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其行事,故不为传”:《三国志》中季汉那些遗憾失传的重臣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4-19 07:03:35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看《三国志》,蕞大的遗憾,是陈寿惜墨如今,造成记叙失之简略。尤其是其中的《蜀书》,仅有十五卷,只相当于《魏书》的一半,这就造成季汉许多文武重臣失于记载。好在杨戏有篇《季汉辅臣赞》,使我们可以大略知道《三国志》失载的季汉 人物风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那些史书失传的季汉遗珠。

《三国志》中季汉人物多有失传

一、首任庲降都督邓方

邓方,字孔山,南郡(初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刘备据有南郡后,改治公 安,即今湖北公 安)人。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邓方以荆州从事身份随刘备入蜀(参见)。后二刘闹翻,刘备转而进攻刘璋。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成都(今四川成都),以邓方为犍为属国都尉。

属国是设置于边郡,对归附异族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属国居民允许保留原生活习俗和社会构架,其实就是当时的民族区域自治。其长官称属国都尉,职略同于郡守。属国都尉下设丞、候、左骑、千人官等职,其中左骑以下由当地民族首领担任。

犍为属国原为犍为南部都尉,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改置犍为属国,下辖朱提、汉阳二县。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改犍国属国为朱提郡(治南昌,即今云南镇雄),以邓方为朱提太守,并拜为安远将军、庲降都督。

庲降都督与江州都督、永安都督、汉中都督并称季汉四大常设四大都督,邓方也是季汉首任庲降都督。

先主章武二年(222年),邓方去世,庲降都督由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李恢接任(参见)。再之后,则分别是张翼、马忠、张表、阎宇。

季汉四大常设都督府位置图

《季汉辅臣赞》称邓方志向高远,本质美好,不重钱财,果敢勇武,临难不惑,保境安民。

二、首任江州都督费观

费观,字宾伯,江夏鄳县(今河南省罗山)人。

江夏费氏是当地大族,与刘焉家族世代交好。费观的一位族姑,嫁与刘焉,生刘璋。但刘璋又把他的女儿嫁给了费观,这个辈分就有点乱了。

费观还有位族侄知名度更高,就是季汉四相之一的费祎(参见)。

建安十 八年(213年),刘备、刘璋反 目后,刘璋派费观为护军李严的参军,前往成都屏障绵竹(今四川德阳)抗刘备。不想二人到后,却直接投降了刘备(参见)。

刘备定益州后,以费观为裨将军,后又出任巴郡(治江州,即今重庆)太守、江州都督。

江州都督府设在江州,其兵可随时支援成都及汉中、永安、南中三大都督区,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也可知刘备对费观的重视。

后主建兴元年(223年),费观封都亭侯,加振威将军。

费观此人,特善于与人相处。

李严这人,他的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老乡陈震曾评价他“腹有鳞甲”,就是心机巧诈,让人难以接近。李严在犍为(治武阳,即今四川眉山)太守任上,和功曹杨洪不和,气得杨洪撂挑子走人(参见)。留镇永安(今重庆奉节)期间,又与牙门将王冲不和,致王冲降魏。护军辅匡年位略次于李严,李严却不屑于与他亲近。

费观小李严二十岁而与李严亲善

费观却不然。他小李严二十多岁,却跟李严亲密得像同辈人一样。可惜,费观三十七岁时即去世。其后江州都督分别是李严、李丰、李福、邓芝。

《季汉辅臣赞》评费观才能干练,文武杰出,善于富民,动静合宜。

三、太常王谋

王谋,字元泰,汉嘉(治汉嘉,即今四川芦山)人。

王谋有仪容操行,在刘璋时期先为巴郡太守,又回成都为治中从事。刘备平定益州并自领益州牧后,以王谋为别驾从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大力起用荆楚人才,以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人赖恭为太常,以南阳人黄柱为光禄勋,以王谋为少府。

