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黄海的波涛中,开山岛如同一颗孤独的明珠,默默守护着祖国的海防。这里居住着一对夫妻——王继才和王仕花,他们以无私的奉献与坚定的精神,守卫着这个偏远的家园,整整三十二年。王继才和王仕花的故事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平凡之中蕴藏的伟大,诠释了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厚情感。每一个细节都闪烁着光辉,流露出守岛人的坚韧与执着,展示了不屈的意志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守岛的选择1986年,王继才在开山岛被选为守岛人,这一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更影响了他的整个家庭。开山岛地处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距离岸边约12海里,虽战略位置重要,但环境极其恶劣。缺乏淡水与电力,四季台风频繁,生活资源匮乏。当地人常以“水牢”来形容这个小岛,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这里的避之唯恐不及。在王继才之前,还有四任“岛主”,最长的待了13天,最短的仅仅有3天,可想而知这岛上的环境有多么的恶劣。
面对种种艰苦,王继才的决心却无比坚定。他心中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无法退缩。在那一刻,他不仅承载了个人的使命,也承载了国家的荣光。他的家人,没有一个支持他的,毕竟当时的他才26岁,这么好的年纪,正是打拼的时候,未来一片光明,大家都理解不了王继才为什么选择那么远又那么荒凉的岛。在众多亲友的反对声中,他仍旧毅然决定前往这片孤独的海岛。王仕花最终也选择陪伴丈夫,共同迎接这段艰苦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辞去工作,毅然来到开山岛。她的支持和陪伴,成为王继才在孤岛上生活的重要支柱。
在岛上的每一天,王继才和王仕花都要经历极端天气的考验。台风肆虐、海浪拍击,他们在孤岛上如同一对孤独的守望者。两人在岛上的生活,常常需要面对孤独与无助。岛屿的环境使得外界的联系极为有限,夫妻俩时常只能依靠彼此。开山岛的条件虽然艰苦,但王仕花却把它视为对爱情和责任的考验。在此期间,夫妻俩共同面对各种挑战,互相鼓励,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小家。王继才常常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握着妻子的手,告诉她“我们一定能撑下去”。
在开山岛,王继才与王仕花的生活充满了挑战。首先是水资源的匮乏,岛上没有淡水,夫妻俩只能依靠雨水来维持生存。他们在岛上修建了一个雨水收集系统,每当下雨时,尽量储存水。为了保证水质,王继才甚至在水缸中放置泥鳅,通过它们吃掉水中的杂质,确保饮水的安全。这一创新做法虽然简单,却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生存的智慧。
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甚至靠吃生米维持生计。面对缺粮少水的窘迫,王仕花从不抱怨,反而更加珍惜每一口食物。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他们学会了节约,甚至将岛上的植物和海洋生物作为补给。为了生存,王继才常常出海捕捞,尽管海面波涛汹涌,但他从未退缩。他知道,海洋不仅是他们的生存之源,更是他们与外界的唯一联系。
他们的衣物常年不换,食物的选择也极为有限。王继才曾说,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始终相信,作为守岛人,绝不能辜负自己的职责。王仕花在旁默默支持,成为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夫妻俩在岛上的生活还包括了日常的警戒工作。王继才的工作是巡逻和监测海域,确保周边海域的安全。在这期间,王仕花还负责教育岛上的孩子,虽然人数不多,但她始终认真对待。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王仕花自制教具,尽量让教学生动有趣。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使得孩子们在孤岛上也能接受到教育。
共同的坚守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继才与王仕花不仅克服了生活的困苦,还逐渐适应了这片孤岛的生活。他们共同努力,白天巡逻、写日志,晚上则一起修理灯塔、维护设备。为了确保海域的安全,他们与走私和偷渡的不法分子进行了斗争,捍卫着国家的海防安全。
王继才的坚守不仅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也反映在他与王仕花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理解。1987年,王仕花在岛上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因为岛上当时天气恶劣,王继才没能及时送妻子去医院,王仕花只能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最终在岛上成功生产。那一刻,王继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与爱,他与妻子之间的感情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
他们在岛上的生活并不孤独,夫妻俩的儿女也常常来到岛上探望。虽然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缺少父母陪伴的艰辛,但王继才和王仕花用自己的坚持教会了他们什么是责任与奉献。每一个春节,他们只能以电话祝福的方式与家人团聚,守岛的责任让他们无法正常回家。
据了解,夫妻二人在岛上的工资并不高,甚至是极少,一年仅有3700元,1995年时由于修建了灯塔,夫妻二人的工资又上涨了2000元守护费。可是这些钱根本不够用,家里有上了年纪的母亲,还有三个孩子,一家六口就靠着这些钱怎么能支撑的了呢。但是在王继才看来,这些钱虽然不多,却是一种光荣。为了再节省一些钱,夫妻二人一件衣服都要穿上十年八年,因为害怕磨损鞋子,王继才夏天的时候都是光脚赤膊干活的。偶尔喝酒时,妻子炒的一盘黄豆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早些年一起打工的朋友,早都已经买房买车,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了,只有王继才日子还过的紧紧巴巴的,一年的工资还抵不过人家一个月的。女儿的嫁妆、儿子的学费、修建房子等等,这些钱,王继才夫妇都掏不出来,还得靠自己的兄弟姐妹帮衬。王继才大姐也曾劝过他离开小岛,出去随便找个工作日子都不会这么拮据。但是王继才每次都拒绝了姐姐的邀请,每次都以大姐的愤怒结尾。
为了生计,夫妇二人也赚点“外快”,没事儿的时候就去海里捕鱼抓虾,捞点海产品,托渔船到港口去卖,虽然不多,但是也能贴补点家用。就这样的苦日子,夫妻二人日复一年,在岛上整整坚守了三十二年。
永恒的奉献谈起自己上岛的故事,王继才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和舅舅的影响。他的父亲参加过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早在参加灌区游击队时就已经入了党,为人正派公正,广受邻里乡亲的爱戴。他的舅舅曾参与过抗美援朝战争,与父亲二人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成长,王继才从小就培养了坚定的爱国精神。
决定上岛,父亲也是第一个支持他的人,老人家还让人捎去一面国旗,这也成为了王继才在开上岛上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在开山岛的三十二年里,王继才与王仕花不仅守护了这座孤岛,也守护了他们的梦想。每天早晨,王继才都会升起五星红旗,作为守岛的标志与责任。无论何时,他都保持着对国旗的敬畏。他认为,只有看着国旗在风中飘扬,才能感受到这座岛的存在与意义。
他经常向妻子和岛上的孩子们讲述国旗的意义,激励他们树立爱国情怀。守岛的这份责任与坚守,让夫妻二人每当亲人去世或孩子结婚等重要时刻,都因工作而无法回家,这也是夫妻二人心中的遗憾。
2018年,王继才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的离去不仅带走了一个守岛人,也留下了无数感动与回忆。王继才在守岛生涯中获得了众多荣誉,他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以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所代表的,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
王仕花在丈夫离世后,选择继续守护这片土地,承载着丈夫的遗志,成为了新一任的守岛人。她每天仍然升起国旗,继续照顾岛上的孩子们,承载着对国家与家庭的双重责任。
对于家庭来说,两人或许不是一对合格的子女,不是合格的父母,但是对于国家来说,二人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爱国奉献的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