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傅振锋案是一起典型的“套路贷”涉黑案件,其犯罪规模之大、手段之恶劣、社会危害之深重,引发全国性关注。案件的发展过程横跨多年,涉及多地、多层级犯罪网络,该犯罪集团,犹如一张毒网,将26万余名受害人拖入深渊,涉案金额高达7亿余元,更造成21人因不堪催收压力自杀身亡。最终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彻底摧毁。
2013年,傅振锋嗅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商机”。他迅速在江西、上海等地注册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表面上打着科技服务、大数据支持的旗号,实则精心编织“套路贷”骗局。这些公司以“低门槛、无抵押”为诱饵,吸引大量急需资金的借款人。然而,合同中的陷阱早已埋下:借款人需支付高额“服务费”“信息费”“保险费”,实际到手金额远低于合同标注;还款周期被刻意缩短,一旦逾期,平台便通过“平账”“转单”等手段垒高债务,最终让借款人背负远超本金的巨债。
一名江苏籍借款人最初仅借款2万元,经过多次“转单”后,债务竟滚至80万元。当催收人员威胁要“上门喷漆”“散发淫秽照片”时,借款人因恐惧选择结束生命。此类悲剧在傅振锋的“经营”下频频上演,其犯罪集团甚至将催收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形成了一条“吸血产业链”。
傅振锋集团的另一大特征是“技术赋能犯罪”。该团伙招募网络技术高手,非法侵入数据库、购买泄露信息,累计获取19亿余条公民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通讯录、通话记录等敏感数据。这些信息成为他们实施精准诈骗和暴力催收的“武器库”。
催收手段:
心理操控:利用AI算法分析借款人社交关系,威胁“爆通讯录”,向亲友发送侮辱性短信。
合成淫秽图片:通过PS技术伪造借款人裸照,配以辱骂文字群发其单位、亲友。
电信轰炸:利用自动拨号软件24小时不间断骚扰,使受害人手机瘫痪。
上门威胁:雇佣社会闲散人员深夜敲门、泼油漆,甚至跟踪借款人子女。
傅振锋集团采用企业化管理架构,下设业务部、技术部、催收部等部门,成员分工明确。金融专家设计“借贷产品”,律师规避法律风险,技术人员搭建虚假平台,催收团队负责“业绩”转化。为激励成员,集团实行“提成制”——每成功催收一笔债务,成员可获得10%-30%的分成。
2019年3月,潍坊市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多家“网贷平台”存在暴力催收行为。警方顺藤摸瓜,发现傅振锋集团涉黑线索。经过8个月的缜密侦查,专案组赴江西、上海等12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名,查获服务器20余台、作案手机300余部,冻结涉案资金1.2亿元。
2020年10月30日,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傅振锋因诈骗、寻衅滋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21名成员分别被判处十九年至一年三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判决书中特别强调,该集团的行为符合恶势力犯罪集团特征,即“长期纠集、多次实施违法犯罪、形成非法控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这种犯罪集团是短时间造成的吗?一直不知道还是放任他们作恶?
害死那么多才五期?
为什么不是死刑
不痛不痒的判决[得瑟]
这些人都应该判死刑 立即执行
这种泯灭人性的渣滓枪毙了得了,养着不浪费粮食吗?
迟到的正义顶多算是个真相!
是不是“诈骗罪”无死刑吧。否则“害死”那么多人……
太肥了,不能再长膘了!
这些人都应该判死刑 立即执行
高利贷很多都是银行背后坐阵出资,保险保驾护航,某些ld站台的高科技公司[得瑟]
杀
案子和潍坊好像没关系……
哦豁,一下全部没收了[呲牙笑]白干了
是不是黑恶一句话的事,就看想不想办你
逼死二十一人了,怎么没人查,没举报的话岂不是继续逍遥法外。
养肥了,还是那个伞退了?
为啥不死刑。
冰山一角,哪个城市都有这样的黑恶势力,这些黑恶势力的形成都是有后面的保护伞,这些保护伞才是真正可恨的!
只要判无期的就说明没啥事,无期过几年就能减刑
非法收入可以退回吗?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打死这一家还有很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