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主要涵盖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前期(1937 - 1941年)的著作。

一、内容重点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论述
- 在这一卷中,毛泽东深入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例如《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明确指出了在日本侵略的情况下,存在着两种方针、两套办法和两个前途。共产党倡导的是坚决抗战的方针,提出了一整套实现全面抗战的办法,以争取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与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方针形成鲜明对比。
-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则强调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必须保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这一思想对在复杂的抗日形势下,确保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发展人民力量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2. 对持久战理论的阐述
- 《论持久战》是本卷中的重要著作。毛泽东在文中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强,短处是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不充足,国际形势对它不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弱,长处是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国际形势对中国有利。基于这些分析,毛泽东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战略方向。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
-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些理论对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等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以及最终的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历史意义
1. 对中国抗战的意义
- 在思想上统一了全党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策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这些著作,对中国抗战的形势、任务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各抗日根据地依据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建设,有效地抗击了日军的侵略。
2.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的著作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的宝贵经验。其中关于统一战线、持久战等理论,对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