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败后,为何频繁更改地名?有些地名被他改得莫名其妙

在红墙说史 2024-07-24 04:42:40

公元1644年,李自成败退京城后,一路南下,来到湖北境内,并在襄阳建立都城,对所属府、州、县名多有更改。这也是李自成所推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据《明史·李自成传》记载:“(李)自成在中州,所略城辄焚毁之。及渡汉江,谋以荆襄为根本,改襄阳曰襄京,修襄王宫殿居之。改禹州曰均平府,承天府曰扬武州。他府县多所更易。”

其它许多史籍也有相同的记载。

这也表明,李自成占领襄阳的确是他事业和思想上的重大转折,其战略战术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思想上也明显地表现出取明朝而代之的倾向。

更改地名就是他这种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意在新王朝要使用新地名,给天下老百姓一个万象更新的感觉。

李自成在襄阳先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继而又称“新顺王”,并粗略地建立起了大顺王朝。

作为一个新王朝,李自成对所属地方的地名多有更改。例如,他改襄阳为襄京,意味着这里就是大顺王朝的京师。

另外,他除了改承天府为扬武州、禹州为均平府以外,还改云梦县为固州,德安府为安乐府,宝丰县为宝州,尉氏县为尉州,郾城县为郾县,沈丘县为沈平县,如此等等。

当李自成于西安建国后,占领的区域更为广大,对行政区划重新作了调整,“分天下为十二州”,并更改了许多地名。

例如,李自成将自己的故籍米脂县改名为天保县,将延安府改名为天保府,将清涧县改名为天波府,将江夏县改名为瑞符县。

同时,李自成将西安改名为长安府,改西安为长安,称为西京。

这表明,大顺王朝的京师由襄阳移到了西安。这里所列举的只是所更改地名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实际上所改的地名比这里所列举的要多得多。

在这里,李自成沿袭了历史上历代王朝的传统做法,恰好表明他也有这种传统的封建思想。从李自成所采用的地名名称上可以看出,这些地名也反映出了李自成的一些政策和思想特点。

例如,李自成将禹州改为均平府,这反映了李自成的政治主张。

李自成针对明末土地集中的现实,提出了“均田”的口号。

这种政策就在新地名中反映了出来。明末一再向农民加征,弄得大批老百姓流离失所,李自成提出“三年不征”的口号,希望使老百姓过安乐的生活。

于是,他的新地名中就有“安乐府”、“长安府”等名称。李自成将承天府改名为扬武州,显然有宣扬大顺军军威的用意。

另外,新地名中有“天保府”、“天保县”、“瑞符县”等名称,鲜明地反映出李自成的天命观和迷信思想。

也就是说,他希望自己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使他的事业顺利成功。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这类新地名告诉老百姓,自己建立的新政权是得到了上天庇护的,跟随自己将得到瑞利吉祥。

在今天看来,这是消极落后的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以前人们大都强调李自成农民军的一面,而对他的这类思想尽量掩饰或根本就不提及。

实际上,古代人大都有这类思想,不足为奇。

即使历史发展到今天,有这类思想的人也并不鲜见。

那末,我们就更不必因此而对李自成求全责备了,因而也不必在这一点上为他掩饰。

有的学者就明确指出,李自成更改地名,“表明他无法摆脱封建帝王思想的束缚,无法冲决神学天命论的约束。”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1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