章武元年(221年),王谋、赖恭、黄柱与诸葛亮等一起,劝刘备称帝。建兴元年(223年),王谋被赐爵关内侯,后代赖恭为太常。

赖恭原为刘表所置交州刺史,但被苍梧(治广信,即今广西梧州)太守吴巨驱逐。赖恭回到荆州后,投了刘备。刘备去世后,赖恭与诸葛亮等议,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并与刘备合葬。

陈寿称赖恭、黄柱、王谋三人皆失其具体事迹,所以不为作传。他只是记载,蒋琬后来做大将军时,曾问同为汉嘉人的云南(治梇栋,即今云南姚安)太守张休,谁可继承汉嘉前辈王元泰的遗志?张休回答:“元泰之志,全益州都没人可继承,何况我汉嘉呢?”可知王谋在季汉的地位。

蒋琬:谁可继谋?张休:州里无继

赖恭的儿子赖厷,后为丞相西曹令史。他曾随诸葛亮驻兵汉中,可惜早夭,诸葛亮为此痛惜不已,在给留府长史张裔、丞相参军蒋琬去信时,还专门提到了痛失赖厷、杨颙。

四、丞相掾杨颙

杨颙,字子昭,襄阳(治襄阳,即今湖北襄阳)人。

杨颙出身于庞、黄、蔡、蒯、马、习、杨、向荆州八大姓之杨氏,和丞相长史杨仪是一族(参见)。

刘备入蜀时,杨颙一同前往。刘备定益州后,以杨颙为巴郡太守。建兴元年(223年),诸葛亮开府治事,以杨颙为丞相主簿。

杨颙蕞知名的,是劝谏诸葛亮分权治事。

诸葛亮为政,时常亲校文书簿册,为此杨颙进谏道:“为政之道,在于上下不相侵。这就好比治理一家,奴仆耕种、使女为炊,鸡主叫鸣、狗主护院、牛管重载、马涉远路,主人只管高枕而卧可也。如果主人非要一切自为,只能空耗体力,沉于屑事,终将一事无成。古人所谓‘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明公亲为校册,流汗终日,不是徒劳吗?”

杨颙这段话,也是时下许多自媒体账号攻击诸葛亮不懂分权的“黑点”之一。事实上,如果细读《三国志》就知道,诸葛亮识杨洪于从事、拔何祗于郡吏,擢王离于从事,他何尝不懂分权?诸葛亮“自校簿书”,实际考校的是刑罚,即“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而正是诸葛亮这份鞠躬尽瘁,才出现他为政虽“刑法峻急”而人心思定,虽廖立、李严被废依然期望诸葛亮可以重新起用的局面。

杨颙是杨仪族人

但诸葛亮也知杨颙所说有道理,因此对杨颙大表谢意。

后来,杨颙又任丞相东曹属,负责人才选荐。杨颙去世后,诸葛亮连续痛哭三天,并称杨颙和赖厷的去世,实在是朝廷的重大损失。

五、大鸿胪何宗

何宗,字彦英,蜀郡郫县(今四川成都)人。

何宗出身于蜀中大姓郫县何氏。说起来,汉成帝时大司空何武、被诸葛亮火箭提拔的何祗都出于这一支。

何宗师从广汉(治雒县,即今四川广汉)人任安,和蜀中大儒杜微、杜琼算是师出同门,而且何宗的学问比杜琼还要高,名气也比杜琼大(参见)。当然,从任安到何宗、杜琼,他们精研的,主要是图谶和天文推步之术。

