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两岸都举行纪念活动。
对比去年,我国台湾省纪念活动也有了一些变化:
令人感到无语的最明显变化是连抗日战争都不提了,所以那个赖姓政客的发型是不是学的日本?更加令人怀疑了。
纪念活动上又进行了历史军服展示。
先说结论:
有一定改进。
但是配上了他们自以为详细的解说词之后,反而反映出现在的台军对历史简直是无知。
而且,这置办历史军服的和写解说词的人是否沟通过?
令人怀疑。
历史军服是分4辆卡车展示,卡车侧面绘有黄埔军校的四个校址:
广东黄埔,江苏南京,四川成都和我国台湾(高雄)凤山。
首先,解说词生硬地按照四个校址的划分,就很不严谨。
再看4辆卡车。
第一辆上是灰色和黄绿色军服。
黄埔时期
解说词解释为黄埔时期的“官佐黄绿色军衣”和“兵士学生深灰色军衣”。
其实这不是不对的。
北伐时期确有原粤军、滇军和桂军之类的军人穿黄色军服,但这是因为补给的原因。
真正大规模装备黄绿色军服要到1929年《陆军服制条例》颁布之后。
此时黄埔军校本部已经从黄埔迁往南京,所以不能算作黄埔时期。
第二辆是南京时期的军校军服。
南京时期
解说词的解释为黄绿色军常服、灰色军常服和冬季军常服。
那我只能对此鉴定为看抗日神剧看的。
黄绿色军常服是当时国民党军队夏季军常服的颜色。
冬季是灰色。
而车上的“冬季军常服”实际上是将校级军官的呢子军服。
黄埔军校是老蒋嫡系,当然是按照这个穿军服。
注意这个时期黄埔军校的学员开始在军服领子上佩戴圆形的学员徽章。
左边是军校,右边是学员,蓝底白字
另外,不是所有的军校都是这样,比如陆军大学的左边写的是陆大,炮兵学校写的是炮校。
冬季之外的季节也穿灰色军服,那不是黄埔军校,而是地方军队,八路军和新四军。
不过这也不奇怪,如果你仔细观察岛内的军迷讨论历史军服,他们经常拿一些考证不严谨的抗战片当做例子来讨论。
另外,岛内之前拍摄的一些抗日影视剧,考证也是一言难尽,里面的武器和军服也是胡乱穿越,令人捧腹。
第三张是成都时期的军服。
成都时期
解说词解释为夏季军常服和冬季军常服。
所以说,按照校址划分历史军服根本不严谨。
中国引进德式钢盔可考的年份是大约1935年或者1936年。
但是黄埔军校本土从南京迁往成都是1937年11月开始的,1939年1月搬迁完成。
因此,戴德国钢盔的形象应该提早到南京时期去。
这辆卡车的后排,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军服样式:
灰色军服配大檐帽,帽徽在帽瓦而不是在帽墙上。
这个样式去年就出现过了,其实是不大对头的。
抗战胜利后,确实有一段时期换装了美式大檐帽和带有肩袢的军服,却用着小帽徽和领章。
因此,也有可能把小帽徽佩戴在大檐帽的帽瓦上。不过此时已经把军服颜色已经改成了卡其色。因此,纪念活动上展示的这种军服,未免有些不伦不类。
第四辆卡车上展示的是台湾时期的军校军服。
因为此时校址变成了我国台湾高雄的凤山。
台湾凤山时期
这辆车上的军服展示和上一年对比一下,改变是最多的。
解说词的解释是:
黄绿色短袖野战服、黄绿色织布军常服、夏季礼服、军常服、草绿服、典礼校服和新式校服。
这些解说只能说是台军中的俗称,不准确,而且有遗漏。
第一排是戴大檐帽配卡其色军服的样式,这从1946年起就开始陆续配发,这可以从成都时期的黄埔军校照片中看出。
不过,军服上仍佩戴圆形的学员徽章,这一点存疑。
从某些资料照片里看到,有完全不佩戴领花和领章的情况,
从黄埔第22期的毕业照看,所有军校生佩戴的是美式兵种符号。
22期毕业照局部
至于为什么这次与99周年纪念活动对比,军服样式换了却坚持展示圆形的学员徽章,估计和我国台湾的那部老电影《黄埔军魂》有关。
第二排的左边是草绿军常服,被台军俗称为草绿服,搭配美式M1钢盔,这一套军服样式差不多要到1993年才被迷彩服取代。
第二排的右边被解说词遗漏,就是1993年开始换装的“大迷彩”军服,样式参考了北约丛林迷彩。
第三排的左边是台军2016年起换装的数位迷彩服,也就是数码迷彩服。
第三排的右边被解说词遗漏,是1960年起配发的第一代典礼服。
第四排的左边是1959年起配发的卡其色小西装领军服,注意衣领上佩戴了新式的学员徽章。
这套长方形的学员徽章样式也屡次改变,不过上面的文字依然是一边写学校简称,一边是学生。
第四排的右边被解说词遗漏,是1959年起配发的白色礼服,仅配发了7期。
第五排的左边是目前台军使用的典礼服,是第三代典礼服。
第五排的右边被解说词遗漏,军服的装饰来看,是1961年起配发的第二代典礼服。
第六排是现在台军凤山“军校”使用的新制服,于2006年7月开始使用。
这一个系列的展示下来,可以说懂的人自然都懂。
不过不懂的人依然会看得一头雾水。
不过,现在我国台湾有多少人关心这个呢?
连抗战都从纪念活动里删除了。
因此,很多台军“退伍军官”直接前往大陆参加黄埔百年纪念活动,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