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从“央视名嘴”再到她“滚出主持界”,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许文聊娱乐 2024-11-12 05:49:53

2020年,新冠疫情如黑云压城,武汉成为全国目光的聚焦点。在这个时候,已经饱受争议的董倩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 - 连续六次申请前往武汉一线报道。

"妈妈,你不要去好不好?"儿子紧紧抱着她,可董倩还是选择了逆行。这一去,就是95天。

要说这95天她经历了什么?光看数据就够震撼的:完成了125期大屏直播,《面对面》访谈和新媒体《武汉观察》,还主持了40期《武汉直播间》访谈节目。

这些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次次都能引爆网络,点击量动辄破亿。

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她对张伯礼院士的那场采访。

"您接到了什么任务?"简简单单的一句问话,却直戳心扉。张院士讲述了1月26日接到任务,27日就火速抵达武汉的经历。

说到动情处,这位平日里刚强的院士,居然红了眼眶。

"你太厉害了,从没有人这样问过我。"张院士的这句话,道出了董倩的专业水准。

同样犀利的提问,也出现在对李兰娟院士的采访中:"武汉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他们的病情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好?"简单直白,却正是当时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在董倩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更多平凡却感人的故事:四天三夜赶回岗位的护士甘如意,化身"摆渡人"的快递小哥。。。每一个普通人,都在她的采访中焕发出不普通的光芒。

"每个人的身上总会有能够触动你的地方。"这是董倩的采访理念。在她看来,哪怕是最微小的人物,都值得被认真对待,都有着值得被讲述的故事。

那个曾经被骂"冷血"的主持人,在武汉的95天里,用实力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专业主义。最终,她也获得了"时代楷模"的至高荣誉。

这一战,董倩用专业和坚持,让那些曾经的质疑声都烟消云散。

从一个充满争议的"央视名嘴",到抗疫报道中的"时代楷模",董倩用行动告诉我们:专业不是评判的标准,真实才是检验的唯一准则。

而这背后,还有着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说起董倩的争议,得从2008年汶川地震说起。那一年,她被第一时间派往灾区前线。本该是展现记者担当的时刻,却因为一个采访彻底翻车。

当时,一个刚从废墟中被救出的小男孩,整个人还沉浸在劫后余生的恐慌中。

这波提问,直接在伤口上撒盐,引发了第一波网友的质疑声。

可董倩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次争议而改变自己的风格。

郎平当场语塞,网友们更是直接开骂:这也太不会看眼色了吧?

2015年天津塘沽特大爆炸,董倩又一次因为"不当提问"引发争议。

消防员眼眶瞬间湿润,好不容易才挤出一句:"我无法给你回复,我只知道我心中的使命感让我完成了任务。"

这一次,"董倩滚出主持界"的话题直接爆了,关注度高达88万。但风波还没结束。

2019年四川凉山特大火灾,27名年轻消防员牺牲。

这下连同事都开始躲着她了。

但董倩曾说过:"我步步紧逼,其实我于心不忍。"她的老搭档白岩松也为她解释:"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为了呈现最真实的记录,挖掘事情的真相,往往不能掺杂任何的感情,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

这些争议背后,是一个主持人对专业精神的坚持。毕竟,如果董倩真的不行,央视也不会让她继续采访马云、郎平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说起董倩的成长经历,还真是个"别人家的孩子"反着长的典型案例。

1971年,董倩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作为家中独生女,父母虽然宠爱但并未溺爱。可小董倩可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主,整天就知道找各种借口逃避学习,成了班里出了名的"坏孩子"。

转机出现在一位严厉班主任的到来。这位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却有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执着。她不仅带着董倩去做喜欢的事情,还多次一对一谈心。

这样的关心打动了叛逆的董倩,让她幡然醒悟。从此,这个曾经的"问题学生"开始了奋笔苦读的生涯,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专业。

在北大的日子,董倩认真学习、积极完成课题,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学霸。所有人都以为她毕业后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结果她的选择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大四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去央视面试主持人。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质和优秀的履历,她成功进入了CCTV。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一个新人,她连最基础的编辑器都不会用。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人有空带她。

那段时间,这个北大高材生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坐在办公桌前什么都不会的无助"。

不过这个从"坏学生"逆袭成北大才女的女孩,究竟是如何在央视站稳脚跟的呢?

刚进央视的日子,对董倩来说简直是噩梦。从名校光环到职场菜鸟,这落差让骄傲的她尝尽了自卑的滋味。

为了追赶同事们的步伐,她开始拼命学习。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为了揣摩一个好的提问角度,经常连续几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但新人难免犯错,那几个月里,她没少因准备不充分挨同事的批评。

眼看着心气都快被打没了,这时候带她入行的制片人找到了她,说了一番话让她至今难忘:

"我挑主持人向来一挑一个准儿,看人还从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可是现在我们的同事,还有领导,都反映你不行,我不能不想是不是我看走眼了。

你可别成为我的第一个败笔。

这番话像当头棒喝,让董倩彻底醒悟:一个好主持人不是只做到按部就班就够了,更需要拿出自己的自信和底气。

从那以后,她开始在各个领域积累知识,打磨自己的主持风格。七年的磨练,让她从一个手忙脚乱的菜鸟,成长为央视的台柱子。

2003年开始,董倩陆续主持《新闻1+1》《央视论坛》,甚至有了自己的王牌节目《董倩面对面》。32岁时,她已经站在央视主持界的顶峰,与撒贝宁等优秀主持人比肩而立。

2001年,她还拿到了第五届金话筒奖。但获奖并没有让她止步,反而激励她走得更远。

从20岁考入北大,24岁进入央视,30岁获得广播电视最高荣誉,再到32岁成为央视主持中流砥柱。这一路走来,董倩用实力证明了制片人当初的慧眼。

不过,你可能会好奇,这个在镜头前总是咄咄逼人的主持人,私下里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央视打拼20余年,董倩不仅收获了事业,还邂逅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 同为主持人的王友林。

在外人眼里"尖酸刻薄"的董倩,在生活中却是个十足的温柔妻子。周末没工作时,两人最爱的就是一起去公园爬山,看着夕阳西下,聊聊工作和生活。

对于儿子的教育,董倩和王友林都很上心。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们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注重培养他的品格和学识。

和她交好的朋友都说,私下里的董倩,完全是个"柔情似水"的性格,和电视上那个犀利的主持人判若两人。

26年的主持生涯,董倩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技术、业务这些基础都要做好,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底色是什么?是真诚,是朴素,你要让采访对象知道你是懂得她的,你是'配'坐在他的面前的。

即使被骂了无数次,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采访风格。因为在她看来,每一次的失误都在教会她应该怎么做。这种不被世俗和舆论左右的专业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

从"央视名嘴"到"滚出主持界",再到"时代楷模",董倩用26年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新闻人。

也许,这就是她最想传递给我们的 -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真实永远都是最珍贵的底色。

1 阅读:216

许文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