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命之源,何其重要。不论在炎炎烈日下的解渴,还是严寒冬日里的暖胃,都离不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恩赠。
然而,你是否想过,你每天饮用的那些水,可能混有一种我们不知不觉中都在摄入的物质呢?那就是——微塑料。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微塑料究竟是什么呢?该怎样理解它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01
微塑料:你我身边的“隐形人”
微塑料,顾名思义就是尺寸特别小的塑料颗粒,长度为1μm至5mm。有些更加微小的塑料颗粒,我们称之为纳米塑料,长度仅<1μm。
相比于微塑料,纳米塑料由于体积更小,更易在人体内部各个组织器官游走。

他们可以轻松穿过生物屏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所以,纳米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我们的生活中,与微塑料的接触几乎无处不在。塑料杯、塑料瓶、塑料餐具,甚至是衣物的合成纤维,都可能会释放出微塑料。
此外,被微塑料污染的海洋生物,会通过食物链,被我们端上餐桌,进入人体。
据估算,每人每周大约会摄入5克微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可能有许多人会想,微塑料属于异物,进入体内会被排泄出来吧?
确实,摄入的微塑料部分会随粪便排出,但仍然有一部分会留在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中。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每10克人类粪便中平均有20个微塑料颗粒。
科学家们还陆续在切除的人体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02
瓶装水与自来水的微塑料污染
可能在听到这些信息后,有的人会开始关注自己的饮水问题。
我们通常有很多饮水的选择,例如自来水、瓶装水和桶装水。然而,不论你选择哪一种,可能都会摄入微塑料。
202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NA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

他们利用新技术,在瓶装或桶装水中首次观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并且,瓶装水在多次高温暴晒之后,其中含有的微塑料会增加。
如果你以为只有瓶装水存在微塑料问题,那就错了,自来水也同样如此。
一项对全球14个国家,159份自来水样本的分析研究显示,其中81.1%的自来水样本中都检出了纳米塑料/微塑料。
换句话说,不论我们喝瓶装水还是自来水,似乎都无法避免微塑料的摄入。
03
解决之道在哪里?
减少微塑料摄入这似乎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喝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是知道每次饮水都可能导致微塑料的摄入,就让人忍不住有些纠结。
其实,有办法可以最大化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要喝的水烧开,就可以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降低其对身体的伤害。
202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硬水烧开过滤后,可以除去水中80%以上的纳米塑料/微塑料。

并且,水温越高,水中的微塑料含量也会降低。此外,硬度越高的水,去除微塑料的效果越好。
这是因为煮沸的过程会让微塑料与水中的某些化合物共沉淀,更易沉淀在容器底部,从而被有效地去除。
同时,建议你烧开水后多等一段时间让其沉淀,避免喝到底部的水。
如果条件允许,你还可以安装过滤器或者使用带过滤网的杯子进一步减少微塑料的摄入。
04
生活中的防护:减少微塑料摄入的妙招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只有改变生活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微塑料的摄入。除了要烧开水,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来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尽量少吃塑料包装的外卖。
大多数外卖都用塑料盒或者塑料袋盛装食物,这些塑料制品都可能让我们摄入更多的微塑料。
如果一定要点外卖,那么在取餐后应尽快将食物倒入自己的餐具中。
其次,尽量少用塑料砧板。
当切割食物时,塑料砧板可能会释放出大量微塑料。
据估计,使用塑料砧板的人每年可能会接触到最多7千多万个聚乙烯微塑料,而聚丙烯微塑料将近8千万个。
此外,避免吃常见海鲜的内脏也能降低微塑料的摄入。
许多海洋生物体内都可能存在微塑料污染,尤其是软体动物,比如贻贝、牡蛎和扇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
所以,吃海鲜时,应当尽量避免食用它们的肠胃、内脏和腮。

最后,面对那些出现划痕的不粘锅,我们也要有所警惕。
不粘锅的表面一旦出现划痕,可能会释放出大量微塑料。
所以,当不粘锅出现划痕后,我们最好不再使用它,尤其是烹调质地坚硬的食物。
写在最后
减少微塑料对健康的影响生活中的每一项选择,都可能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学习更多知识,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这些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
关注微塑料问题,减少其摄入,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开始。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小事做起,做到心中有数,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