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一带,是周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宋国的开国君主是微子启,他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庶兄,因在商朝灭亡后被封于宋地而得名。(春秋时期宋国的开国国君,竟然是他)
宋宣公,子姓,宋氏,名力,是宋戴公的孙子,宋武公的儿子,也是宋国的第十三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宋国相对稳定,但宋宣公本人却做出了一个让后世争议颇多的决定——将国君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宋穆公。
宋宣公有一个儿子,名叫与夷,此时已经是宋国的太子。然而,宋宣公在临终前,却舍弃自己的儿子太子与夷,毅然决定要让位给弟弟公子和,说:“父亲死后儿子继位,兄长死后弟弟继位,这是天下的通义。我要传位给弟弟公子和。”公子和再三推让之后,才肯接受。同年,宋宣公去世,公子和继任君位,是为宋穆公。
至于宋宣公为什么要禅位于弟弟,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当时从宋国的成立及管辖的范围来说,主要是管理的原来殷商的地区,而殷商时期是推崇兄死弟及这种继位传统的,到了周朝后,才改变为嫡子继位方式的。所以可能是殷商故地的思想影响了宋宣公。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当时弟弟公子和的影响力远比太子大,所以宋宣公选择让位于贤,更能让自己名留青史。
然而,宋宣公的这一举动,虽然看似体现了兄弟情深没啥毛病,却也为宋国未来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宋穆公继位以后,其实心里对宣公很感恩,一直觉得这个王位本不应该属于他这一血脉。
公元前 720 年,在宋穆公病重之时,把大司马孔父叫到身边说:“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把君位让给我。我永生不能忘怀。等我死后,一定要立与夷为国君。”孔父却回答道:“大臣们都希望立您的儿子冯(píng)为君主!”穆公说:“一定不要立冯,我绝不能辜负宣公。”于是穆公决定,派儿子冯出使郑国并居住在那里,下令自己去世以后也不准回来吊丧。
八月庚辰日,宋穆公去世,哥哥宋宣公的儿子与夷即位,这就是宋殇公。
当时的一些君子听到这种情况后说:“宋宣公可以算是知人善用了,立自己的弟弟为国君即保全了道义,然而自己的儿子也还是最终享有了国家。”
看到这里,本来应该是宋宣公和宋穆公兄弟情深的故事。但,这番兄弟情深的操作,却给后来的祸乱埋下了伏笔。
宋殇公元年(公元前719),卫国公子州吁杀死自己的国君完,立自己为君主,州吁当时迫切想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便派人告诉宋国君殇公说:“公子冯在郑国,一定是后患,你可以和我共同讨伐他。”宋殇公也觉得公子冯可能是隐患,便答应了和卫国共同攻打郑国,两国军队打到郑国东门,大获全胜,便撤兵了。第二年(前718),郑国讨伐宋国,报“东门役”的仇恨。那以后,诸侯多次来进犯宋国。十年之间,宋国基本都在战乱中度过。
宋殇公九年(公元前711)的一天,大司马孔父嘉的美貌夫人外出,路遇太宰华督(一分钟了解古代官职:太宰),华督看见嘉的夫人如此美貌,竟目不转睛地盯住她。
华督由于贪图孔父的美妻,就让人在宋国朝中说:“殇公即位十年,竟打了十一次大仗,百姓苦不堪言,这都是孔父的罪过,不杀死孔父不足以安定人民。”
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华督杀死孔父,霸占了他的妻子。殇公很生气,于是华督又杀死殇公,从郑国迎回宋穆公儿子冯,并立他为君王,为宋庄公。
至此,这场“让位”祸乱才落下帷幕。
宋宣公的让位、宋穆公的还位,看似体现兄弟情深禅位美德,但却扰乱了封建王朝继位的章法。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能维持几百年之久,就是因为遵循嫡子继位这一重要的章程。而相反,随意的禅让,给后代留下的,很可能是兄弟间为争夺王位反目为仇的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