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背叛刘邦,却被封千户侯;刘邦那么小心眼,为啥不杀了此人?

报之以李 2024-10-26 20:58:37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要是说开国之后大肆杀害功臣的皇帝有谁,朱元璋肯定得算一个,汉高祖刘邦那也必然是其中之一啊,他杀韩信、彭越、英布这事儿可太出名了。

不过呢,高祖手底下有这么一个人。从刘邦刚开始冒头的时候,这人就瞧不上刘邦,不但羞辱他,还背叛过他呢,差一点儿就把高祖的大事给耽误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刘邦在开国之后大开杀戒,却没杀这个人,还一个劲儿地给他封赏呢。这是咋回事儿呢?

【小心眼的汉高祖】

咱们都晓得,高祖这人疑心可重了。

汉朝刚建立不久,刘邦就对好些开国功臣下手了。除了之前说的韩信、彭越、英布之外,赵王张耳、齐王田市、韩王信这些人也没逃过。就连老早就跟着刘邦的卢绾,都被吓得跑到匈奴去了。

刘邦这人啊,不但疑心重、心狠手辣,而且还特别爱记仇呢。

早些年的时候,他整天无所事事,也不干正经事儿,就爱带着那些酒肉朋友去大嫂家白吃白喝。去个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可刘邦呢,居然把大嫂家的免费饭当成天天都能吃的,这可把大嫂给恶心坏了。

有一天啊,刘邦又领着兄弟们到他大嫂家去了。这一回啊,大嫂是彻底不想给好脸了。她抄起勺子,当着刘邦的面,在锅底咔咔刮了好几下,那意思就是说,家里没饭了,以后别再来了!

刘邦的兄弟们一看这情形,只能败兴地走了,这可把刘邦弄得特别没面子。后来,刘邦瞅见大嫂锅里其实还有饭呢,就从这时候开始怨恨起大嫂来了。

刘邦把天下都夺到手之后,谁能想到呢,他还在心里记恨着大嫂呢。

开国之后呢,刘邦把所有刘氏的嫡系子弟、非嫡系子弟都给封赏了,就单单没封赏他大嫂家的儿子刘信。后来啊,经刘邦他爹劝说,刘邦这才很不情愿地封刘信做了个“羹颉侯”。

这儿的“羹颉”俩字啊,特容易让人想起以前大嫂拿汤勺刮锅底那档子事儿呢。所以啊,这个封号明摆着就是刘邦对大嫂的羞辱和报复呗。

刘邦手底下有个人叫雍齿,他呀,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主角。这雍齿和“羹颉侯”刘信那可大不一样呢。

按说呢,刘邦对雍齿的恨,应该比对大嫂的恨更深。想当年啊,雍齿背叛了他,就因为这事儿,历史差点就改了走向,刘邦说不定连皇帝都当不上了呢。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刘邦却给他封了千户侯。

【两位沛县豪族看不起刘邦】

要是说起出身背景的话,雍齿那可比刘邦强多了,可不是强了一星半点儿的。

刘邦还在到处蹭吃蹭喝的时候呢,雍齿在沛县早就有自己的势力,还富得流油了。有钱人嘛,可能就爱跟有钱人凑一块儿。雍齿有个好朋友叫王陵,这人也是沛县的豪族呢。

刘邦年轻的时候啊,把王陵当成大哥一样敬重呢。可这王陵没啥文化,还总是心里想啥就说啥,老是跟雍齿一块儿去羞辱刘邦。很明显啊,他俩就是瞧不上刘邦身上那股无赖劲儿。

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反秦运动就彻底爆发了。

刘邦其实和陈胜、吴广有差不多的遭遇,只是他没起义。那时候,刘邦押送的奴隶有一半在半道上跑了,刘邦一看这情况,索性把剩下的人全放了,然后他就跟几个愿意跟着他的好汉躲到芒砀山去了。

后来呢,刘邦夜里喝醉了酒斩蛇的事儿传出去了,再加上他老婆吕雉帮衬着,刘邦的队伍就越来越壮大了。

一直到陈胜、吴广公然反抗秦朝的时候,刘邦手底下的义军已经有三千多人了,萧何和曹参就在这三千多人当中呢。

刘邦之前有个大哥叫王陵,他可不想在以前的小弟手底下干活儿,于是就离开沛县奔南阳郡去了。雍齿呢,他留下来了,不过这应该是没办法才这么做的,是很不情愿地加入了刘邦的阵营。

