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去了新的一年,对于本年度的阅读又要做一次总结,今年看书一共21本,强烈推荐的有3本《拥抱你的敏感情绪》、《理智胜过情感》、《ACT就这么简单》、《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一月1、《学会自我接纳》,这本书是讲如何帮助孩子自我接纳的,而我之所以看这本书,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我接纳的重要性,所以想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我很矛盾,从整体来看,我感觉这本书的理论体系构建的不好,作者说要实现自我接纳,需要满足孩子的三项需求,分别是联结、能力和选择。满足了孩子的这三个需求,孩子就不会沉浸在自我评价中,就能实现自我接纳。
但是是不是满足这方面就能实现,作者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书中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证明,所以我感觉逻辑基础不够,并不觉得实现这三点就能做到自我接纳,这也是我为什么说理论体系没有构建好的原因。
但是在书中的一些具体板块中,一些单独的内容我感觉讲的还是比较好的,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特别是在如何社交这一部分,所以我感觉这本书还是有价值的。
二月1、《最佳辩护》,这本书是说如何辩论的,之所以想看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增加我文章的逻辑性。
但这本书的内容不仅限于辩论,书中的一些内容给了我一些其他的启示,比如说,别人手里的权力是我们赋予的,就比如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力,其实是孩子赋予的,如果孩子不尊重父母,那父母也就无法教育孩子。
再比如说我们永远都有一个权力,那就是选择的权力,所以并不是像很多人感觉的那样,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就无助,就感觉自己没有掌控性,不是这样的,你始终都有选择的权力。
2、《如何让他买》,豆瓣8.4
这是一本如何调动他人积极性,促成客户购买的书籍,之所以买这本书,就是为了学习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让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更好地赢得孩子的配合。
当然,这本书在思想上更多是谈的商业行为,但是行为背后的理念是存在很多共同点的。

1、《活出生命的意义》,豆瓣8.6,但我感觉一般
认为人的生命意义是由工作和爱体现出来的,特别适合活得很痛苦的人去看,让自己发现痛苦的意义,从而痛苦不再痛苦。
比如说,一个丈夫为妻子离世而痛苦抑郁,他都想自杀,那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他活着的意义就是替妻子受苦,因为如果他先死的话,就留下妻子痛苦了。
收获:
3种发现生命意义的方式:1、通过工作;2,通过所爱或者所恨的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时所采取的态度
无论在任何境地之下,我们都还有最后一种自由,即选择态度的自由。
人的适应性是无穷的,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环境极其恶劣,但是他们的身体却好像得到了加强,不再得那些平常特别容易得的病。
2、《自信的陷阱》豆瓣8.9,但是我感觉有点高
从行为方法上有价值,自信的行动先于自信的感觉,然后才会感觉自己越来愈自信,而不是在有了自信的感觉之后在行动,以此获得自信感。
这应该是本书的最大收获,让我们不要纠结于自己有没有自信,不要等有自信再去行动,而是先行动起来。
但是这本书其实立意就有很大问题,把追求自信当作目标,但是自信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吗?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追求行为的成功,至于是否自信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哪怕不自信,我们行为成功也可以。所以从立意上,这本书就落了下乘。
但本书有个问题,就是书中透露出一种观点,就是要做出某个行为,获得一定的成就贡献,才会有自信感,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这本身就是不接纳自己,不认可自己,认为自己是不够优秀、不够棒的,所以要行动、要改变,那都不接纳自己了,自己又怎么能自信呢?
正确的自信就应该是对自己的完全接纳,即使自己什么都不做,都不改变,自己也应该相信自己,这才是自信,通过做出行为来改变自己获得的自信,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而且,单纯的追求自信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追求自信干嘛呢?我们追求的应该是行动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哪怕不自信,但是我们完成我们的目标,那我们也是成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自信其实是行为的副产品。
所以不要搞错目标,我们追求的是行动起来,而不是追求让自己变得更自信。当然,自信有利于我们的行动执行力,但是只要行动起来,自信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所以本书的立意就有很大问题,把追求如何让自己自信当作目标。
但是本书也有意义,就是不要等着自信了去行动,而是先行动起来,这可以纠正一些懒人找借口
3、《助推》,豆瓣7.3
所谓的助推,就是辅助人们更好的选择,恰当的使用助推,可以引导人们做出自己期望的选择。举个例子,开车使用导航,导航就是一种助推,再比如说买保险,那些设置的默认选项,也是助推,因为让你自己去选的话,你可能要花很长时间,还可能看不明白,而国家直接给你规定了一些默认选项,就不需要你浪费时间了。
这本书对我来说一般,因为其中的内容不是我想要的,本来看这本书是为了学习如何更好的改变人的行为,就像买《如何让他买》一样,都是为了研究如何更好的改变孩子的行为,但是从这本书中,并没有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
书中讨论了很多政府、社会如何有效规划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跟我想要的内容不符。
4、《情绪自控力》,豆瓣8.3,但我感觉一般,也就8.0
买这本书是为了学习如何更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把消极情绪变为积极情绪,助力我们成功的,要知道无论是我们健康的人,还是抑郁的人,都受情绪的影响。
但是看完之后,这本书出彩的地方并不多,整本书的结构讲解不够清晰,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也一般,也就是它说得一个概念有点意思,就是情绪习惯。
我们不是喜欢好的情绪,而更喜欢熟悉的情绪,所以最多也就给8.0分
5、《拥抱你的敏感情绪》,豆瓣评分8.9,但我觉得打9.0以上也可以
本年度难得的一本好书,可以有效的调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让我们走出焦虑,有情绪问题的人,强烈推荐
十月1、《哈佛女孩刘亦婷》,纯纯的营销书籍,从理论到方法,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2、《正念教养》,一般7.0,充斥着大量无意义的对话,看着简直让人如鲠在喉,如芒刺背。
我是来这里看你无意义的对话聊天的吗?你可以聊天,你可以举例,但是你的流程,你的距离,不应该是为了证明你的理论而存在的吗?
