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外长在北京会谈,英国最想要的中方同意了,告诉欧盟一个道理

建木的世界 2024-10-22 03:05:03

“不让中国发展,就像不让太阳升起。”

普京大帝这句看似粗犷的比喻,却道出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这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早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就连一直紧跟美国脚步的英国,最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这轮“太阳”的关系。

曾经高喊“中英黄金时代结束”的英国,如今却急吼吼地派出外交大臣拉米访华,寻求重启与中国的全面合作。这一出“教科书式”的翻脸与复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英国,这艘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巨轮,又能否在与中国的重新握手言和中找到新的航向?

脱欧,曾经被英国视为摆脱欧盟束缚、重振昔日荣光的“独立宣言”。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英国一记耳光。

脱离了欧盟这个“舒适圈”,英国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中美竞争日益激烈,英国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在国际舞台上四处碰壁。

更要命的是,英国在脱欧后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紧跟美国,对中国采取对抗政策。他们天真地以为,抱住美国大腿就能在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却忽视了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结果呢?英国不仅没有从打压中国中捞到半点好处,反而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影响力下降,英国在脱欧后的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反观那些与中国保持合作的国家,却在全球经济下行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法国、德国,虽然在某些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但在对华经贸合作上始终保持理性克制,没有被美国的“反华”情绪冲昏头脑。

这时候,英国终于开始醒悟:跟着美国打压中国,不仅损害自身利益,还会让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孤立无援。与其继续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不如及早调整战略,寻求与中国合作,这才是符合英国自身利益的明智之举。

于是,我们看到了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访华,看到了英国工党政府释放出的积极合作信号。英国,这艘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巨轮,似乎终于意识到,只有认清现实、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国际风云中找到新的航向。

从卡梅伦时期高调宣扬的“中英黄金时代”,到如今英国工党政府提出的“长期、稳定、具有战略意义的关系”,中英关系经历了从蜜月期到冷淡期的起伏波折。

英国工党政府深知,要想重振英国经济,提升国际影响力,就必须找到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科技、能源、环保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无疑是英国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拉米此次访华,正是英国工党政府向中国释放善意,寻求重启全面合作的重要信号。在与中国外长王毅的会谈中,拉米明确表示,英国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具有战略意义的关系,并承诺寻求扩大与中国在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

而中国,也对英国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作出了积极回应。双方同意全面恢复各领域对话合作机制,并在贸易、金融、科技、环保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英国工党政府明白,发展对华关系不能再像保守党政府那样摇摆不定,一会儿跟风美国,一会儿又想着靠中国发展。只有制定一个长期稳定的对华合作计划,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当然,英国想要真正实现与中国的“复合”,光靠嘴上说说漂亮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意。

首先,英国要正视自身在中英关系中的定位,摆正心态,不要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与中国打交道。中英合作应该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

其次,英国要停止一切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包括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领土完整等。只有尊重中国的核心关切,才能为中英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英国要拿出concrete的合作项目,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承诺上。只有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才能真正增进中英之间的互信,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英国,这艘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巨轮,能否在与中国的重新握手言和中找到新的航向,让我们拭目以待!

英国工党政府的务实转向,为中英关系的重启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中英关系的未来走向,并非一帆风顺。双方能否真正成为彼此的“贵人”,携手应对全球挑战,还需要跨越诸多障碍,找到更多合作的契合点。

首先,双方需要正视并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分歧。香港问题、人权议题等,一直是横亘在中英之间敏感议题。英国需要认清历史,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避免在这些问题上反复炒作,损害双方互信。

其次,双方需要构建更加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避免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中英合作不能建立在一方的单方面获利基础上,而应着眼于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英国应摒弃“冷战思维”,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端打压和限制,为双方合作创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

此外,双方需要加强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共同责任。双方应加强沟通协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中英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自身发展,也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对华政策的调整,对其他西方国家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如果中英能够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将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英国工党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变,对欧盟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长期以来,欧盟在对华政策上一直摇摆不定,缺乏独立自主性。一方面,欧盟希望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获益;另一方面,欧盟又在美国的压力下,在一些议题上对中国采取对抗立场。

这种“骑墙派”的做法,不仅损害了欧盟自身的利益,也让欧盟在国际舞台上显得越来越“尴尬”。英国的“幡然醒悟”,或许能让欧盟反思:

*盲目跟随美国,真的符合欧盟的利益吗?

*一味打压中国,真的能让欧盟更强大吗?

*与中国脱钩,真的对欧盟有利吗?

事实证明,对抗没有出路,合作才是硬道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欧盟只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

近期,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征收反补贴税,引发了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这一事件再次暴露了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短视和自私。与其采取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对抗措施,不如与中国加强沟通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英国的“回头是岸”,或许能给欧盟带来一些启示。与其在对华政策上继续“梦游”,不如早日觉醒,认清形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中英关系的走向,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英国工党政府的务实转向,为中英关系的重启打开了新的窗口。然而,要真正实现中英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英两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如果双方能够抓住机遇,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开创中英关系新的“黄金时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这一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需要时间和耐心,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中英两国,如何用实际行动,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0 阅读:0

建木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