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九死一生的第一排士兵为何不敢逃?

说不尽的历史风采 2023-03-19 20:26:46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分分合合,大战不止,不知有多少人死在了战场上,其中伤亡率最高的就是最前排士兵。

以多击少或者胜券在握的战争,对于前排士兵来说,无疑是一件好差事。可是如果碰上了以少击多、势均力敌、步兵抵抗骑兵的硬仗苦仗,前排士兵真的是九死一生。

那么在古代,第一排的士兵为什么会安心的迎接死亡呢?

首先就是督战队,前排士兵都是轮值的,轮到你你不去,督战队的刀就在士兵后方,做了逃兵马上就是一刀,不做逃兵还有可能捡回一条命,怎么选择,就不用说了吧。

其次就是连坐制,商鞅变法在军制改革中,最为突出的两点就是爵位制和连坐制。爵位制代表了有功必赏,能够调动士兵积极性。连坐制,有罪必罚,安心认罪就行,不然其余人也会有罪。士兵都是有档案的,如果做了逃兵,不光自己会被督战队处死,家人也会蒙羞,被人们鄙视,官府也会有差别待遇。

再就是抚恤金,虽然说古代士兵的待遇很差,但是遇到好的将军或者皇帝,战死沙场是有抚恤金的,虽然不多,对于这些家境贫寒的士兵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还有就是第一排士兵的奖赏远超其余士兵,获得军功更加容易。有很多身体强健之人,也会自愿来做第一排的士兵,期望能获得更多的军功,早点出人头地。

最后就是很多第一排的士兵,很多都是军中犯事的士兵,让他们在前排戴罪立功,如果成功活下来了,那么犯的罪就可以抵消。当时章邯的骊山死囚连战连胜就是这么来的,本来就是死囚,打赢了就无罪。结果章邯带着这两千人连战连胜,打的陈胜毫无还手之力。

很难想象在古代医疗条件奇差的情况下,前排士兵是怎么活下来的,当他们看到敌人离自己越来越近时,会怎么想呢?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