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蔬菜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建议转给家人看看

乐宝侃世界 2024-10-11 01:52:58

多吃菜少吃肉,一贯都是我们的健康真理。

毕竟从小到大,无论是爹娘,还是老师长辈之类,都要求我们需要多吃菜才能保持健康。

话说的没错,多吃菜的确是健康饮食的原则,然而前段时间网上又出现传出4种蔬菜已被世卫组拉入致癌名单,颠覆了很多人对蔬菜的认知,让很多爱吃蕨菜的网友提心吊胆。

网上传言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蕨菜(欧洲蕨)被列2B类致癌物,以及“毒”娃娃菜

蕨菜是春季常见的野菜,因含有原蕨苷而被贴上了致癌的标签。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实将蕨菜列为2B类致癌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吃了就会致癌。

原蕨苷,这个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物质,实际上被归类为3类致癌物,其致癌性评级更低。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传统烹饪方法恰恰可以大大降低其潜在风险。

想要安全享用蕨菜,秘诀就在于充分的焯水和烹煮。

多次焯水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原蕨苷,而彻底的烹煮则能进一步破坏这种物质。

所以,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烹饪方法,偶尔食用一些蕨菜,完全不必过分担心。

还有娃娃菜,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白菜,却被传言说含有致癌物甲醛。

这个说法源于一则暗访视频,称有不法商贩用甲醛浸泡娃娃菜以延长保鲜期。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让许多人对这个可爱的小菜心生畏惧。

但是,我们要擦亮眼睛,用甲醛浸泡蔬菜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

更何况,甲醛不仅成本高,还有刺鼻气味,很容易被识破。

对于精明的商家来说,这简直是得不偿失的蠢事,秘诀就是选对地方,用对方法。

从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用鼻子仔细闻一闻,如果没有刺鼻气味,那就可以放心食用。

如果还是不放心,不妨多洗几遍,再充分煮熟,因为甲醛是水溶性的,还容易挥发,这样处理后,即使有微量残留也会被去除。

西葫芦和丙烯酰胺,红凤菜

再来看看西葫芦,这个绿色的长条蔬菜,因为一个叫做“丙烯酰胺”的物质而陷入了是非之中。

传言称,西葫芦经过高温爆炒会释放这种致癌物。

听起来很可怕,但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丙烯酰胺确实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二类致癌物。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丙烯酰胺不是西葫芦独有的,而是许多食物在高温烹饪时可能产生的副产物。

它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糖)或脂肪与蛋白质在高温下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结果。

但是,各位江湖侠士请注意,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日常饮食中的丙烯酰胺摄入量与人类癌症风险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烹饪方式来降低丙烯酰胺的产生,想要安全享用西葫芦,秘诀就在于烹饪方法。

快速翻炒,避免长时间高温烹煮,就能大大降低丙烯酰胺的产生。

如果担心,还可以先将西葫芦焯水,然后再短时间翻炒。

记住,炒焦的蔬菜要坚决弃之不用,这样我们就能既享受美味,又减少潜在风险。

还有就是红凤菜,这种被误认为能补血的野菜,因含有一种叫做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的物质而备受争议。

传言称,长期食用红凤菜可能会损害肝脏,甚至诱发肝癌。

事实上,红凤菜确实含有PA,而且一些PA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了肝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

这一点是得到科学证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完全禁止食用红凤菜。

关键在于食用方式和频率,偶尔食用少量红凤菜,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健康风险。

但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确实可能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如果你实在喜欢红凤菜的味道,该如何安全食用呢?

教大家一招,选择焯水后大火爆炒的烹饪方法,这样可以破坏部分PA。

每次食用量不要太多,不要将其作为日常主食,而应该是偶尔食用的调味菜。

看到这,相信大家已经正确认识了这几种蔬菜,但是真正威胁我们健康的,也许就在我们的餐桌上。

真正需要警惕的食物

市面上的咸鱼,大家千万别被它低调的外表骗了,这个看似普通的传统食品,实际上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1类致癌物。

没错,就是和吸烟、饮酒同一级别的致癌物。

原来,咸鱼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浓度的盐腌制和阳光暴晒,会产生大量的亚硝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是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可能会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风险。

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咸鱼的食用与鼻咽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但是,各位江湖侠士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禁止食用咸鱼。

关键在于控制食用频率和数量,偶尔吃一点咸鱼作为下饭菜,并不会立即导致健康问题。

但如果经常食用,或者将其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那就要当心了。

想要降低咸鱼的潜在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将其视为偶尔的调味品而非主菜。

其次,在烹饪时可以加入一些抗氧化性强的食材,如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这可以部分抵消亚硝基化合物的影响。

最后,可以选择新鲜鱼类替代咸鱼,既能享受美味,又能避免潜在风险。

其次就是酒精,我们熟悉的酒精饮料,竟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1类致癌物。

这个消息可能会让许多人大吃一惊,毕竟,在很多人眼中,适量饮酒似乎还有些健康益处。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确实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

酒精本身可能不直接致癌,但它会被人体代谢为乙醛,而乙醛就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

它的安全摄入量为0,也就说,喝一滴酒都是在损害身体,不存在“小酌养生”的说法。

更严重的是,酒精还会导致肝功能慢性受损,长期酗酒可能引发急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此外,过量饮酒还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间接增加患癌风险。

如果经常大量饮酒,那就要当心了,控制饮酒量,遵循健康饮酒指南。

不要空腹饮酒,可以先吃些食物,选择低度数的酒精饮料。

记得给自己安排无酒精日,让肝脏有休息的机会。

另一个需要警惕的是烧烤,这个备受喜爱的美食,竟然也潜藏着健康风险。

而危险就藏在那诱人的焦香味中,当食物在高温下烧烤时,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并芘的化合物。

这个物质可不简单,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

苯并芘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食物中的脂肪在高温下裂解产生,二是木炭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食用烧烤食品,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风险。

特别是那些烤得外焦里嫩的肉类,往往含有更高浓度的苯并芘。

但是,各位江湖侠士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放弃美味的烧烤。

关键在于如何聪明地享受烧烤,同时降低潜在风险。

选择瘦肉,减少油脂滴落产生的有害物质,可以用锡纸包裹食物,避免直接接触明火。

多烤一些蔬菜,它们产生的有害物质较少,要贪恋那些烤焦的部分,把它们剔除掉。

偶尔吃顿烧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其作为日常主食,适度享受,才是明智之选。

最后一种是霉变的食物,它可能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从不起眼的花生到常见的玉米,只要储存不当,都可能成为它的温床。

黄曲霉毒素是由某些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

它主要污染谷物、坚果、干果等食品,一旦摄入人体,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甚至诱发肝癌。

更可怕的是,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普通烹饪方法难以将其完全去除。

而且,它的毒性是累积性的,长期摄入少量也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记住,选购食品时,注意查看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储存食物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受潮。

定期检查储存的食物,发现霉变及时丢弃,不要购买或食用已经发霉的食品,即使只是局部发霉也要整个丢弃。

对于易受污染的食品(如花生、玉米等),可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它们通常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以上这几种,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警惕的对象。

我们不必过分恐慌,只要保持警惕,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就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参考资料:93健康网,奇妙的本草——4种蔬菜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致癌,可信吗?告诉你真相

彭湃新闻——4种蔬菜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

4 阅读:2664

乐宝侃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