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恢复人口想出一奇招,天下女人恨之入骨,男人却啧啧称赞

寻新的希望海 2025-02-13 09:35:48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称帝,但刚做皇帝,他的雄心壮志便备受打击。因为连年战乱,人口大降。

就在刘邦发愁时,有大臣进献一计,竟让朝廷不花钱就让人口大涨。这位大臣,便是陈平。

毒士陈平

陈平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魏国阳武,这个地名争议很大,有说是开封兰考县,新乡原阳县,还有一说是属于山东菏泽的。

陈平之所以能成才,全是因为他有个能担当的哥哥。他们父母早亡,是哥哥陈伯带着他长大的。哥哥不但生活中很关心他,在发现他读书很厉害以后,更是独自包揽了家里30亩地的所有农活,让他只管吃饱了学习。

学习学烦了,他就出去云游,以至于明明是农家子弟,却长得人高马大白白净净。

陈伯当哥哥的,愿意这样为了弟弟牺牲,陈平也好意思享受,但他嫂子就不乐意了。陈伯娶了媳妇后,终于有一天嫂子忍无可忍,就在门口骂街,说他:“空长了大个子,整天好吃懒做屁事不干,也不知道这种人要来有啥用,不害臊---------”

也不知是这陈平设计还是他嫂子倒霉,总之正骂呢陈伯就来了,当下便大怒,休了自己的老婆,从此与弟弟相依为命的生活了。

虽然陈平书读得好,但战国时期又没有科举,普通老百姓又很难找到有名望的人举荐,因此咸鱼翻身很难,要过很长时间的穷苦日子。

但游手好闲惯了的陈平,如何能吃这些苦呢?不得不说陈平福大命大。因为长得帅又有文化,别人办丧事的时候他去帮忙,竟然一下就被“白富美”的爷爷给看上了。

这个老头名叫张负,是当地的大富翁,葬礼上一见,便有意让陈平当孙女婿,陈平自然也非常乐意。有福就算了,为什么要说命大呢?因为张富翁的孙女,她已经嫁过5个丈夫了,而且是嫁一个死一个,不但是死,而且是新婚暴毙,史记记载“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

据说张负还很谨慎,特地去陈平家考察,发现他家“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都穷成这样了,门前竟然有很多车辙。由此可见,与陈平来往的,不乏富贵德高望重者。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陈平没被“克死”的原因了。张老爷子这么在乎孙女婿的前途,恐怕是个天使投资人,投资就可能出错,孙女又只有一个,那只好让没本事的姑爷暴毙了。

张老爷子很看好陈平,不但倒贴金银,还告诫自己的孙女,要“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有了岳家钱财的资助,陈平的生活立刻奔小康。公元前209年,抗秦风暴席卷大地,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又到了大洗牌的风口。于是,陈平拜别一家人,开始四处云游,走成功的另一条捷径:“游说”,譬如商鞅、苏秦、张仪等人,皆是由此发达。

毕竟是魏国人,听说陈胜拥立了魏国后裔魏咎为新魏王,陈平便赶紧找过去。也不知是怎样的巧舌如簧,首次见面,魏王就封他做了“太仆”,朝中上卿,还是重臣。

但没多久,陈平就走了,史记记载是因为“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反正最后魏王战败自杀了,陈平早晚得走。有个有钱老婆就是好,陈平这次吸取教训,找个地方吃吃喝喝一年多,听说项羽大败了秦军,感觉希望比较大了,这才投过去。

“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项羽接纳了他,而且参与灭秦有功,也赐了官,最后因为受到猜忌,他又去投了刘邦。

刘邦这个人,别的不说,很擅长当领导。陈平来到他这里,已经是三姓家奴了,到死,刘邦都留下遗言,说“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简单说就是陈平很聪明,特别聪明,但不是个好人,因此不能独担大任。

刘邦剧照

不是个好人,那就只用他的聪明吧。陈平跟随刘邦,六出奇计,比如离间项范父子、乔装诱敌、计擒韩信等等,成为汉初的五大谋臣之一。而且,他的计策,以阴险毒辣著称,被后人称为“毒士”。

西汉初定,刘邦又遇到了头疼的事,没想到还是陈平一条毒计,便解决了问题。只是这条毒计,却让天下女人恨之入骨。

人口快速增加的妙计

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一个国家没有百姓,那当皇帝还有什么劲儿?

