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赛季中超联赛首轮战罢,外援包揽射手榜前三虽然对于中超联赛来说并不罕见,但是在在“外援主导”的普遍叙事下,仍有部分本土球员凭借扎实的防守、关键贡献和逆境中的担当,为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一起来盘点25赛季中超联赛第一轮中本土球员的出色表现。

于金永(山东泰山)无疑是首轮最耀眼的“本土之光”。面对王大雷开场23分钟染红离场的突发危机,这位身高2.01米的U21门将替补登场,以5次关键扑救(含3次禁区内救险)和6次高空拦截,力保泰山队十人应战下0-0逼平河南队。数据显示,他的扑救成功率高达83%,赛后评分7.9分位列全队第二。这一战不仅让球迷记住了他“门将本职远胜客串前锋”的标签,更凸显了本土年轻球员在高压下的心理韧性。

宋龙(青岛海牛):35岁的老将用教科书般的表现诠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青岛德比中,他贡献1次抢断、2次拦截,并送出关键助攻帮助外援韦林顿轰入世界波,攻防两端均展现战术价值。
廖均健(梅州客家):作为中超保级球队的队长,他在与津门虎的比赛中完成17次解围(全场最高)和9次空中对抗胜利,尽管送出点球,但仍是防线最稳定一环。
朱辰杰(上海申花):国脚中卫虽因面部骨折可能缺席后续比赛,但首轮仍以8次解围和4次争顶成功筑起防线屏障,其带伤坚持比赛的精神令人动容。

徐新(上海海港):他成为外援离队后的意外受益者,首轮他送出1次助攻、4次关键传球,传球成功率92%,赛后评分7.8分。奥斯卡的离开释放了他的进攻自由度,但海港控制力下滑的代价也折射出本土球员与外援的差距。曹永竞(北京国安):这是以“首轮唯一进球国脚”的身份刷屏,他通过角球直接破门,成为国安艰难战胜升班马的关键先生。然而其仅替补登场15分钟的窘境,暴露了本土攻击手在外援挤压下的生存困境。

首轮射手榜前三被外援包揽,本土前锋集体哑火。除曹永竞的角球破门外,张玉宁、韦世豪等国脚或因替补时间不足(平均登场时间不足20分钟),或因状态低迷颗粒无收。唯一亮点是陈蒲(山东泰山),他在少打一人的被动局面下跑动11.2公里,以无球穿插和回防积极性赢得教练信任。这印证了本土锋线球员在联赛的生存法则,本土前锋需以功能性定位(如定位球专家、防守型前锋)争取出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