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内阁首辅严嵩,大家都想到他是个大奸臣,陷害忠良,结党营私,专权乱政,遗臭万年。但奸臣也不全干坏事,严嵩就曾为家乡百姓修建了一座万年桥。该桥作为我国古桥的代表,收录在世界第一部《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之中。
万年桥,坐落在江西新余市分宜县古城东门外,又称东门桥,它距离现在的分宜县新城约7公里,处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女湖西部的钤阳湖中。该桥横跨袁河,贯通南北,是分宜古城通往吉安、吉水、万载方向的交通枢纽,为明代嘉靖年间的分宜籍内阁首辅严嵩捐建。
据介绍: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军进剿倭寇取得重大胜利,寇首相继落网,一时献俘京师,君臣同贺。趁着这喜庆的气氛,分宜百姓通过严世蕃致函其父严嵩,倾诉因为城东清源古渡浮桥的经常损毁所带来的不便,请求改建为石拱桥。由于分宜古城濒临袁河北岸,袁河水流经分宜时被下游的钟山峡、昌山峡所阻,每年春夏河水暴涨,来往行人只好望河兴叹,常有因渡河而溺死人畜的事件发生,即使严嵩之子严世蕃,过渡时船只也差点被浪掀翻,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虽然严世蕃回分宜时两次捐款建造渡舟与浮桥,分宜百姓也颇为称赞,但终非长久之计,分宜百姓需要建造石桥,才可以保持过河的永久便利和安全。因此,当时的内阁首辅权臣严嵩,顺应民情,慨然允诺,捐银二万两作为建桥资金。一边派严世蕃赶回分宜选择桥址,一边亲赴江浙水乡考察桥型。选址时大家搁置争议,勘察河底,发现清源古渡东部的一处水面之下,巨石横亘,平坦整齐,若天设地藏的佳址,可以垒石立墩;如果稍往两边偏移的话,那么水下都是细沙,就无法作为桥基建桥。
于是建设者就在这块巨石上筑起桥的柱墩。由此可见,万年桥的选址非常关键,又特别巧妙,它正好建在天然巨石之上。正因为有如此精准的选址,加上天意与人工的巧妙结合,所以万年桥后来被作为巨石基底的古桥代表,收入在世界第一部《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之中。
万年桥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九月动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告竣,所用石料大多从江苏吴洲运来。当年在吴洲征匠买石,用舰船载运,一路溯江入湖,行至樟树镇(今江西樟树市),因滩水浅涸,只好搬卸载入数百小舟,逆行到达分宜,但石料数量不够桥用,将再往吴洲采买。一日,乡民来告,洋江有一座山,植被土层下面有层裂状之石:于是,便到此处开采,开挖越深石质越硬,果获所需坚石,足够派用。历时一年九个月,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此桥建成。当分宜百姓修书前来表示感谢,称此“是为万人之缘、万年之利也,吾侪敢不德公之赐”,严嵩却谦逊地归功于皇上。为了不忘皇恩浩荡,为了祝福嘉靖皇帝像天地一样万寿无疆,严嵩特意命名为“万年桥”。
万年桥是一座拥有10墩11孔的大型石拱桥,全长174米,宽8米。从桥体结构上看,万年桥结构精美,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桥的分类上看,分宜万年桥,自上而下分为面、身、基三段。桥基是天然的岩石基底,基底上的十座桥墩用长方形大青石垒砌而成。石缝用石灰拌糯米汁胶合,极为坚固。每个桥墩上端的两面都有用正方形石柱雕成的吸水兽,兽头嵌于桥身之中,兽头融合了狮、虎、熊三者的形象,或张口,或闭嘴,表示吞吐河水,以作为驱邪护桥的象征。
该桥墩分为迎水面(又叫逆水面)和顺水面,从桥墩迎水面呈锥状坚挺的分水金刚墙,自外至内有分水尖、雁翅墩、凤凰台三部分,如果说雁翅墩像一把刀的话,那么分水尖就是刀刃。分水尖分开河水,雁翅墩引导着分开来的河水流入桥墩两侧的拱洞,凤凰台则是应付桥体错位的。它们分工合作,既奇伟挺拔,给人以艺术上的审美悦感;又分滔析浪,减缓了河水的冲力,巧妙地发挥了桥基的自我保护功能,使得桥体经历460多年春秋的风风雨雨而岿然屹立。
再看桥身,砌了11个桥孔,中拱跨度最大为14.4米,愈往两边,拱圈愈小。桥拱采用的砌置方法,是当时最好的造桥技法——纵联分节并列砌置。说起造桥发券技术,也存在着一个技术发展历程。最初的造桥发券筑拱技法是“纵向并列砌置”法,这种砌筑拱圈的方法,最早见于汉代,用于陵墓的券拱,它使整个拱圈“化整为零”,再逐一砌筑合拢。而这种“纵联分节并列砌置”造桥技术,最早出现在明代,它既利于拱桥的侧向稳定,又能使桥上的负重较均匀地分布到各个拱石上,以免轻重悬殊。
万年桥桥头和柱顶上雕刻有许多形态生动,姿势各异的石狮,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装饰,有龙、虎、狮、象、白鹤、凤凰等珍禽异兽和奇花异卉,都是佛教故事的名物,从中也可见当时社会的风土民俗。这些雕饰皆刀法精美,雕刻精细。桥的南北两端各有石狮2座,翘首而踞,栩栩如生,更为人瞩目。桥北500步的地方,有一个龙头龟身的动物,驮着二米高的严嵩撰写的《分宜县万年桥记》碑,供人浏览,知晓建桥始末。相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该动物为龙的九个儿子中的一位,喜欢负重,故被用作碑的底座。而桥南近百步远,建有延福道院,祀真武,以镇桥,祈神以福,御灾捍患。
万年桥反映了元明清时期江西建筑技术的一些新的特色,尤其是反映了明清两代江西在路桥工程建筑方面所达到的新水平。自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万年桥建成以来,就成为分宜古城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工程,也是一座文化名桥,它承载了许多文化的内涵,像一个历史老人,见证了喧闹繁华的市井风云和那一幕幕苍凉古老的悲喜剧。分宜万年桥与江西南城县万年桥、抚州文昌桥一起,作为中国大型石拱桥的典范和路桥工程的典型代表收录其中,成为江西省的重点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