,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田,常态巡查、定期排查,织密责任网。2023年10月,交口街道被市政府评为全市耕地保护激励单位。”临潼区交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赵国荣介绍,2023年以来,交口街道聚焦农业稳产增产,依托“土地托管”模式,先后整治“撂荒地”42处,复耕复种201亩,增加耕地191.7亩,新建、修复灌溉井42眼,新修、改造提升灌溉渠25公里,农田有效灌溉覆盖率从83%提升至95%,粮食年产量增加471吨。2023年交口街道粮食总产量达46161.57吨,获评西安市产粮大镇称号。

作为西安市传统的农业大区和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临潼区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36万吨以上。

为严守耕地红线,夯实丰产基础,临潼区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促进规模化经营,探索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经营的“高铁村模式”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的“南屯村模式”,并在全区146个村推广“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的粮食生产全程托管模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流转、入股等形式,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开展“大田托管”工作,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集体经济增收壮大。

“目前,临潼区土地全程托管和半托管面积35万亩,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30余万亩,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集约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专业化,农业生产‘大托管’和规模化生产取得初步成效。”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说,为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2023年临潼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十条》,全力支持粮食生产主体,培育种粮大户125户、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75家。同时,组建覆盖“区、街、村”、贯穿“种、管、收”的粮食生产技术服务队伍,构建“专家教授+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科技应用快捷通道,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生产难题。(记   者:王三合)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