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惊人相似!从康熙收台的战略棋局,看如今两岸统一进程更清晰

影视瞧一瞧 2025-03-14 17:45:10

前几天,外交部长明确的告诉了全世界,台湾永远都是中国台湾省,没有其他的称呼。似乎也在预示着距离台湾回归祖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历史上,台湾在康熙时期也曾经被郑氏家族所占据,想要通过让台湾脱离中原王朝的管辖,从而在岛上称王称霸,当起自己的土皇帝。

以史为鉴,从四百多年前康熙收复台湾的布局,好像和现在两岸之间的状况十分相似。

康熙的三步棋

在明朝后期,面对国内混乱的局势先是万历三大征,又是李自成起义和东北的满人,台湾这个孤悬海上的岛屿对于明朝皇帝来说已经顾不上了,这就给了荷兰人捡了漏。

将台湾作为殖民地占领了数十年的时间,直到1664年郑成功在大陆兵败清军,面对一片汪洋的大海,只能将选择台湾作为撤退地。

虽然敌不过清军,但是像荷兰人这样的软柿子郑家军还是能够轻松应对,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将荷兰殖民者给打跑,让台湾再次回到了中国人的手里。

彼时在大陆的清廷在得知郑成功顺利收复台湾的消息后,多次派遣使臣到台湾,希望郑成功能够归顺大清,不但不会伤他性命,还会封他在台湾做个王爷。

不过当时的郑成功一心想的就是反清复明,又怎么可能会归顺清朝。

更何况自从郑成功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从福建迁徙到台湾来的,在郑成功二十多年的治理下,台湾从之前的一贫如洗到如今的人口殷实、粮食充足。

有大好的机会招兵买马,休养生息,有朝一日反攻大陆。

从这一点上就能够发现蒋介石和当年的郑成功十分相似,都是一个政权退守到了台湾,凭借着台湾海峡这一道得天独厚的优势,安心在岛上进行发展,想着重回大陆。

并且当时郑成功退到台湾后仍然用着南明永历的年号。而蒋介石同样也用着“中华民国”这一名存实亡的名字,可见二者有多么相似。

不过在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相较于父亲郑成功反清复明、重返大陆的欲望并不强烈,并且随着郑成功身边的老臣们接连去世,郑经甚至有了将台湾“独立”于中原王朝的想法。

对此康熙帝选择了三步计划,将台湾收复。

1.招抚郑氏

当时清朝虽然统一了内地,但是因为根基不稳再加上连年的征战,让朝廷拿多余的钱来发展水师,更何况台湾海峡足足有一百多公里宽,渡海作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康熙考虑到要是强行渡海登岛,凭清朝当下的情况即便收复台湾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这个时候康熙的对台思路便产生了变化,从武到和。

如果能够通过谈判招抚郑经,这样既可以达到兵不血刃伤亡最小化的目的,也能够将郑氏的水师招抚到中央,从而壮大大清水师的力量,两全其美。

随后康熙在1667年派遣了使臣到台湾去说服郑经归顺大清,并且给郑经开出了高官俸禄的优厚条件,册封其为为“八闽王”,其地位不亚于内地的几大藩王,可以说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

不过清廷的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台湾岛上的百姓必须和大陆一样,剃发易服,以表示为大清的子民。

郑经起初听到清廷开出的爵位还有点动摇,但是一听要留辫子当场表示了拒绝,并提出台湾可以像朝鲜那样,保留汉人的发饰衣冠,等于是清朝的藩属国。

康熙得知了郑经的条件后回复了一句话,“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康熙并没有死心,八年后又派去了亲王到台湾去,可谁知郑经提前已经收到消息,现在康熙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正是自己狮子大开口的好时机。

另一边清廷也松了口,表示可以考虑让台湾按照朝鲜行事,但郑经这时候却加码道,要中央每年给台湾拨款6万饷银,并且还要将台湾附近的大小金门、澎湖列岛等大小岛屿划分给自己控制。

起初康熙是想给郑经很大的自治权,让郑氏的子孙后代在台湾岛上世代为王,但郑经开出的条件越来越离谱,甚至比藩属国还藩属国,这么一来台湾又如何能是中国的领土呢?

