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九重紫》第一集,才发现幕后BOSS可能藏得比想象中深

俊喆七话 2024-12-15 09:43:02

《九重紫》剧中最大的谜题,莫过于谁是定国公之死幕后BOSS,这个谜题是前世宋墨发疯创亖所有人的根源,也是今生宋墨人生悲剧的起点。

对于幕后BOSS人选,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基本都认为是纪王所为。

前世宋墨为报仇投靠纪王,随他一起谋反,藩王与武将联手,将皇帝与太子打得落花流水,如果不是太子临终前暗示宋墨找错了复仇对象,赢家便是纪王。

但答案真得这么好猜吗?分析幕后大BOSS究竟是谁之前,我们先捋一捋在不知前世结局的情况下,定国公案件中各方人马之间的关系。

定国公被定罪前,刚好因赈灾一事与太子产生嫌隙。

当时皇帝派太子前去赈灾,是想给自己的好大儿攒功绩的,结果心系百姓的定国公选择开仓放粮,不仅让太子白跑一趟,也间接有越权之嫌。

定国公这一举动,救了百姓,却同时得罪了两个最有权力的人:皇帝与太子。

太子无功而返,一国储君的面子丢了,“打他脸”的还是一个臣子。皇帝的忌惮深了,定国公手握重权又开始干涉地方行政,功高盖主这不就来了。

幕后之人精准把到了皇帝与太子的脉,立马罗织罪名拉定国公下马。

无论皇帝后续对定国公之死多么内疚,都不可否认一件事,他早前是真得想过要除掉定国公,至少,当定国公被诬陷时,他有想过将错就错。

否则,定国公作为重臣不可能在案件还没有实锤的情况下就那么草率地被带走,窦昭以退为进的策略,也不可能奏效,这个案子,从一开始,重点就不在真相。

而在圣心。

皇帝想让定国公活,他就无罪,皇帝想让定国公死,他就有罪。窦照给宋墨的计谋,便是想方设法唤回皇帝对定国公功劳的认可与孤立无援的怜惜,从而消除他心中的忌惮。

这招以退为进,显然是奏效了,看到朝臣一起给定国公泼污水,皇帝开始犹豫了,如果定国公如期到达京都审判,他的命大概率是能保住的。

然,圣心在变,幕后之人的策略也在变。

从定国公最终的结局来看,幕后之人一开始就是要他死的。

而定国公之死,对别有用心的人来说,有两大益处。

一方面,定国公是皇帝死忠,只要皇帝不变心意,他肯定是支持正统(太子)的,他死了,太子与皇帝少了重要臂膀,他的势力也才能被瓦解瓜分。

另一方面,太子与定国公名面上有过节,且被诬陷时间点敏感,定国公一死,未来如果想拉太子下马,只要找个人出来替定国公翻案,污水就能扣到太子头上。

宋墨与宋国公一党的转圜,让定国公有了一线生机,也让幕后之人看到了定国公一党的可利用之处,借刀杀人计策,更好使了。

他们借皇帝的忌惮与太子的不满,除掉了定国公。

再借定国公之死,让定国公的死忠(宋墨)除掉皇帝与太子,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再看定国公死后的走向。

前世幕后之人这个计策显然成功了,宋墨满腔愤怒与痛苦无处为舅舅申冤,最终为复仇放弃当忠臣,剑指皇帝与太子,赢家成了纪王。

纪王是既得利益者,显然是幕后BOSS不二之选。

然,七话重刷《九重紫》第一集后,却发现前世的纪王,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强的谋略头脑,甚至,还有点愚蠢,以至于夺位之前被宋墨先反杀。

而纪王党的太监首领汪格,在听到宋墨围杀纪王后,并没有表现地很失落,即使他当时认为宋墨是说谎,这种毫不受影响的态度,也过于冷静了。

对待自己唯一的主子,即使不相信他有危险,也应该谨慎才对。

纪王头脑不够灵活加上汪格态度不够紧张,跟定国公案幕后主谋的心机深沉相差有点大,所以七话推测,真正的幕后BOSS,可能也不是纪王。

或者,纪王之后,还有一个BOSS。

从已出场的人选来看,这个人,万皇后嫌疑最大。

万皇后与纪王是亲母子,两人一个是后宫之主,一个是手握重权的藩王,他们合在一起的势力不容小觑,拥有这么大的权力之后,很难不想再进一步。

纪王死了,只要万皇后还在,她随时可以扶植一个傀儡皇帝,所以对万皇后的追随者来说,纪王很重要,却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人物。

这便能解释前世纪王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宋墨解决,汪格又为何对他没那么上心。

而在今生,纪王最大的竞争对手太子,恰好生母出身低微,这便代表太子背后没有强大的母族,他唯一能依仗的,只有皇帝的信任。

定国公一案,太子是明面上的嫌疑人,不仅宋墨会怀疑他,皇帝,也会。

皇帝下令灭口定国公案证人一事,很多观众觉得他是在包庇纪王一党,但还有一个可能,皇帝以为自己包庇的,可能是太子,一国储君。

幕后之人能借太子与定国公产生过节之机向定国公下手,那么构陷、杀害定国公的,很可能也会借太子的人做,甚至,可能还利用了太子的心思。

如此一来,皇帝如果不深查,很容易先查到指出太子的线索,从今生宋墨的行为也能看出,他冲动却不无脑是有自己的计谋的。

那么上一世宋墨最初坚信是太子与皇帝害死了定国公,就不可能完全是靠猜测,只可能是他查到了一些证据,这些东西指向了太子。

相对于藩王,明显储君有污点,更容易引发动荡,况且这个储君还是他重视的继承人,在继承人面前,好友冤死于一个帝王,就没那么重要了。

但私以为,如果皇帝暗查到的嫌疑指出纪王,他可能仍旧会选择包饺子。

因为皇帝对定国公的忌惮是真的,想除掉他的心也是有的,太子与定国公之间有龃龉亦是真的,定国公死了,他们会可惜,却并没有真正动摇他们的利益。

或者说,还顺应了他们心中一些隐暗的心思。

一边是勉强可以将错就错的冤案,另一边是自己的亲儿子,对皇帝这种凉薄的人来说,并不是难做的选择。

所以,定国公案的悲剧,幕后大BOSS可能是万皇后与纪王,两人一个是主一个是副,而他们的策略,可能借了太子的刀,又合了皇帝的意,两方人马无论关系还是心思都难舍难分,才是定国公案难翻的根源所在。

0 阅读:4

俊喆七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