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看到孩子长得慢,就着急忙慌的要打生长激素,花很多钱,孩子也受罪,却没有达到理想的长高效果,有的孩子一停下来照样不长。
其实,我们的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阐述了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表明孩子的生长与肾气充盈,脾胃运化有力,气血充足密切相关。
孩子肾气充盈,个子长得高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它们两个共同充养肾气,肾气充盈才能推动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发育,实现身体的长高。

《黄帝内经》强调“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为全身脏腑组织包括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若脾胃功能正常,运化有力,孩子能得到充足营养滋养,有助于长高;反之则影响营养吸收,会阻碍生长。

《黄帝内经》有“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气血充足能温煦、濡养全身脏腑经络、肌肉骨骼,孩子生长发育阶段,气血充盈顺畅,可使骨骼、肌肉等得到充分滋养,促进长高。

只要孩子肾气充盈,脾胃运化有力,气血充足,不愁孩子长不高,很多都没有打生长激素的必要。
儿子矮小,妈妈怕打针就像我3个月前看诊的一个孩子,6岁的男孩,比同龄人矮了5公分,妈妈又怕打针,又焦虑孩子长不高,了解孩子的情况后,妈妈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个孩子就是吃饭没什么胃口,每次就吃一点点,稍微多吃一点就喊肚子疼,大便也经常不成形,晚上睡觉也不他是,头发枯黄、稀疏,不愿意动,稍微一活动就气喘吁吁,喊累,免疫力也差,经常感冒。
经诊断,孩子存在明显的肾气不足、气血亏虚和脾胃虚弱的问题。
所以我给孩子助长高的大原则就是健脾固肾,益气养血:

选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
搭配地黄、山茱萸、菟丝子等固肾填精,助力生长发育;
再加入黄芪、当归、川芎等益气养血,改善气血不足。
将中药熬成膏方,每天一次,冲水喝,坚持1个月。第2个月开始,给孩子选择命门穴、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搭配贴敷,每天6个小时。
同时交代家长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增加小米粥、山药粥等易消化健脾的食物,多吃黑芝麻、核桃等补肾的食物,适量吃点猪肝、菠菜等补血的食物,另外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
经过3个月的调理,孩子的变化可以说肉眼可见,食欲大增,吃得香了,大便逐渐规律,成型并且颜色正常,能一觉睡到天亮,也不容易疲惫了,运动耐力增强,生长速度明显加快,3个月长高了4公分,免疫力也提高了,调理期间就生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