在刘璋任益州牧时,何宗为犍为太守。刘备定益州后,辟何宗为从事祭酒。

章武元年(221年),何宗用其学业专长,以图谶、祥瑞请求刘备即帝位。刘备登基后,以何宗为大鸿胪,掌朝会赞导礼仪。

建兴年间(223—237年),何宗去世。其子何双,字汉偶,却是个搞笑角色,史称他有“淳于髡、东方朔之风”,官至双柏(今云南双柏)长,可惜早卒。

何宗、杜琼师出同门

六、车骑将军吴壹

吴壹,又作吴懿,字子远,陈留(治陈留,即今河南开封)人。

吴壹出身陈留吴氏,其族叔吴匡,是大将军何进部属。汉献帝中平六年(189年),刘辩即位,何进谋诛宦官,不想事泄被杀。吴匡便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一道攻进宫门,逼宦官出逃。因吴匡与何进之弟、车骑将军何苗一向不和,于是他便诬陷何苗与宦官同谋,进而攻杀何苗。此后吴匡事迹失载。

吴壹的父亲因与刘焉交好,在刘焉入蜀时,吴壹带着全家一起到了蜀地。

刘焉割据蜀地后,听相面的人说,吴壹的妹妹吴氏有大贵之相,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刘瑁娶了吴氏。不过后来刘瑁早亡,因此吴氏就寡居在家(参见)。

在刘璋时期,吴壹为中郎将。刘备攻刘璋时,吴壹与张任、刘璝、冷苞、邓贤等一起在涪县(今四川绵阳)拒敌,兵败后吴壹投降刘备。刘备定益州后,吴壹被拜为护军、讨逆将军。刘备还娶了吴氏。

刘备称帝后,封吴氏为皇后,就是史书所称的穆皇后(参见),而吴壹升为关中都督。当然季汉这个关中都督,比不上四大常设都督的地位,但也足见吴壹这位国舅爷的亲重。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即位,吴壹获封都亭侯。后吴壹随诸葛亮北伐,并在建兴八年(230年)和丞相司马魏延一起西入羌中,在阳溪(今甘肃武山)大破魏将费曜、郭淮。因此功,吴壹再封亭侯,并进一步升为高阳乡侯,拜左将军。

吴壹乃季汉外戚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吴壹继魏延后成为苐二任汉中都督,并升任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

建兴十五年(237年),吴壹去世。吴壹之后的汉中都督,则分别是王平、胡济。

《季汉辅臣赞》称吴壹高尚刚直,仁爱士卒,以弱胜强,常化险境。

补充一句,吴匡之子、吴壹族弟吴班,字元雄,以豪侠称名,官位常亚吴壹。刘备时期,吴班为领军。后随刘备东征,为先锋,曾和冯习一起破吴将李异。夷陵兵败后,吴班和刘备一起退回蜀中。刘禅时期,吴班升后将军,获封安乐亭侯。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吴班、魏延、高翔兵分三路,大破魏将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后吴班又升为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

七、白毦统率陈到

陈到,字叔至,汝南(治平舆,今河南汝南)人。

史书有关陈到的记载非常少,只知道在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时投奔刘备。他在刘备集团的名位常亚于赵云,而且与赵云一起以忠勇闻名。建兴四年(226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首任永安都督李严移驻江州,陈到接苐二任永安都督。

陈到还是刘备帐下“西方上兵”白毦兵的统领。后陈到任征西将军,封亭侯,在永安都督任上去世。其后永安都督相继由宗预、阎宇、罗宪接任。

《季汉辅臣赞》称陈到忠勇克制,与赵云共称猛将典范。

陈到名位常亚赵云

八、镇南将军辅匡

辅匡,字元弼,襄阳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辅匡随刘备一块入蜀。益州既定,以辅匡为巴郡太守。刘备称帝后,辅匡任巴东(治鱼复,即今重庆奉节)太守。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以辅匡、傅肜、赵融、廖化等各为别督。夷陵兵败后,辅匡和刘备一起退回蜀中。

