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总统卢拉在自家府邸不慎摔倒,头部严重受伤,医生紧急建议他避免长途飞行。原本准备前往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第十六次峰会的计划,被迫改为视频方式参与。与此同时,沙特王储的缺席也成为各界议论的焦点。普京发出的邀请被婉拒,沙特只派出了外交部长。
如此低调的态度,再加上卢拉的意外缺席,金砖峰会似乎在“悄无声息”中开启了。然而,这样的低调背后,是否隐藏着一场即将引发全球震动的大事?面对全球高度关注的金砖峰会,各国的策略选择究竟有何深意?美国又在密切监视些什么?

沙特和巴西这两位“玩家”的低调表现,耐人寻味。要知道,这次峰会可是金砖扩员后的首次大规模会议,全球都在盯着,尤其是美国,更是时刻关注着每一个动向。金砖国家的每一个决策,特别是关于美元霸权的讨论,都会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沙特王储的缺席和巴西总统的远程参会,似乎透露出某种不愿过度暴露的谨慎态度。沙特作为新晋金砖国家,本该成为会议焦点,但其高层选择避而不见,是否预示着峰会背后可能有更深的战略考量?
这次峰会的重点之一,是俄罗斯提出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支付系统的提议。俄罗斯正在推动一个不依赖美元的替代支付体系,这个构想若成功,将极大地撼动全球金融体系,尤其是美元的主导地位。
美国对此显然是格外敏感的,毕竟去美元化的趋势已经引发了华盛顿的强烈担忧。如果金砖国家在这次峰会上达成共识,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可能会发生巨变。但问题是,沙特和巴西这样的国家,显然不愿意站在太前面,担心成为美国报复的对象。
巴西总统卢拉的缺席,也许并非完全是因为摔伤。虽然视频参会对于他的健康来说是个必要的选择,但在当前全球紧张的局势下,这样的安排或许对巴西更为有利。巴西并不希望在国际舞台上过于突出,尤其是在去美元化这个问题上,巴西的立场始终较为谨慎。

选择远程参会,实际上帮助巴西降低了与美国的直接对立风险,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同样,沙特的外交态度也显得格外灵活。沙特作为全球能源大国,一直在中美俄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尽管沙特已经正式加入了金砖,但在面对美国时,沙特显然并不愿意彻底站在金砖阵营的最前沿。
这次沙特只派出外交部长出席峰会,而王储的缺席正是沙特在试图避免过多引发美国不满的信号。显然,沙特不想过于招惹华盛顿,尤其是在美元霸权这样敏感的议题上,他们更加谨慎。
中俄之间的合作则是此次峰会的另一个重要看点。普京在峰会前夕的表态,明确了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他不仅赞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还表示,美国想打压中国根本不可能成功。
普京将中国比作“上升的太阳”,无论怎样施压,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中俄的合作在这次金砖峰会上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去美元化和全球多极化问题上,两国的联合立场可能推动会议达成一些实质性成果。
然而,去美元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虽然俄罗斯在推动,但许多国家,包括金砖内部的成员国,仍然对美国的反应保持警惕。去美元化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直接挑战,一旦金砖国家加快这一进程,可能会引发美国的经济报复。

因此,各国采取渐进的方式推进这个议题也是情理之中。金砖国家的策略更像是在摸索中前进——既要保持对美元体系的挑战,又不能一口气把所有的筹码都押上。除了去美元化,金砖国家的联合声明中可能还会涉及反对全球霸权、推动多极化的内容。
金砖国家一直在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反对少数国家控制全球经济和政治事务。此次峰会可能会再次强调这一点,呼吁全球多极化,让各国能够平等参与国际事务,而不再受到单一霸权的操控。对于金砖国家来说,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主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
全球紧张局势下,如何找到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的平衡点,成为了金砖国家的共同挑战。尤其是在美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不得不在参与金砖合作的同时,保持低调,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立场。
去美元化无疑是一个高风险的议题,虽然各国都在讨论,但真正愿意站出来全力推动的国家并不多。因此,峰会可能更多是以协调各方利益、达成渐进共识为主,而不是一次性做出激进决定。沙特和巴西的低调参与,在全球局势中显得格外明智。
既然无法在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塑中置身事外,那么保持谨慎就是他们最好的策略。毕竟,参与金砖组织的意义远不止经济层面,更多的是在全球多极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在这样的过程中,避免与现有霸权的直接对抗,保持灵活的外交手腕,成为了沙特和巴西的共同选择。

2024年的金砖峰会,不仅仅是一次扩员后的“家庭聚会”,更是一次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探讨。各国的低调与谨慎,不代表他们对峰会不重视,反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参与方式。
去美元化、反对霸权、推动多极化,这些议题虽然没有立刻改变世界,但它们代表了未来全球秩序可能的走向。金砖国家正在摸索一条新的道路,而这条路上,全球每个国家的选择,都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