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随着气温的逐步攀升,虾的养殖也迎来了放苗的时期。在整个育种流程中,确保放苗的成活率无疑是决定育种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那么,究竟该如何切实保证放苗的成活率呢?其核心要点就在于严格遵循“三好”原则以及认真落实“三勤”工作!

放虾苗的前期工作
二、确保“三好”:
1、在挑选虾苗时,务必选择那些市场信誉度高且抗逆性强劲的苗种,接下来,需要借助显微镜工具,观察虾苗的体表是否洁净无瑕,是否存在任何形态上的畸形状况,同时还要留意其胃肠道是否充实饱满。最后,做好全面而细致的病原体检测工作,重点聚焦于肝脏和肠道寄生虫、高致病性弧菌、虹彩病毒以及白斑病毒这四个关键方面。只有在经过严谨检测且未发现任何异常问题的情况下,方可放心购买这些虾苗。
2、在放苗之前,务必确保水质指标处于适宜的范围。建议将水的盐度维持在 3 格以上(或者大于 5‰),水温稳定在 18℃以上,水的 pH 值控制在 7.8 - 8.8 之间(早晚的偏差需小于 0.5),氨氮含量低于 0.3mg/L,亚硝酸盐含量小于 0.2mg/L,总碱度大于80mg/L,余氯含量小于 0.025mg/L。上述各项指标均应在合理区间内波动。倘若无法满足放苗所要求的条件,则表明当前的水生生态系统尚不稳定,此时应推迟放苗时间,以免对虾苗造成不利影响。
3、优质的营养是塑造虾良好体质的基础,而良好的体质又有助于虾苗更好地生存。当在池塘中放置虾苗时,应当喷洒维诺鱼虾生命液,能够帮助虾苗有效抵抗高强度的应激反应,及时补充体能,显著增强活力。此外,将维诺霉清多矿拌入饲料中,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从而确保虾苗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体质健康茁壮成长。

提高虾苗成活率的方法
三、做好“三勤”:
1、在放苗后的早期阶段,要密切观察虾苗个体的大小情况,此时不宜让它们上食台。最佳的做法是使用渔网将幼苗轻轻捞起进行观察,仔细查看虾苗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它们是否已经适应了新的水环境。在正常情形下,放养 12 小时后,虾苗的肠子和胃会逐渐排空,随后它们会开始以沉积物或者浮游动物为食。此时,肠道和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但肝脏和胰腺的颜色应保持相对稳定,这表明虾苗正在逐步适应水环境。此外,孵化 24 小时后,虾苗将会进行脱壳。如果带壳的虾苗能够迅速进食,且消化系统呈现饱满状态,则说明虾苗已经很好地适应了水环境。一旦发现有空肠或空胃的情况,或者在脱壳后虾苗漂浮在水面上,这便是一种异常现象,需要及时拌料维诺甘尝味丹,保护肠道促胃消化,增强摄食量,护肠健肠。
2、在放苗后的 10 天内,要定期对苗种进行检测,同时进行 1 - 2 次水质指标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重点关注弧菌种类、pH 值、氨氮、亚盐以及余氯等指标。在取水样时,一定要选取中下层的水样,因为这部分水样的水质指标更具代表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池塘水体的实际状况。
3、预防“弧菌”感染是保障虾苗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首先,在幼苗投放后,可以使用顺向活菌,能够有效抑制池塘中有害细菌的过度繁殖,从而大大降低弧菌病爆发的可能性。其次,为了防范肝肠胞虫的爆发,建议在苗期添加维诺甘尝味丹,提前对肝肠胞虫进行控制,为虾苗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虾苗成活率高的方法
四、综上所述,为了显著提高虾苗的成活率,首要任务是确保“三好”原则得到切实落实,同时认真做好“三勤”工作,妥善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幼苗拥有较高的存活率,为虾养殖的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