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录取697人!985录取3703人,北京市2024高考数据分析

史海流年 2024-07-22 21:12:06

2024年7月20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正式公布了《北京市2024年高招本科普通批录取投档线》,在北京市招生的高校投档分数线、排名信息,真相大白。

据了解,北京市2024年共有6.72万人参加高考,比2023年增加了0.2万人。2024年高考,北京市特殊类型分数线是523分,全市共有26996人上线,特殊类型上线率为40.17%。第二批本科分数线是434分,全市上线人数是44923人,上线率约为66.85%。

北京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地”,拥有8所985工程大学,拥有26所211工程大学,拥有3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那么,2024年北京市985工程大学招生计划有多少呢?这是家长们、学子们、网友们、老师们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说明。

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人数达到近700人

2024年,清华大学高考统一招生计划为190人,“强基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共招生280人。北京大学高考统一招生计划为208人,“强基计划”招生计划为87人,共录取295人。

也就是说,2024年高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顶尖大学的“双子星座”在北京市总录取人数达到了597人。

二、北京市985工程大学招生人数突破2000人

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北京市招生总人数将近600人之外,中央民族大学招生160人,中国人民大学总招生人数为172人。

中国农业大学共招生255人,北京师范大学共录取137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录取122人,这样,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24年在北京市的招生计划,达到了697人之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统一招生计划为286人,“强基计划”招生31人,总招生人数为371人。北京理工大学统一招生计划为241人,“强基计划”招生30人,共在北京市招生271人。

这样,北京市8所985工程大学在北京市统一招生1730人,“强基计划”招生279人,总招生人数达到了2009人,突破了2000人的规模。

三、全国其他985工程大学在北京市的招生情况分析

南开大学统招人数为48人,“强基计划”招8人,共招56人。天津大学统招人数为59人,“强基计划”招7人,共招66人。东北大学统招人数为32人,“强基计划”不招。大连理工大学统招人数为27人,“强基计划”招4人,共招31人。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统招人数为人,“强基计划”招30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统招人数为12人。吉林大学统招人数为73人,“强基计划”招7人,共招80人。

四、其他C9名校在北京市招生情况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统招人数为40人,“强基计划”招6人,共招46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统招15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共计招生61人。

复旦大学统招人数为36人,“强基计划”招5人,共招41人。复旦大学医学院统招2人,复旦大学总招生人数是43人。

上海交通大学统招人数为41人,“强基计划”招12人,共招53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统招人数为13人,上海交通大学总招生人数为66人。

浙江大学统招人数为27人,“强基计划”招6人,共招33人。浙江大学医学院统招4人。浙江大学在北京市总招生计划为37人。

南京大学统招人数为44人,“强基计划”招3人,共招47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招人数为20人,“强基计划”招2人,共招22人。

西安交通大学统招人数为56人,“强基计划”招7人,共招63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9名校2024年在北京市共招生1036人。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高考非北京市的985工程大学,在北京市共录取1572人,“强基计划”共录取122人,总招生人数为1694人。39所985工程大学及其校区,共在北京市招生3703人。也就是说,2024年北京市985工程大学录取率约为5.51%。

北京市高考在重点大学上线率、本科上线率、985工程大学的录取率方面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从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北京市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内顶尖的中小学,配备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这些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和优化,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此外,北京还集中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氛围和前沿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到高深的学术领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在家庭层面,北京市的家庭普遍重视教育投资。

家长们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愿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机会,如各类兴趣班、辅导班等。这种家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从政策层面分析,北京市教育部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优化教育政策。

在招生政策、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这一现象也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令人担忧。

一方面,较高的录取率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过度依赖地域优势的心理,降低自身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这种差距可能会引发地区教育不平衡的争议,加大其他地区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感。

对于北京市高考的这些高录取率现象,我们应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评价。并努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均衡配置等手段,促进全国范围内教育的公平与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对于这些现象,你是如何评价的呢?我们的评论区欢迎有思想,有深度的读者参与讨论,让我国的教育更加繁荣昌盛。

1 阅读:342

史海流年

简介:教育教学,高考志愿,强基、综评、三一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