后主建兴年间(223—237年),辅匡升镇南将军,封中乡侯。后,他又继高翔后为右将军。

后主延熙元年(238年),辅匡去世。

《季汉辅臣赞》称辅匡雄健刚强,身负军机,福延子孙。

九、监军刘邕

刘邕,字南和,义阳(治安昌,即今湖北枣阳)人。

刘邕也随刘备一起入蜀,刘备平定益州,以刘邕为江阳(治江阳,即今四川泸州)太守。

建兴元年(223年),蒋琬被诸葛亮举为茂才,曾想把名额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廖化。后刘邕逐步升为监军、后将军,被赐爵关内侯。

《季汉辅臣赞》称刘邕高尚笃诚,与辅匡同赞军机。

刘邕去世后,其子刘式继其爵。其少子刘武,有文采,与同郡人樊建齐名,后官至尚书。

十、神秘双杰卫文经、韩士元

《季汉辅臣赞》有两人卫文经、韩士元,并称文经为人勤恳、士元言语有规。但陈寿说二人名字、事迹甚至籍贯都已失考。不过也有说,韩士元就是王沈《魏书》、鱼豢《典略》里所记载的韩冉。

韩冉可能和庞统同字

韩冉是刘备的军谋掾。按《魏书》的说法,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刘备派韩冉奉书吊唁,并致吊礼。但曹丕厌恶刘备因丧求好,于是让荆州刺史夏侯尚斩杀韩冉,以绝使命。

不过按《典略》的说法,韩冉并没有去雒阳(今河南洛阳),而是自称生病,留在上庸(今湖北竹山)。上庸方面将书信交给曹丕,这时曹丕刚受禅称帝,就给韩冉诏书想要引他入魏。韩冉得报,却跑回蜀地交给刘备,刘备因此以延续汉统为由进而称帝。

以韩冉曾为军谋掾,并称其“楚之兰芳”来看,和“士元言规”可以相合,所以这种可能性很大。但也只是可能,没有史书实证。

十一、善计张存

张存,字处仁,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张存以荆州从事身份随刘备入蜀。后刘备与刘璋反 目,遂转攻刘璋。他们行至广汉郡治雒县,张存被任为广汉太守。

张存此人,善于计谋,但却对庞统一向不服。后庞统中流矢而亡(参见),张存却不合时宜地说:“庞统虽然尽忠去世可惜,但他有违大雅之义啊。”

刘备一听,大怒道:“士元杀身成仁,难道还有错吗?”于是罢免了张存的官职。

可能是又惊又怕,不久,张存即病亡。

十二、献谋殷观

殷观,字孔休,籍贯不详。

殷观在刘备为荆州牧时任主簿。建安十三年(208年),和刘备共抗曹操并取得赤壁大胜的孙权,派使者告诉刘备,称双方可以共同取蜀。有人就认为,可以答应,反正孙权终究不能跨过荆州而据益州,这样双方攻下益州后只能将其送给刘备。

殷观献计欺孙权

殷观却说:“我为吴先驱伐蜀,若进不能攻下蜀地,则退必为孙权所乘。我们不妨只是口头同意他们伐蜀,而借口新得荆南诸郡,不可轻易动兵,则孙权必不敢越过我独取蜀地。如此我们便可进退有据,坐收二者之利了。”

刘备便采取殷观的计谋,孙权听到刘备的回话,果然放弃取蜀。也因此,刘备以殷观为别驾从事。

十三、王氏三杰王甫、王商、王士

王甫,字国山,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人。

王甫善于评论人物,颇有许劭、许靖之风。在刘璋为益州牧时,王甫任州书佐。刘备定益州后,王甫为绵竹(今四川德阳)令,后来又任荆州议曹从事。刘备征吴时,王甫随行,殁于战阵。

王甫之子王祐,有王甫之风,后官至尚书右选郎。

王甫堂兄王商,字文表,以才学名闻蜀中,在刘焉时期为治中从事。刘焉去世后,王商与帐下司马赵韪共推刘璋继位。荆州牧刘表及大儒宋忠,都非常敬仰王商。以善评议人物闻名的许靖到蜀地后,评价王商:“若文表生在中原,虽王朗无以复加也。”后王商卒于蜀郡(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太守位上。