原来,因为秦末动乱和楚汉相争,经过近十年的战乱,再加上天灾,让人口凋敝得厉害。在秦朝时,人口还有3000万,到刘邦做了皇帝,人口只有不到1300万了。

这1300万,还多是老弱妇孺。而且,随之而来的,还有另外三大问题。一是农业社会,没有人口,特别影响生产,二是青壮年男人急剧减少,而他们正是婚育的主力,老弱残疾,女人又不愿意嫁,这就导致了,新出生的人口也在下降。

第三个,也是最着急的,都是些身体弱的干不了什么农活,粮食产量因此锐减,这势必会造成粮价上涨。

根据云梦秦简里的一些记载,秦朝昌盛时期,比较便宜的米价,是每石30钱。于琨奇的《秦汉粟价与更赋考》,则认为,30钱每石,是官定的普通粮价。

常年战乱加上天灾,粮价便坐了火箭,《汉书·高帝 纪》记载,汉高祖二年,“关中大饥,斛米万钱”。在唐朝之前,一斛和一石是同样多的,也就是说,粮价这一下,就翻了300多倍,这搁谁能受得了?

这又是在刘邦刚坐上皇帝的时候,他如何能不着急?大家就是吃不上饭,才跟着他造反秦始皇的,若是生活更差了,难免有人落草为寇甚至举旗高呼。而且,还有那些异姓王,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哪一个都可能颠覆他的江山。

刘邦着急,自然是拉着他的智囊团不停开会。开来开去,便认为天灾人力难敌,还是要人口上来,多开荒多耕种,有了青壮年劳动力,就有了一切。

但战后的老弱残疾,女人又看不上,而且战乱中没了儿子的家庭,也会愿意女儿留在家里多帮衬几年。男不婚女不嫁,人家被窝里的事情,该如何干预?

就在刘邦急得团团转时,陈平又出了一个妙计,他告诉刘邦说:“陛下,您只需颁布两条法令,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没想到,刘邦听后,一边笑着骂“馊主意”,一边还真就下令执行了。

这两条法令,第一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剩女税”。

刘邦在建国的时候,曾定下了一个“人头税”,规定15岁以上、56岁以下,这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拘男女,都要缴纳120钱的人头税,这个叫做“一算”。

女人的生育能力,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女人不结婚不生育,国家就得少收人头税,所以想当剩女,得把这个税收损失补上。

这个剩女税,也是从15岁开始收,而且相当的重,要收五算。你该生五个你不生,就按五个收你税,加上妈妈自己的人头税,这一下就得交6倍的税收。

这样的税,没嫁出去的话每年都要收。古代人们生孩子多,这谁家里如果有三四个女孩这样收税,那日子就没法过了,因为女孩本来种地生产能力就不行,她一年干的交罚款都不够。

有罚,自然也有奖。第二条,如果谁家生孩子了,每生一个孩子,就减两年的徭役。

徭役,说白了就是每年给国家免费干一段时间活,比如修道路、水利、城墙等等,一般一年要干一到三个月,一分钱不发。去服徭役的,都是家里的青壮年,因此很耽误事儿。但如果生几个孩子,就能免很多年。

在以前,各诸侯国想鼓励生育,往往是拿出奖励,比如越国勾践,便下令,生男孩奖励一条狗,生女儿奖猪,生三胞胎,官府派乳母。

刘邦不能下令奖励吗?国家初建,太穷啊!刘邦出门,拉车的马都是杂色的,因为凑不出几匹一样颜色的。这么穷,也奖不起。

陈平剧照

于是,这样一来一去,谁家有女儿都会赶紧嫁出去,早出嫁才能早生子。再加上多生育的,人口便很快上去了,朝廷还不用花一分钱,甚至因为罚款,还有得赚。

从刘邦到汉武帝,立朝70年的时间,汉朝的人口翻了三番,达到了4000多万。也正是人口的快速增长,才能支持汉武帝的穷兵黩武。

汉朝推出剩女税,到晋代推陈出新,还有了拉郎配。“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年过17不嫁人的,直接官府安排,让嫁给谁就得嫁给谁。

也是因为朝廷的这些政令,使得无数男子高呼圣明,在当时,不少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也都不愁娶个媳妇儿。

太阳越大,阴影自然就越深,男人们欢欣鼓舞,女人们却愤恨难平,无数养女儿的家庭,更是暗暗咒骂。但总体来说,这些政令,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为汉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