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七尺男儿”,到底是多高?答案来了!看看你达标了吗?

小橘子述文化 2024-08-02 00:09:18

古人常以“七尺男儿”,来形容男子的身高。然而当人们试图探究这一称谓背后的具体身高时,却发现它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度量单位的演变,而有所差异。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从古代度量单位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尺长变化、以及古代人的实际身高状况等多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下“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古代度量单位的发展

在探讨“七尺男儿”的身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古代度量单位的发展脉络。在古代的时候,度量衡制度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确的发展过程。“尺”作为长度单位,其长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均有所不同。

据史料记载,早在商代,一尺的长度约为16.95厘米,这一数据虽已难以精确考证,但为我们理解古代度量单位提供了重要线索。随着历史的发展,尺的长度逐渐增长,到了周代,一尺的长度增加到了23.1厘米;秦汉时期,一尺的长度进一步增长至23.1至24.2厘米左右,并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然而到了三国、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一尺的长度再次发生变化,变成了24.2至25.8,这也反映了度量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样性。

“七尺男儿”身高的变迁

“七尺男儿”作为古代对成年男性身高的一种描述,其实际身高自然受到当时尺长的影响。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度量标准,我们可以对“七尺男儿”的身高进行大致的估算。

战国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一尺的长度约为23.1厘米,因此“七尺男儿”的身高大约在161.7厘米左右。虽然这一身高在现代人看来并不算高,但在当时已经属于较为理想的成年男性身高。

三国至西晋时期:随着尺长的略微增长,这一时期“七尺男儿”的身高,也相应增加至180.6厘米左右。这一身高范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仍然被视为成年男性的标准身高。

南北朝至唐代:进入南北朝时期,尺的长度再次发生变化,尤其是到了唐代,一尺的长度达到了30.7厘米。按照这一标准,“七尺男儿”的身高将接近2.14米,这在现代也是相当惊人的身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尺长增长并非线性,且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七尺男儿”的身高范围,可能更加宽泛。

宋元明清时期: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尺的长度进一步增长,明清时期一尺的长度甚至达到了31.68至32厘米不等。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将接近或超过2.2米。

但是考虑到这一时期度量单位的多样性,以及实际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变异,“七尺男儿”的身高,可能并不完全等同于这一理论值。

古代人的实际身高状况

除了从度量单位的角度,来探讨“七尺男儿”的身高外,我们还需要结合古代人的实际身高状况来进行分析。据考古发现显示,古代人的身高普遍较现代人为低。例如,在秦汉时期,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约在1.68米左右;而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男性的平均身高有所增长,但也仅达到1.8米左右。

这一数据与上述通过度量单位估算得出的“七尺男儿”身高范围,也基本吻合。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人的身高不仅受到遗传、营养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在战乱频仍、饥荒频发的年代,人们的身高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在和平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人们的身高则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

“七尺”的文化内涵

“七尺男儿”除了作为实际身高的描述外,这一称谓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的时候,“七尺”不仅是对成年男性身高的描述,更是一种对其品德、能力的肯定。在古人的观念中,“七尺男儿”应该具备勇敢、坚韧、刚毅等品质,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因此,“七尺男儿”不仅是一个身高标准,更是一种道德要求。

写到最后

“七尺男儿”的身高,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度量单位的演变而有所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七尺男儿”的身高范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然而无论其具体身高如何变化,“七尺男儿”都代表着古代社会,对成年男性的一种期望,既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能力、以及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128
评论列表
  • 2024-08-02 05:23

    现在都说堂堂五尺男儿 哪有人说七尺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