从康熙第一次派人招抚已经过去了十八年的时间,郑经仗着台湾海峡这道天险态度傲慢,让康熙失去了耐心,决定大力发展水师,武力收复台湾。

2.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舆论攻心

在康熙潜心发展水师之际,郑经也没有闲着,仗着自己水师强大经常派人到大陆的沿海地区抢夺物资粮食和军需资源。

虽然台湾在当时有不少耕地,但是随着不少从大陆过去的人,在粮食问题上也略显紧张。这时候清朝的水师还没有完成,康熙便下令对台湾进行海上经济封锁,不过当时的海上经济封锁并不是像现在一样派船到海上进行拦截。

而是通过对沿海地区老百姓们下达禁止出海贸易、以及捕鱼,这样一来就算是郑经的人来了也是扑空。

虽然康熙的这一招有点上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思,给沿海地区的渔民带来不少麻烦,但对于当时的水师欠缺的大清来说,这是能够对台湾实施经济封锁的唯一办法。

结果正像康熙想的那样,岛上物资、粮食短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从而导致人心涣散,有不少人都劝说郑经归顺清朝,毕竟人们都快饿死了,还说那些有的没的有什么用呢?

康熙见到封锁有成效,又趁热打铁对台湾岛内的人们展开舆论战。

康熙从一开始就在台湾岛内安插了不少眼线,因为水师大将施琅曾经是郑成功的部下,虽然后来归顺清朝,但是在岛内还是留下了不少的眼线,不然康熙也不会知道对台封锁后,岛内的老百姓们一片哀号。

所以康熙又用这些人在岛内传播《平海咨文》,上面基本上写的都是郑氏的坏话,告诉岛上的老百姓,大清有多么富庶,是郑经的愚昧无知让两岸相隔,让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

可见早在四百多年前,战争前都知道“攻心”的重要性。

万事俱备,武力收台

1682年,清水师已经组建完成,水路官兵两万余人战船二百余艘。

康熙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出征台湾,这时候的台湾水师和郑成功时期相比落后得多,因为没钱的原因,对战船、炮弹的保养完全跟不上,打起来还会出现哑弹的情况,

反观清军水师经过这么多年的备战,武器装备精良,对郑家军形成碾压之势,施琅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顺利将台湾收复。

康熙收复台湾从招抚到开战,差不多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选择采用招抚、封锁,最后选择使用武力收台。

把时间转回现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也曾想要武力解放台湾,但是碍于海军实力受限以及美国干预最后与国民党隔海进行对峙。

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曾有过招安蒋介石和蒋经国的想法,希望两岸能够兵不血刃的和平统一,尤其是在八十年代,邓小平曾和蒋经国多次通过使者进行书信往来,那时候也是距离和平统一最近的一次机会,但是由于蒋经国的离世不了了之。

再到后面李登辉以及民进党等“台独份子”上台后两岸关系一路红灯,尤其是蔡英文、赖清德三番两次发表“台独言论”,这又和当年的郑经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郑经。

以史为鉴,现在大陆对民进党的容忍度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前几天的时候外交部长王毅说出的那一句:“台湾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台湾省!”,让人不禁感到热血沸腾,认为台湾回归的日子真的越来越近了。

并且现在网上还有一些网友认为,之前官方对台湾的称呼都是“中国台湾地区”,现在直接成了“中国台湾省”,调侃台湾原本还能和香港、澳门一样回归后一国两制,建立特别行政区。

但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既然岛上的人不喜欢一国两制,那就一国一制,直接就是中国台湾省。

大陆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民进党还执迷不悟,那未来的下场将会比郑经还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