为啥这么讲呢?瞅一眼他接下来做的事儿,就明白啦。

【开局便被雍齿“坑”】

刘邦公开反秦后的第一仗,就是攻打胡陵和方与这两个县。这期间,泗水郡的郡监召集了一帮人,把丰邑给包围了。大家听到消息后,都赶忙回丰邑防守。过了两天,刘邦就主动出去攻打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这时候,刘邦做了个值得注意的决定——让雍齿镇守丰邑,自己带着军队继续往前,去跟秦军大战一场。

可是,刘邦怎么也想不到啊,胡陵和方与这两个县是顺利拿下了,但是丰邑这么重要的地方却没保住——守在丰邑的雍齿,投降了来攻城的魏国人呢(这时候战国剩下的“六雄”都已经复国了)。

《史记》里讲,那时候魏国的国相周巿,就简单说了说利害关系,又许了点好处,雍齿就同意投降了。这么看来啊,雍齿对刘邦哪有什么忠心啊,都能猜到,他在刘邦手底下干活,多半是被逼无奈的。

听说丰邑丢了,刘邦气炸了,立马转头就猛攻丰邑,可白费劲儿了,没把丰邑给夺回来。

真是倒霉透顶,屋漏了还赶上连夜下雨呢。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邦生了病,这病啊还老不见好。没辙了,全军只能撤回沛县去。等以后时机合适了,再打丰邑的主意。

咱能想象到,这时候刘邦得多恨雍齿啊。都说“万事开头难”,可谁能想到是自家人让自己难上加难呢。

嘿,人生这事儿有时候可太奇妙了。刘邦呢,他正往景驹那儿去借兵,要去攻打丰邑,就在这路上啊,碰见张良了。这俩人一见面就特别投缘,感觉像是早就该认识似的,然后张良就跟着刘邦干了。

后来呢,刘邦第二次去攻打丰邑,结果还是没打下来。一直到第三次的时候,靠着项梁的帮忙,他才把丰邑攻下来,雍齿就灰溜溜地跑了。

【雍齿重回刘邦阵营】

雍齿逃跑以后呢,先跑到魏国去了,后来又跑到赵国。赵国的人啊,一直对他背叛投降这事儿心里有疙瘩,所以就没重用雍齿。雍齿呢,也不觉得赵国将来能有啥大发展,再加上这时候刘邦在诸侯里已经很有名气了,雍齿就后悔了。

他就想起了小时候的铁哥们王陵,打算借着这层关系再回到刘邦身边去。

一开始的时候,王陵因为刘邦以前是大哥的缘故,宁可带着几千人在南阳待着,都不想归顺刘邦。一直到后来,项羽为了让王陵投降,把他母亲给挟持了。

结果呢,王陵派使者来了,王陵的母亲就在使者面前哭着说,让使者转告王陵:汉王(刘邦)那可是个宽仁的人,以后王陵一定要好好为他效力,可别因为她被项羽挟持了就动摇啊。

说完这话,老太太就抹脖子自杀了。从那之后啊,王陵就彻底服软了,也横下心来,跟着刘邦一块儿打天下了。

刘邦当然能接纳王陵啦,王陵以前在南阳搞割据呢,可他俩从来没打过仗,所以也算不上敌人。

后来啊,刘邦和带着诸侯联军的项羽在灞上会师的时候呢,雍齿作为赵国的将领也在里头。雍齿就借着这个机会,托王陵向刘邦认个错,还请求再回到汉军这边来。

刘邦看在王陵的面子上,不但原谅了雍齿,还又一次信任他,让他做了将军呢。

挺有趣的是,刘邦和项羽会师没过多久呢,刘邦这边很快又冒出个叛徒,这人就是曹无伤。咱都晓得,鸿门宴的起因,恰恰就是他去告密。

刘邦从鸿门宴脱险,一回军营,立马就把曹无伤给处死了。

那一样都是背叛,为啥刘邦把曹无伤给杀了,却没杀雍齿呢?

首先啊,曹无伤就是个小角色,没多少实权,也没什么战功。再看雍齿呢,人家可是名门之后,在沛县那是有势力的。沛县啊,正好是刘邦当亭长的地儿。所以呢,要是把雍齿给杀了,父老乡亲们肯定得抗议,还得批判呢。

第二个原因挺简单的。雍齿打了败仗以后就跑了,可曹无伤呢,傻乎乎地待在军营里。他呀,可能没想到项羽会把自己给揭发了,还放走刘邦呢。

所以啊,刘邦正在气头上呢,肯定不会放过曹无伤的。要是当初刘邦攻下丰邑的时候把雍齿活捉了,那雍齿估计早就没命了。

【赏,竟出于“恨”】

雍齿的好运可不光是保住了命。刘邦打赢楚汉战争,当上大汉王朝的皇帝之后,封雍齿做了“什邡侯”,给他2500户的食邑,在开国功臣里排第57名呢,这赏赐真挺不错的。

有人就挺纳闷:刘邦这人小心眼又爱记仇,咋还会封赏他以前恨得牙痒痒的人呢?他难道把当年三次攻打丰邑的事儿给忘了?