所以这本书尽管也很厚,有350页,但我也很快就看完了,因为我基本都是跳着看的,对于其中大量的对话内容基本都没有怎么看?
书的理论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人的元认知,其实就是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然后通过不断的冥想,增强自己的理智能力,帮助自己的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本能。
但理智能够有效的战胜本能吗?显然不现实,所以它的方法从根本上就存在问题,成功率不高。
而且书中还创造了大量的名词,比如说什么心域、心理外延等等,会很令人费解,需要人很好的理解,这些未知的名词就会给人的操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理论有问题,操作难度还很高,这是我特别不接受这本书的原因
有意思的概念,自我外延
3、《情绪自救,掌控日常情绪的教练思维模式》,豆瓣评分8.9,但是我感觉这个分高了,8.0还差不多。
不能说这本书不好,但是总感觉这本书讲的不够深入,里面讲的理论观点基本在别的书中也都看过,算是一个集合,特别适合新手小白学习。
11月1、《控制焦虑》豆瓣评分7.5,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个评分基本符合
这本书的基本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理论很正确,基本没问题,但是书中更多的是分享了一些控制焦虑的具体方法,但是对每一种方法又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
看完之后,感觉就是学了很多方法,但是自己却又说不出来几个,也没有印象太深刻的地方,所以评分也就7.5吧,如果你想要学习一些控制焦虑的方法,这本书可以算是方法大全,你可以看看。
2、《身体会说不》,豆瓣评分7.9,我觉得有点高,最高也就7.5
之所以看这本书,我是想要看看再面对问题时,我们身体是如何帮助我们做出反应的,从而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我们应该如何遵循本能的生活。
不能说这本书内容不对,但是书中更多的是举了大量的与心理问题相关的案例,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少,所以看起来没有太大意义。
总结一点,就是不同的心理特征会导致不同的身体疾病,而疾病产生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不同的心理特征会有不同的心理偏好,使得我们再处理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最终这些压力就会使得我们的身体做出反应。
书中也给出了“7A”解决方法,1,接纳(acceptance)2,觉察(awareness)3,愤怒(anger),发泄愤怒,不要压抑愤怒情绪,因为愤怒背后隐藏着你的需求;
4,自主性(autonomy),拥有自主的,自我调节的心灵;5,依恋(attachment),有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家人还有轻松自在的人际关系;
6,坚定(assertion),对世界和自己宣告我们是谁,并且肯定自己就是这样的存在;7,肯定(affirmation),尊重我们的创造性自我,尊重世界,来帮助我们痊愈和保持自我完整。
3、《玩耍精神》,豆瓣评分8.9,高了,最多7.8
说实话,我认为这本书评分有些过高了,这本书的理论很正确,但是有价值的内容不多,因为它更多的是论述玩耍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当下社会,如何帮助人们更好的实现玩耍,并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这就好比说运动有益身体健康,它只是论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但是如何帮助人们更好的运动,并没有太大意义,那这样的书读完又有什么用呢?
当初购买这本书,也是因为我开始意识到玩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然后专门想要购买相关的 书籍来学习,但是却学了个寂寞,所以我认为评分有点高,8.0就行
4、《理智胜过情感》,豆瓣评分9.0,实至名归
这本书强烈推荐,是我今年看过的难得一本好书,从理论到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所以9.0的评分实至名归。
对于有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啥的,都可以看看这本书,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相信对大家会有很大的帮助。
5、《woop思维心理学》豆瓣评分7.8,符合
书的主体内容还可以,教大家如何更好的行动起来,走向成功,但是内容有些啰嗦,一些心理实验讲的太详细了,实在是没必要。
具体内容在我的阅读专栏中有分享
12月1、《ACT就这么简单》,豆瓣评分9.1,恰如其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心理咨询师的自助书籍,教大家如何运用ACT的原理来治疗来访者的,原理、操作方法、具体的案例、话术都有,看完好像自己就能够独立操作了,当然,肯定需要你多家训练。
总体来说,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强烈推荐。
2、《内在自我》,豆瓣评分7.4,差不多,我感觉7.0
买这本书也是为了研究自我、探索自我本能的,书中虽然主题是在探索自我,教大家如何发现自我,但是更多是一些哲学性的探索,看了感觉云里雾里的,没啥收获。
最大的收获大概是20个真实自我的“葬身之处”。
3、《教师的语言力》,豆瓣8.3,感觉评分过高了,7.3左右
这本书主要讲一些适合老师的沟通表达技巧,感觉大部分内容其实都是老生常谈,极少一部分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总体来说,对于新手老师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
4.《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本来想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然后在豆瓣搜索的时候出现了这本书,评分也很高,然后就购买了,但是阅读的时候发现这真的就是一本自传,没有太多让我感兴趣的内容
5、《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豆瓣评分8.3,翻译不是很好,如果翻译更好点,我觉得9.0
这是本年度我最推荐的一本书,真的是让我彻底改变了认知,让我意识到一直以来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内容说实话有些单薄,感觉其中很多知识是在重复,但是主题思想确实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认知,看完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