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从有国家形态以来夏朝至商朝和周朝,国君都是称王的,比如著名的有夏桀王、商汤王、商纣王、周文王和周武王,当然也少不了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的周幽王等等。而皇帝的称呼,则是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大秦朝以后,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加上幻想他的子孙后代世代为皇,延续二世、三世......以至无穷无尽,因此自称始皇帝,这也是秦始皇的称呼的来历。
约前21世纪初~前256年奴隶制度时期夏商周阶段,共有86位君主,其中夏朝17个,商朝31个,周朝的西周13个,东周25个,但这个阶段的君主只能称为王。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的封建社会阶段,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不算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共422位皇帝,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也够长的。
皇帝也是人,虽然当皇帝的人都想追求长生不老,万世永存,但自然规律面前,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到头来一个个的总是要驾崩的。既然总是要死的,但死法却有不同,有无疾而终的,有疾病缠身死亡的,更有乱刀毒酒下成鬼的,善始的多,善终的少,死于非命的更多。从秦始皇开始,我就尽量一个个的把他(她)们是如何死的讲一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修建万里长城,在全中国废除分封制,施行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的管理体系,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和大一统的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强大的民族认同感和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秦始皇功不可没。始皇帝,彪炳千古,可以说他是千古一帝,无出其右者。
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只说说他是如何死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经历过一次近在迟尺的死亡威胁。
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蓟)[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但以失败告终,荆轲本人被肢解,燕太子丹在秦军的进攻中被取了首级。刺杀虽然以失败收场,但也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语出汉·刘向《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关于秦始皇的死,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非命,一说死于疾病,究竟哪一种比较准确,我们先看看太史公是如何记载的。
在《秦始皇本纪》里面,司马迁用了大量篇幅记述了秦始皇出巡以及招徕方士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历史片段,也就是说,秦始皇在大功告成以后,非常热衷于出巡和追求长生之道,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秦始皇28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嬴政东巡,泰山封禅、琅琊台立碑,歌功颂德。之后,就有一个叫徐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徐福)的人,上书秦始皇,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还有长生不老药。希望能秦始皇能让他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帮他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一听大喜,对徐福等人大加赏赐,并让他全权负责,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中去寻找仙人。徐福一行人出东海,入蓬莱,然后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至今不知道他们的下落,自然,秦始皇的长生不老之梦也破灭了。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始皇又开始了东巡出游。当他们到达阳武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原阳县附近)博浪沙时,遭到张良和他在东夷招徕的一名力士的行刺。张良是韩国旧臣,对秦始皇有灭国之恨,为了复仇,他就到东夷沧海君那里找到了这个大力士,而且还得到了一个重达一百二十斤也就是现在31公斤重大铁锤,而且计划用这个来锤杀秦始皇。
他们早早地埋伏在秦始皇的必经之路上的博浪沙,博浪沙地理位置优越,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行刺以后也便于逃跑。当车队过来的时候,他们却蒙圈了,因为不知道哪辆才是秦始皇的座驾,秦始皇为了安全,把随行的车辆都改的一模一样,都是六匹马拉的车!没办法,张良也只能赌一把了,就指着其中的一辆让力士砸去。那个力士倒是非常给力,抡起锤子,结结实实的击中了那辆马车。马车被砸的粉碎,车上的人也死了,但里面坐的却不是秦始皇,刺杀失败了。
行刺失败后,张良成功逃脱,至于那个大力士是否逃脱,不见如何史料记载。秦始皇惊怒交加,下令“大索天下”,开展了长达十天的追捕。
看来秦始皇这个始皇帝也不好当,时时刻刻都得防备着。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始皇前往碣石,派燕国人卢生访求方士羡门、高誓。被派入海求仙的卢生回来了以后,他奏上了求得的占卜签,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后来的历史表明,这个“胡”字指的是胡亥,可是始皇没有理解,再说,他哪里会想到灭秦的会是自己的儿子呢?于是,他就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虽然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但也错过了一次挽救大秦的机会。
由于后来秦始皇疑心越来越重,动辄杀人,那个为他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卢生也吓的逃跑了。而劝诫的公子扶苏也被他派到了边疆随蒙恬作战。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因为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有一天,秦国的使者从关东走夜路经过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送给滈(hào,皓)池君。”趁便说:“今年祖龙死。”使者还没有来得及问他缘由,那人忽然就不见了,只剩下玉璧在地上。使者把此时奏知始皇,他沉默了好一会,说:“山里的鬼怪怎么能预知后来的事情呢。”他又说:“祖龙就是人的祖先,说的又不是我。”此事就此作罢,但也给秦始皇埋下了心理阴影。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日,迷信的始皇帝在方士的怂恿之下,开始了他人生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外出巡游。此次东巡,由左丞相李斯和胡亥跟随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此时的秦始皇,已经五十岁了。自幼身体就不好的他,由于平时非常勤政,事必躬亲,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 也就是现在的31公斤,工作极度劳累,身体消耗很大。加上他可能患有癫痫病,时有发作。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郭沫若由此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时常患着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似豺狼,后来由于政务繁重,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这次秦始皇出巡至平原津(平原县城西南约三十华里处)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非常严重。秦始皇知道时日不多了,他就下诏让扶苏回来给他办理后事,实际上就是让扶苏接班的意思,但赵高私自扣下不发。此时,秦始皇因为一路颠簸,后脑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后的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去多时了。这就是秦始皇死因的第一种推测,也就是病死了。
还有一种推测就是,赵高见秦始皇病重,又怕扶苏上位后没有他的活路,因为他和蒙恬的弟弟蒙毅交恶,就想方设法支走了蒙毅,这样,秦始皇身边就没有了扶苏的亲信,对这里发生的事情一点也不知情了。此时的胡亥,也担心夜长梦多,就乘秦始皇有病谋害了他,当然这个说法也只是推测。
赵高见秦始皇已死,就威胁李斯,隐瞒秦始皇死讯,秘不发丧,而且假诏处死了扶苏和蒙恬,立胡亥为帝,也就是二世而亡秦的秦二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
据说,已经去世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认为,秦始皇还没有死,因为他得到了外星人的长生不老药,吃了以后暂时处于假死状态,利用这种能量一直存活至今,只是被困在秦始皇陵里面出不来,这纯属空穴来风。这些可能都来自《拾遗记》里面有关秦始皇曾经会见外星人的记载,当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