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相过亲的朋友,以为从相亲到结婚,就像从深圳到香港那么近。
相过的才知道,那哪儿是香港,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这玩意儿,就跟考公一样。
世界上最大的错觉,就在于以为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可以回老家考个编制躺平。
回老家才发现,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家早就占得满满当当,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相亲也一样。
以为找不到对象,通过相亲也能找个人结婚。
真的相上了才发现,相亲,比谈恋爱难多了。
谈恋爱,你们需要跨越的,都是一些小问题小情绪,相亲可就不一样了,先不说房子彩礼门第这些东西,单就稍微展望一下往后的几十年,那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脑子里想的,多半不是男欢女爱,而是柴米油盐。
爱情可以没有明天,只追求一瞬间的灿烂,婚姻却跟往后的人生息息相关,抬眼都是接送孩子放学和房贷车贷。
一边是青葱岁月里的斑驳树影洒金流年,一边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
这其中的区别,宛如苏州河和黄浦江。
多数人终究会选择安稳日子,然后偶尔矫情地回望斑驳岁月。
昨天坐地铁,看到一对儿男女,年纪应该不大,像大学生。
俩人应该不是情侣关系,坐的近,但也没有挨在一起,在共同刷那个男生手机上的抖音。
那个小哥长得很帅,说不出来像哪个idol。
女生就比较有意思了。
长相的话称得上清秀,但很会打扮,黑色小皮鞋,堆堆袜,蓝色百褶裙,还有个镂空的外搭,带了一个银色的多边形大框镜,而且拉的很低,搭在鼻子上那种,像是平光镜。
男生拿着手机在给女生看刷的抖音,女生身体微微朝这边靠一些,时不时轻轻笑一笑、撩个头发啥的。
她那个百褶裙,领口是平的,不算很低,但倾身的时候会走光,她就会捂一下。
有时候也不捂。
她朝男生那边靠近的时候,基本上肩比头先动,身体自然而然呈现出一个好看的弧度。。
再配上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看似扭捏实则拿捏。
整体来说,有点暧昧,但大概率是谁都没有捅破窗户纸的程度,应该还在心照不宣的拉扯阶段。
我看了他俩一路,心里一直在感慨:
就这姑娘这几下子,我认识的那几个母单,一辈子也学不会。
谈恋爱之前的那段暧昧和拉扯,其实很美好。
两个人,心怀鬼胎又心照不宣。
你不知道对方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向你表白,也不知道你俩似是而非的关系,什么时候出现变化。
谁也不愿意先开这个口,但彼此都知道最后一定会开这个口。
喜欢但不说,靠近但不贴近,用各种理由找你却又顾左右而言他……
确实让人上头。
但相亲,你要是这么干,很有可能会被对面骂煞笔。
“都老大不小了,挺赶时间的,你搁这儿玩呢?”
我来相亲,不就是为了最高效快速地找到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吗?
恋爱可以谈,但得是那种确定的、踏实的、直接奔着培养感情结婚去的那种。
大家看的是婚后能不能把日子过好,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夫妻二人性格三观合适不合适,能不能强强联合组建一个能作为生活后盾的小家。
很现实,但这就是现实。
对爱情可以有期待,但年纪越大,越不相信爱情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即便降临了,也有可能是杀猪盘。
倒不如就踏踏实实的,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
相亲界有个很著名的“三次原则”。
就是说不管哪个阶段,只要三次没结果,没能进入下个阶段,就果断撤。
聊天,聊三次对方都没啥回应,撤
约见面,约三次都约不出来,撤。
见面,三次之后还没有明确意向的,撤。
……
这是一种管控时间成本的方法。
不一定对,但它确实是能提高你的相亲效率,能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以相亲为前提接触更多异性。
在这个事儿上,男女最大的分歧在于,
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总是会觉得,太快了,得再多了解了解。
男性会理性分析,以结婚为目的导向,不行就换,提高效率。
所以这个事儿,没有一定之规,更没有一个标准。
唯一的标准,就是别拖着。
到底是真心实意想再了解了解,还是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养个鱼当个备胎?
这就见仁见智了。
以前老是听说谁谁谁相亲认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还觉得挺不可思议。
但现在,有点儿理解了。
如果把结婚这个事儿,看成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结果,那效率其实是挺重要的。
谈恋爱水到渠成结婚,当然很好。
但效率很低。
很简单的道理,有谁是没有前任,直接从初恋到结婚的?
很少。
大部分人在结婚之前,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几段恋情。
“到了年纪结婚”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存在,也没有什么该结婚的年纪。
这么说的人,其实就是他自己想结了,只是给自己强加一个时效。
只有当一件事情有了时限,大家才会讲究效率。
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一件事情,这是效率。
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好地完成一件事,这是性价比。
本质上,相亲的意义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