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将达千亿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28 06:35:11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但众所周知,其发展的前提是“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对此,北京已设立8只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将形成千亿级投资规模。此举将同时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集聚地、承载地,北京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2023年,在京的两院院士有835人,占全国45.4%,位居全国第一;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的北京地区科学家有411人次,居全球首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充分发挥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世界科技前沿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一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正在产出。

激励创新,形成良性循环,一批“耐心资本”已经开始发挥金融力量,陪伴科学家和硬科技企业爬坡过坎,推动顶尖科研成果从样品转化为产品、形成产业。

“科技型企业成长周期长、风险高,但后劲儿足。”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一家硬科技企业要完成从基础科研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动辄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特别是光子芯片、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颠覆性技术领域,科技企业持续高研发投入的状态可能要延续10年以上。“不过,一旦积累到位,企业将迎来指数级的快速发展。所以对硬科技的投资,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有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

他拿出一份成绩单: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能力接近GPT-4,力箭一号火箭创国内商业发射平均载荷最高纪录,国际首套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成功并网发电……经过十余年投资积累,中科创星孵化的一批科技企业取得亮眼成绩。

除了市场运作,“耐心资本”还包括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它们发挥着政府资金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聚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北京已设立8只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加强相关领域创新创业培育、投早投小、支持关键技术产业化,助力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中,北京还率先提出了“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开展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长期投资”。去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推动设立了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这是全国首只全部由社保基金出资的专项基金。

一个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耐心资本”供给网络初见端倪。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更多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的政策举措还将陆续出台。北京将加强科技创新规划,统筹政策、资源等,继续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争取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车规级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突破,努力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科技创新底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