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网讯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凭借独特的校企融合模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典范,成功为学子铺就毕业即就业的“快车道”,在教育界与企业界引发强烈反响。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我们公司一上岗就能快速进入角色,成为公司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骨干力量。”武汉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兰键的这番感慨,道出了众多合作企业的心声,也标志着该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之路。
近年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精准把握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坚持开门办学。学校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将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环节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摒弃单一的教科书式教育,构建起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育体系。通过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技能培训规划深度融合,该校培养出的学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尚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也实现了逐年稳步提升。
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产教携手”是一大亮点。企业的难题不再是孤立的生产困境,而是转化为学校的教学课题。武汉海尔负责产教融合的宋立民主任介绍,从学生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起,企业便委派工程师和业务骨干走进校园,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介绍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生产生活氛围。更具特色的是,企业将日常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带入课堂,师生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以该校16届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王帅为例,他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和企业实际情况,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工业机器人知识。毕业后,王帅顺利入职武汉海尔,担任注塑管理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对企业老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其主持的技改项目更是荣获全国年度创新奖。“我们的老师就是后来进入企业的师傅,双方知根知底。在学校就了解到企业的需求,既能助力企业发展,个人也能获得成长。短短几年,我就在公司附近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王帅言语间满是自豪。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地处中国车谷的地域优势,与小鹏汽车华中基地、海尔武汉公司、吉利汽车和东风汽车等10多家单位展开深度合作。企业专家、技能大师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和实操技术,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企业、掌握实用技能,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泽军表示,这种合作模式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高度契合。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开门办学”同样颇具特色,将职场需求作为办学的核心追求。在紧靠长江汉南段江边的小鹏汽车(华中)基地,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新能源零部件生产车间内,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小鹏班的学生全神贯注地观摩师傅操作,眼神中透露出强烈的求知欲。“现场观摩师傅手把手教学,比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更生动有效,让我们在实践中动手操作,快速领悟技能。”2022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何轲分享道。
小鹏汽车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剑对此深有感触,在许多企业面临招工难、岗前培训难的困境时,小鹏汽车因与学校联合办学、开展现场教学,实现了学生未毕业即可直接上岗,企业也能从中优中选优。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副院长贺路介绍,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市场需求精准设置专业,实现车间与课堂的无缝对接。这种订单式教学模式成效显著,该校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例如,学校与武汉海尔联合培养的智能创新实训基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企业人财物跟踪管理智能软件,使企业工作效率提升一倍以上,人力成本节省近70%。
在校企合作的进程中,多方力量汇聚成强大动能,助力培养出众多高素质的就业明星。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政府主动担当“媒婆”角色,积极促成校企合作。当企业在新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和人才招揽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成为首选合作对象。目前,已有近20个用人单位与该校达成联合办学意向。贺路欣喜地表示:“最近又有几家企业与我们共建实训室,将实训室搬进了校园。通过实训室进校园、工程师进课堂,我们培养出了更多企业喜爱的高素质人才。”
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届毕业生周旗便是典型代表,还未毕业,就有6家企业争相与他签订用工协议。最终,他选择了一家专业对口、企业文化氛围浓厚且工资待遇优厚的公司。李泽军总结道:“地方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老师因材施教,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协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多方协同发力,这是我校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学生的关键,也为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提供了新动能。”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校长钟立表示,学校将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持续整合社会力量,深化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大视野、大格局,能够担当重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未来,学校将不断探索创新,以大国工匠精神培育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职教力量。(廖亮 董珂彤 邹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