王甫还有位堂兄王士,字义强,刘备定益州后,举孝廉,历任符节(今四川合江)长,迁牙门将,又出任宕渠(从巴西郡分置,治宕渠,即今四川渠县)太守、犍为太守。诸葛亮南征时,王士转任益州(治滇池,即今云南昆明)太守,可惜在将要南行时被害。

演义中的王甫与史实有很大出入

十四、李氏三龙李邵、李朝、李某

李邵,字永南,广汉郪县人。李邵与其兄李朝,及一个早亡的弟弟,三人共有才望,并称“李氏三龙”。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定益州,李邵为州书佐从事。建兴元年(223年),诸葛亮开府,李邵为丞相西曹掾。

有一次,李邵和丞相东曹掾蒋琬去拜访长水校尉廖立。廖立一向自认才能仅次于诸葛亮,而今他的职位却在中都护李严之下,因此向二人发牢骚说刘备、关羽不懂谋略,向朗、文恭碌碌之辈,郭攸之难成大事,王连流俗之人,把季汉朝堂从上到下骂了个遍。李邵、蒋琬将此上告诸葛亮,廖立因此被废为庶民(参见)。

诸葛亮南征时,以李邵为益州治中从事。同年,李邵去世。

李朝,字伟南,在刘备定益州后为广汉功曹,后被举为孝廉,出任临邛(四川邛崃)令,又入州任别驾从事。刘备称汉中王,所有文告都由李朝所写。后李朝随刘备东征,章武二年(222年)卒于永安(今重庆奉节)。

李邵还有位哥哥李邈,字汉南,因性格疏狂,不在“三龙”之列。李邈在刘璋时期为牛鞞(今四川简阳)长,刘备定益州后为州从事。但在春节茶话会上,李邈却嘲笑刘备得州不正,被执法官判为死罪,亏得诸葛亮代为求情才免得一死。后李邈先后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在诸葛亮斩马谡时,李邈因劝诫被遣还蜀地。诸葛亮去世后,李邈却上疏说诸葛亮“狼顾虎视”有反心,因此被刘禅处死(参见)。

诸葛亮救了李邈,李邈却说诸葛坏话

十五、马氏双雄马勋、马齐

马勋字盛衡,马齐字承伯,二人都是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可能为一族。

马勋在刘璋时期为州书佐,刘备定益州后为左将军掾属,后为益州别驾,直至去世。

马齐曾任巴西太守张飞功曹,后来张飞将马齐举荐给刘备,被任为尚书郎。建兴年间(223—237年),马齐先后任丞相府从事、掾,后出任广汉太守,又回丞相府为参军。诸葛亮去世后为尚书。

《季汉辅臣赞》称二人性情内敛,洞晓时局。陈寿称二人都以才干称名,而名望略逊于同县人姚伷。

姚伷,字子绪,刘备定益州后为功曹、书佐。建兴元年(223年),出任广汉太守。诸葛亮北驻汉中,辟姚伷为掾。姚伷向诸葛亮举荐文武之才,因此得到诸葛亮的肯定:“忠勤时事莫若举荐人才,举荐人才则要各尽其能。姚掾文武俱荐,可谓清雅,希望各位都要以他为榜样啊。”因此升为他参军。诸葛亮去世后,姚伷升为尚书仆射,时人皆称他真诚笃粹。后主延熙五年(242年),姚伷去世。

十六、询策李福

李福,字孙德,梓潼涪县(今四川绵阳)人。

李福的父亲李权本是益州豪强,刘焉入蜀后,为立威将李权杀害(参见)。刘备定益州后,李福先后任州书佐、西充国(今四川西充)长、成都令。建兴元年(223年),李福任巴西太守,后继李丰为第四任江州都督,被拜为扬威将军。再入朝为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

