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毕竟有的人生在“罗马”,而有的人生来做“牛马”,虽然出身很重要,但是我们也有机会重新改写自己的命运。
首先,我们要明白穷的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物质上的“穷”就是没钱,第二种是思维上的“穷”,就是脑子里没有东西,你属于哪一种?
《天道》告诉我们:物质的贫穷是一时,而思维的贫穷是一世,想要改变命运,就必须明白富人和穷人的差距,不仅仅是钱,而是刻骨铭心的思维方式。
《天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丁元英在答应芮小丹帮助王庙村扶贫前,特地到王庙村实地考察,他虽然有心理准备知道王庙村很贫困,但当他看到村庄中屹立着一座教堂时,丁元英明白这次的扶贫,不仅仅是要改变村民物质上的贫穷,而是要从思维上做出改变。
丁元英第一次在王庙村召开股东大会时,首先就表明了“自己不是救世主”的态度,让村民们明白,丁元英虽然是来帮助王庙村的,但是却不是来拯救他们的,绝对不能够继续抱着“吃大户”的心理,想要得救就必须自救。
如何寻找自救的方法,丁元英也用一句话告诉了大家:“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事。”
当时,就有村民反驳道:“忍没什么问题,但是能就不一定了。”
足以可见,村民们根深蒂固、刻骨铭心的穷人思维有多难改变,但是丁元英并没有着急去解释,反而是继续循序渐进的向村民们输入富人思维,给村民们一个思想觉悟的过程。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看似很穷,但其实他们的内心还有“思维”,愿意去努力追求幸福的生活,而有些人则是从头到脚一无是处,不仅口袋空空,连脑袋也空空。
“音响发烧友”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三人好不容易搭上了格律诗这艘船,只要他们能够按着丁元英的布局行事,不说大富大贵也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的现状,但是他们却宁愿相信自己浅薄的认知,也不相信丁元英这个高人给他们指出的明路。
格律诗最危机时刻,三个小股东半路违约退股,不仅不道德也违反了商业规矩,但是丁元英不屑与这些人计较,即便他们退股了也不会浪费口水去解释,这就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永远和别人不一样。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都是刻骨铭心、深入骨髓,想要改变思维方式很难,却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