刘邦可没忘掉呢。

不少人觉得刘邦是沛县的,其实更确切地说呢,沛县(城)是刘邦成年后干活的地儿,他出生的地方是丰邑(城)。

刘邦登基之后,很大方地说沛县永远不用交税了,可对于自己出生的丰邑呢,压根就不提。丰邑的老百姓多次请求,刘邦都不搭理。很明显,刘邦一直记恨当年丰邑百姓投降魏国这事儿呢。

雍齿能得到封赏,这得谢谢张良才行。

《史记·留侯世家》里记着这么一个故事:

汉朝建立后的第六年,刘邦到洛阳视察了一回。他站在高高的宫殿里,瞧见一些将领老是凑一块儿坐在地上,小声嘀咕着。

他心里好奇啊,就去问张良,那些人聊的都是啥。张良回了个话,可把刘邦给惊到不行,张良说:“谋反。”

刘邦赶忙追问,是不是他的政策没赢得人心啊。

张良就跟刘邦解释说,陛下您称帝之后啊,封了二十多个功臣呢。这里面有萧何、曹参这样的老熟人,还有您赏识的其他人。另外呢,陛下您也惩治了一些您讨厌的人,像臧荼、彭越之类的。

张良接着说道,眼巴前儿这些将领,那可都是大汉的功臣啊。要是没有他们,哪来的大汉呢?这些将领如今都担心啊,天下的土地怕是不够用来封给他们了,而且还怕自己犯了错被处死,所以就想搞叛乱呢。

刘邦碰到这样的事儿,就问张良有啥好办法。张良跟刘邦说,封一个刘邦最恨的人,这样人心就能安定下来了。

刘邦立马就想到了雍齿。没过多久,他就摆了宴席,把雍齿封为“什邡侯”,还催着丞相和御史赶紧进行封赏呢。

群臣知道这事儿以后,他们那一直不安分的心可算是踏实了。为啥呢?在他们眼里呀,雍齿以前都背叛过皇帝,这样的人都能被封侯,那他们还有啥好担心的呢?

雍齿呢,这时候那可高兴坏了。跟刘邦告别之后,就带着家人去四川了,打算舒舒服服地过个富贵的晚年。

当然,得强调一点:刘邦争天下的时候,雍齿是有功劳的。他跟着韩信出关平定诸侯呢,就因为这,刘邦肯定会感激雍齿的贡献。

雍齿一直活到汉惠帝那时候才死呢,雍氏家族啊,荣耀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呢,雍齿的曾孙雍桓不肯去参战,这就使得雍家的爵位被拿掉了。虽然没了侯爵,可是哪怕到了三国的时候,雍氏家族在当地还是名门望族呢。

雍齿之后代代传承,能看出来汉朝对雍家特别恩宠。可雍齿自己啊,大概永远都想不到,刘邦当初封赏他,居然是因为“恨”他呢。

【刘邦的优点——从善如流】

从封赏雍齿这件事上,咱们能瞧出刘邦有个很大的闪光点,就是能从善如流,能听进去别人正确的看法。

嘿,真巧了,要说刘邦最出名的一次听人劝,这事儿也跟封赏有瓜葛呢。

最开始的时候,诸侯们有个约定,谁要是能第一个进入关中地区,那就可以被封作“关中王”。最后呢,刘邦第一个走进了关中。可是到分封的时候,项羽就只给刘邦封了个“汉王”,并不是之前说好的“关中王”。

这就跟被人耍着玩似的,刘邦心里想着的和实际碰到的差别太大了,气得他都想马上带着兵去找项羽干一架。还好最后他听了萧何和张良的劝,这才忍了下来。

现在再回头去看,就这一回的隐忍,对刘邦干成大事那可是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再看项羽呢,“从善如流”这个词儿和他西楚霸王压根儿就不搭界,说他“骄傲自负”“刚愎自用”倒更合适些,怪不得刘邦以前说项羽“有个范增却不会用”呢。

总的来讲,刘邦没杀雍齿,还封赏了他。这可不意味着刘邦对雍齿以前的背叛就不气了,这是他出于统治需求和政治谋略才这么做的决定。这决定体现出刘邦作为帝王的智慧与权衡。

0 阅读:5

报之以李

简介: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