李福在诸葛亮临终奉命询问继承人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前线病重,李福奉命前往探望并询问国家大计,诸葛亮告诉他身故后可由蒋琬继任,蒋琬之后则有费祎。后刘禅即依诸葛亮之命,相继由蒋琬、费祎主政。

延熙元年(238年),大将军蒋琬北驻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李福以前监军领大将军司马。后李福终于任上。

《季汉辅臣赞》称李福精识果锐,敏于从政。

李福之子李骧,字叔龙,也有声名,后官至尚书郎、广汉太守。

十七、殉国龚禄

龚禄,字德绪,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刘备定益州后,以龚禄为巴西从事、牙门将,龚禄、姚伷还与出身寒微的张嶷结下莫逆之交。

建兴三年(225年),龚禄被任为越嶲(治邛都,即今四川西昌)太守。因越巂叟帅高定据郡作乱,龚禄只好驻于距邛都八百里的安上(今四川屏山)遥领郡职。

同年,龚都随诸葛亮南征,被斯都耆帅李求承所害,年仅三十一岁。后来他的好友张嶷终将李求承抓获并诛杀,算是为龚禄报了仇(参见)。

龚禄的弟弟龚衡,后主景耀年间(258—263年)为领军。

十八、东征四壮士冯习、张南、傅肜、程畿

冯习,字休元,南郡人。建安十六年(211年)随刘备入蜀。章武元年(221年),随刘备伐吴,与吴班共为先锋,在巫县(今重庆巫山)击败吴将李异。后冯习为领军,统诸军。夷陵兵败,冯习为吴将潘璋部下所杀。

冯习殁于东征

张南,字文进,广陵海陵(今江苏如皋)人。同随刘备入蜀,后又随刘备伐吴。章武二年(222年),张南为前部,围 攻驻守夷道(今湖北宜都)的吴将孙桓。夷陵之败,张南也被杀。

傅肜,演义作傅彤,义阳人。刘备东征,傅肜、辅匡、赵融、廖化等各为别督。夷陵兵败,傅肜断后,手下兵士全部战死。吴人招降傅肜,傅肜大骂:“吴狗,岂有汉将军投降者?”终战死沙场。其子傅佥被拜为中郎将,后为关中都督,在魏军伐蜀时,战死于阳安关(在今陕西宁强)。季汉覆亡,傅肜之孙傅著、傅募都被罚为养马奴。晋武帝司马炎后专门下诏,以傅肜、傅佥父子忠烈,赦二人为庶民。

程畿,字季然,巴西阆中人。刘璋时期,程畿为汉昌(今四川巴中)长。巴西太守庞羲认为天下扰乱,应设郡兵,因此令程畿招汉昌賨人为部曲。有人因此向刘璋告发,说庞羲要谋反,刘璋遂怀疑庞羲。恰此时,征东中郎将赵韪作乱,庞羲更是恐惧,想谋求自守,于是派程畿之子程郁向程畿索要賨兵。

程畿却说:“郡里招募部曲,本来不是为了作乱。虽有人搬弄是非,但我们仍需尽诚。若因此而恐惧生变,我程畿不可接受。”程畿还告诉程郁:“我受州恩,当为州尽节。你为郡吏,当为太守效力,不可因为我而失了你的忠义之心。”

庞羲又对程畿说:“你的儿子在郡里,如你不从,将祸及你的家人。”程畿说:“从前乐羊子为将,喝了儿子肉做成的汤,这不是父子无恩,而是有君臣大义在。若使君一定这样做,我将再做一次乐羊子。”庞羲知道程畿终不屈服,因此向刘璋请罪。刘璋免庞羲之罪,听闻程畿的事迹,就升他为江阳太守。

刘备定益州后,以程畿为从事祭酒。后程畿随刘备东征,夷陵兵败后,有人说:“吴兵追至,抛下船只,便可逃命。”程畿大吼道:“我在军中,怎能因敌逃走?何况天子还在危险中,我更不能走!”

