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在某个夜晚,拿起那本已经翻得有些破旧的课本,心里想着:“要考进重点高中,得学好这门,得背那篇,得做这些……”
然后,突然手机响了,一瞬间,所有的计划都被打断了。
你心里想着:“先摸会儿手机,看看小说,放松一下,也不急嘛,反正任务堆在那,晚点做也行。”于是你开始躺在床上,手里握着手机,想着只要自己用心就能做得好。
但真相是,梦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隔着一场中考,而这场考试,恰恰逼你面对生活中那个最真实、最不能逃避的“中间人”——你自己的努力和专注度。
对,没错,就是这段穿越青春的艰难历程。
想考进重点高中,第一件事得弄明白一个硬道理:有些“坑”你不能踩,不然,你不仅离目标越来越远,成绩上不去,那股“努力的感觉”也会被手机、朋友圈和各种外界的声音逐渐稀释掉。
如果你现在还没准备好,那就赶紧动起来。

你有没有过这种想法:“就一节课嘛,老师讲得没什么意思,玩会儿手机应该不至于影响吧。”
这种想法听起来似乎有点“自信”,觉得自己凭着课后的努力可以弥补课堂上失去的知识。
殊不知,这正是陷入的大坑。
很多同学以为,“不喜欢老师讲的内容”就能理直气壮地放飞自我,结果课上抓不住重点,课后也无法完全补救。
我也曾是个典型的“课堂挂机族”。

记得初二那年,语文老师讲课时,我早就把手机悄悄藏在课桌下,开始查词典,顺便还想着,“查词典也算在学习范畴内吧。”
直到成绩下滑,才意识到,老师讲解的语文分析和语法知识,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重点。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迷失在教室里的鸽子,飞不出去,也找不到方向。
后来,一位学霸告诉我:“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才是你最应该专注的。比起课后的背书,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从那以后,我开始把手机远离课桌,专心听课。你可能会想:“老师讲得慢,没意思。”但试想一下,如果你事先把内容预习了一遍,课堂上的听讲岂不是变成了复习?
你会用更高效的方式吸收更多的信息,这才是真正的“赚到”了。

大家都知道,学霸总是闪耀着某种神秘的光环。
每当听到别人说“他/她多么努力”,我不禁想,那个学霸到底有多拼,才会如此无所畏惧地追求知识?
但其实,成绩的好坏,往往不仅仅取决于努力,还取决于你能否屏蔽外界的声音,不让别人随便给你下定义。
“你是不是装的?”“这次考试又要抄作业了吧?”我曾经也在这种声音中徘徊,每次看到别人的评价,我的内心都会动摇:“我是不是在装努力?”
慢慢地,我开始放慢脚步,抛开那些杂音,决定验证自己的努力到底能不能收获成果。
如果你因为外界的声音而停下脚步,那别人嘲笑你的时候,就能心满意足地看到你懊恼的模样。
可是有一天,我决定不再让这些外界的声音影响我,坚定目标,专心学习。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大幅提升,大家也开始问我:“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那时,我淡淡一笑,心里感慨万千:世界变了,我也变了。

你一定听过一句话:“中考决定你上什么学校,数学决定你上什么高中。”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数学和英语,真的是中考中最关键的“硬核担当”。
尤其是数学,天生对一些“思维怪胎”有莫大的吸引力。试问,哪个班里没有几个数学天才?而英语,随着新教材的改革,词汇量和语法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脱颖而出,必须下苦功夫。
我有一次数学成绩直线下滑,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
那时,我决定彻底“改革”一下自己——加入“死磕数学”的队伍。每天不仅认真做题,还反复练习一些老题目,特别是应用题和几何题,练得多了,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同样,英语这门课,如果你不是天生的“英语天才”,就只能靠死记硬背,记住单词、背语法,才有机会逆袭。
你问我背单词有多痛苦?
那种感觉,简直能把你从“英语差生”拉到“英语高手”。
但我也有一个小秘诀——《10天背完3000英语单词》。这本书通过图画联想法,不仅帮助我加深了记忆,还让背单词不再枯燥,每天学几页,效率和趣味性兼具。

所以,如果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中考这场硬仗的真正含义,能够轻松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每一场挑战,那么恭喜你,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如何专注课堂、如何屏蔽外界的声音、如何在数学和英语上狠下功夫,这些都是决定你未来能走多远的关键。
只要在每一节课上都专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扰,数学和英语从不放弃,这样的努力,定能让你在中考这场战役中胜出。
记住,只有用心,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