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几乎没有输家。
《哪吒之魔童闹海》,4天22亿,延续前作的辉煌。
国漫崛起,不是空喊口号。
观众真金白银支持,动漫人的心血才没有白费。
在2024年票房惨淡的背景下,《哪吒之魔童闹海》给影视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剧组五年磨一剑,诚意十足。
拿出来的作品,获得观众认可,可谓圆满。
如果为了圈钱割韭菜,2019年第一部爆卖50亿时,剧组完全可以乘胜追击趁热打铁,赶紧推出第二部。
五年,谁知道五年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一部上映时,华语影坛一片繁荣。
五年以后,影视寒冬。
幸好,剧组和观众双向奔赴。
你负责质量,我负责买单,彼此成全。
《唐探1900》,4天15亿。
唐探宇宙,号称华语电影第一宇宙。
这个第一,指的是时间。
唐探第一部面世,早在2018年。
那个时候,喊着要打造封神宇宙的乌尔善,还没开机。
陈思诚三年一部的速度,拍到唐探3。
票房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差。
然后转战太空系列,雄心勃勃,遭遇惨败。
都以为他江郎才尽时,又跑去监制《误杀》系列。
口碑略见好转,反手扔出一部《解密》。
信心满满,失意而归。
不曾想,他又默默掏出一部《唐探1900》。
现实中,距离唐探3上映,已过去四年时间。
唐探宇宙的时间线,却被前推一百多年。
炒冷饭?票房真香。
《封神2:战火西岐》,4天8亿。
华语电影第二个宇宙,封神宇宙。
封神系列,制作时对标西方奇幻电影《指环王》系列,一口气拍了3部。
项目始于口罩之前,剧组豪情万丈,狂掷30亿。
按照剧组的想法,三部连上,轮番接档。
电影大盘,吃干抹净。
后来几年口罩折腾,各行各业都受影响,荷包吃紧。
剧组为了降低风险,格外谨慎,取消原定计划。
《封神第二部》的上映,距离第一部也有一年半。
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至少看得出 ,回血的心情很急切。
第一部票房26.2亿,片方分账9.8亿。
按30亿总成本计算,还有20亿的分账缺口,压力巨大。
好消息是,第二部、第三部上映后,只有宣发成本、院线分账等,没有制作成本。
目前的票房进度,完全有望不亏。
对于大片来说,不亏就是赚。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4天5亿。
作为一部武侠片,这个成绩足以自傲。
君不见王晶拍的倚天系列,只能上网大。
但是,导演徐克的招牌,加上顶流肖战加持,这个成绩只能算一般。
作为一部武侠片,观众人群画像,女性观众约占八成!
她们难道是来看剧情的吗?
可以说,要是没有肖战,就没有她们挥舞着钞票支持。
属于徐克的票房,至少锐减六成。
换句话说,用对了肖战,拯救了电影,赢麻了。
《熊出没》系列,每年春节档准时更新。
成本撑死了,千万级别。
不管大人的钱包有多吃紧,再苦不能苦孩子。
该系列票房,从早期的四千五万,一度刷新到12.7亿。
恐怖如斯。
在它面前,谁敢说自己赢麻了。
要说失意者,莫过于《蛟龙行动》。
4天2亿,在春节档垫底。
换个档期,怕是破亿都难。
《蛟龙行动》,号称《红海行动》的续篇。
看名字,看题材,确实是。
看票房,不可同日而语。
《红海行动》,票房36.52亿,称霸当年春节档。
为什么不灵了?
首先,内容不过关。
该片原名《虎鲸行动》,故事围绕海军虎鲸号展开。
可是影片中,对于海军的叙事漏洞百出。
其次,天时不如以前。
吴京的战狼系列,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迟迟不拍第三部?
为什么网友说,《孤注一掷》的含金量逐渐上升?
懂的都懂。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导演林超贤精力分散。
他受命拍摄献礼片后,才挤出时间做《蛟龙行动》。
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光荣使命上。
综上所述,春节档六部电影,几乎没有输家,除了《蛟龙行动》。
点击订阅关注,听小八和你说一说演艺圈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