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大湾区季》落幕,为何没港乐季火?港乐真的没人听吗?

狸鲤 2025-02-19 09:33:44

《声生不息大湾区季》从去年的11月末到今年的2月初,经过12期后,节目已经圆满落幕!

这档节目是《声生不息港乐季》的延续,然而播出效果明显不如港乐季,网上热度也在持续低迷,节目播出后热搜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为何大湾区季的热度不及港乐季?

港乐究竟是否真的没人听呢?

热度分析:为何大湾区季逊色于港乐季?

《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的热度表现明显参差,除了第一期和最后一期,剩下的10期热度都相对较低。

初始和结尾两期为何亮眼?

原因很直接:有殿堂级的港乐前辈助阵!

在首期,请到谭咏麟、陈慧娴和周慧敏这三位港乐巨星,为节目开了个好头,而在最终期,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的空降和林子祥、叶倩文的回归,则让节目热度再度回升。

然而,问题在于,为何在这中央阶段,节目会表现平平呢?

这一季的一个遗憾是缺少大咖歌手作为常驻嘉宾。

回想上一季,林子祥和叶倩文这种殿堂级人物的参与,让节目更具吸引力。

如果这一季的谭咏麟和陈慧娴能够常驻,凭借他们在香港乐坛的地位,必定会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看。

在男队中,陈小春和古巨基作为各大卫视综艺的常客,他们在内地的音乐事业发展却远超在香港之地。

此外,回春丹乐队在《乐队的夏天》中爆火后各大晚会都有他们的身影,也开始被大家熟知。

而李昊和黄子弘凡则因参与真人秀而为观众熟悉,观众对他们的印象已经形成。

女队方面,容祖儿、周笔畅和薛凯琪三人都是综艺的代表人物,她们也频繁出现在各大卫视。

即便周笔畅复出,也只能显示节目组找不到更合适的内地歌手参与其中。

古巨基、陈小春、容祖儿、薛凯琪、卫兰等人虽然都是港乐千禧年代的代表,可惜近年来这些歌手的重心已经转向内地。

相对的,当前香港的新生代歌手,如林家谦、MC张天赋、Gareth.T等人,也没能在节目中找到身影,这无疑是节目的一大遗憾。

而在新生代歌手中,只能请到TVB旗下声梦学员,其中表现平平。

综上所述,面对多个领域的竞争与变化,导致了《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的表现平平。

港乐真的没人听?

答案是否定的!

港乐并不是没人听,而是人们对不同年代的港乐有着不同的喜好!

1. 内地观众的口味变化

内地观众大多对80-90年代的广东歌充满情感,他们更偏爱谭咏麟、张国荣、叶倩文和陈慧娴等老一辈殿堂级歌手的音乐作品。

而对当下香港流行音乐的认识相对较少,使得这部分观众对港乐的接受度降低。

2. 粤语地区的听众偏好

粤语地区的老一辈乐迷同样对80-90年代的作品情有独钟。

而80后、90后则开始转向陈奕迅、容祖儿、杨千嬅等千禧年代的歌曲,如《富士山下》、《习惯失恋》、《心淡》、《少女的祈祷》等。

然而,年轻一代则对AGA、陈柏宇、冯允谦、林家谦、MC张天赋、Gareth.T等新生代歌手的作品情有独钟。

3. 语言沟通的障碍

如今生活在粤语地区的许多年轻小学生,日常交流已转为普通话,连与爷爷奶奶的对话都习惯使用普通话。

这一现象展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

即使在川渝地区,许多人热衷于广东歌时,仍可感受到粤语的魅力。

当在杨千嬅演唱会上,大家一起合唱《稀客》,这种震撼让人感受到广东歌曲的独特韵味。

不容忽视的是,欢快的旋律与歌词所传达的情感,使得无论何时,粤语流行音乐总能在其中焕发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声生不息大湾区季》未能如港乐季般火爆,但并不意味着港乐的衰退。

港乐正在经历的变迁,映射出的是人们对音乐偏好的变化和文化语言的碰撞。

或许,当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每一代乐迷的需求时,这种冲突也能促使音乐的发展循序渐进。

让我们继续关注那个厚重而丰富的港乐世界,期待它的生生不息!

0 阅读:2

狸鲤

简介:狸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