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羊是内蒙古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肉食食材,来说说羊杂碎、手把肉、羊肉串、烤羊肉和涮羊肉,让你了解一下内蒙人是怎样吃掉一头羊的。
不知你留意过没有,除了包子、油条这些大众早餐外,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份当地特色早餐,如武汉热干面、天津煎饼果子、北京焦圈儿豆汁儿等,呼和浩特市的羊杂碎也同样如此。
羊杂碎
有些省份和地区也有此吃,唤作“羊杂汤”,不过还是有明显区别,羊杂汤的汤香醇可口,可以喝;而羊杂碎的汤咸辣油腻,不能喝。更主要的区别则在习惯——羊杂汤早午晚三餐都可食用,羊杂碎则仅作为早餐出现,除了自己在家做以外,一整天你几乎再也看不到羊杂碎的身影。
清晨,形形色色的人们匆匆离开家门,钻进各种有名或无名的馆子,点一碗羊杂碎,放点辣椒油,再配一个焙子,能顶一个上午。
白焙子
白焙子是用面粉兑碱发酵,用擀面杖擀成长条饼状后折叠几次,烘熟即可,成品外韧里暄,作为主食既可单独食用,也可搭配烩菜、粉汤等,与羊杂碎更是绝配,是内蒙古餐饮中的“百搭将军”。
每天早上醒来,早餐也将是当天面临的第一个选择。
相对于正餐,全国各地的饭店都已经被川渝美食所占领,早餐则还是一种仅属于每个地方独有的特色。早餐的独特性使得我每到一个城市旅游,必定会起个大早,去品尝当地人的食物。
羊杂汤在过去几乎是每天的早上的必备。一碗羊杂汤通过心、肝、肺、肠、肚熬制,放一些土豆条,放上辣子,煮熟撒上香菜,味道极好。
你可能会说羊杂汤哪里都有,北京还有李记白水羊头、白魁老号、老月盛斋,都是出名的老店,但是其实内蒙古的羊杂汤和中原的羊杂汤有很大不同。中原往往以喝又浓又白的羊杂汤为主,需要长久熬制,并不会吃羊杂碎。
在内蒙古自然不会浪费这么好的肉食,因此羊杂汤往往以吃肉为主,尤其是上好的羊杂中大部分是羊肚,不仅没有异味,还可以闻到满鼻的香气,一口羊杂下去,咸鲜香辣充斥了所有味蕾,再喝一口汤,让羊杂的香味在唇齿间回荡。
在内蒙古,吃羊杂碎一定要配一个牛舌焙子。外地人来内蒙旅游,总以为人们口中的“焙子“是晚上睡觉盖的被子,其实不然。焙子是用发酵好的面做成饼,现在平锅上加热定型,再放在立炉里烘烤熟。
内蒙人吃羊杂碎时,总要就着白焙子或咸焙子一起吃,正好能够中和羊杂碎的味道。还有人像吃西安的泡馍一样,把焙子掰成小块,放进羊杂碎里,让焙子能够充分吸收羊汤的美味。如果能够在寒风凛冽的冬日早晨吃一碗羊杂碎,真可谓是人间一大享受。
从北京的焦圈豆汁儿,天津的煎饼果子,到武汉的热干面,南京的粢饭团。从这多种多样的早餐中才能最好地体会到当地人的口味和性情,感受到地域造就的不同。每一个早起的清晨,最馋的,是那辛辣的羊杂汤,鲜香的手把肉和一碗热腾腾的奶茶。
手把肉
手把肉则是内蒙人豪爽的最佳体现,是呼伦贝尔草原上游牧民族最传统的食物。往往外地人看到这一早餐,便会吓得不知如何形容,但是真的吃下去也无不称其美味。手把肉其实就是手把著吃肉的意思,烹饪时将整块的羊排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
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各自拿着一把小刀,从羊排上割下肥瘦相间的肉,沾上新做的韭菜花,肉的鲜香和韭菜花的辛辣并发出了独一无二的特色,丝毫没有想象中那腥膻的气息,有的只有羊肉的香气和家人围坐的幸福。
如果谁家有客人在,那吃的就会更加的丰富,感觉和我们这里中午或者晚上吃正餐一样,一群人围在桌子旁边,上面摆得满满都是硬菜,还有像是油饼、血肠之类的菜,如果是经常吃稀饭和牛奶面包的人,根本不会想到有这么硬核的早餐。你觉得内蒙的早餐够硬核,能吃得下去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内蒙古也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从清晨到夜晚,街边有各色小吃……
今天分享的“见识内蒙人们的早餐,全是“硬菜”!”到这里。本文文字为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