吴兵追上程畿船只,程畿亲持戟搏斗,致敌船多有倾覆。但敌兵大进,程畿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陆逊败先主于猇亭

程畿另一子程祁,字公弘,与犍卫人杨戏、巴郡人杨汰并称,而以程祁为冠,他们一并受到诸葛亮的赏识(参见)。可惜,程祁在二十岁即早亡。

十九、荆州四降将麋芳、士仁、郝普、潘濬

麋芳(演义作糜芳),字子方,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人。其兄即季汉大富翁麋竺,其妹则是刘备麋夫人。麋氏兄弟原为陶谦手下,后一路跟随刘备走南闯北(参见)。关羽守荆州时,麋芳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义,广阳(治蓟县,即今北京)人。关羽驻荆州时,为将军,驻公 安。二人因与关羽不睦,因此在吕蒙背刺荆州时,一起开城投降,终致关羽兵败身亡(参见)。

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刘备入蜀后,以郝普为零陵太守。吕蒙偷袭荆州时,骗郝普说,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关羽在南郡被孙权分割,零陵难以孤守,郝普中计,开城投降。郝普在吴,官至廷尉。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今湖南汉寿)人。潘濬受业于荆州大儒宋忠,刘备入蜀,留潘濬为荆州治中从事,协助关羽处理荆州事务。但潘濬也与关羽不睦,孙权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后,潘濬入吴,后官至太常。

《季汉辅臣赞》称四人 大德亏损,弃国自绝,蒙羞吴蜀,可谓奔臣。

二十、遗珠三人组王嗣、常播、卫继

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还引用《益部耆旧杂记》记载了王嗣、常播、卫继三人,他们更是遗珠中的遗珠。

王嗣,字承宗 ,犍为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后主延煕年间(238—257年),王嗣以功德被举为孝廉,后升为西安围督、汶山(治绵虒道,即今四川茂县)太守,加安远将军。王嗣为人忠笃,在羌胡人中甚有威望,他们因此归服,季汉北部边境因而得安。后来姜维北征,羌胡各部都会提供马牛 羊毡及军粮物资,对朝廷颇有裨益。后王嗣升镇军将军,但仍领汶山太守如故。王嗣随姜维北伐,为流矢所伤,数月后去世。汶山羌胡听闻号哭终日,数千人前往送葬。王嗣后来的子孙,当地羌胡待之如骨肉,或结为兄弟,长久不衰。

王嗣曾随姜维北伐

常播,字文平,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人。常播初仕县为主簿、功曹,在县长广都(今四川成都)人朱游被上官诬陷将要被处死时,常播亲到狱中争讼,因此身受数千杖,以至皮肤溃烂。但常播虽辗转三所监狱,甚至被关了两年也终不言弃。每次行刑,常播都先挨打,但他一直不屈,后来主簿杨玩也证明朱游无罪,朱游才被免罚。常播因舍身为主、节义亢烈而知名,后被举为孝廉,出任郪县长。常播五十余岁去世,后来的江原县令颍川人赵敦还绘制常播画像,以此纪念。

卫继,字子业,汉嘉严道(今四川荥经)人。卫继之父是严道县功曹,他兄弟共有五人。卫继少时,与诸兄弟在县府玩耍,县长成都人张某无子,就收他为义子。卫继聪明异常,学识渊博,历仕州郡,皆称贤达。他的其他四个兄弟,却没有什么作为,他的老父亲因此说,看来是卫家将衰、张家将兴啊。但后来朝廷禁止异姓为嗣,因此卫继得以重归卫家。后来,卫继逐步升为奉车都尉、吏部尚书。钟会成都之乱时,卫继遇害。

不管是看《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易让人产生一种疑问:季汉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为什么人物这么少?看《三国志·蜀书》,屡次看到“失其行事,故不为传”,也许可以找到一点答案。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2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