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迷失多年后,终于又回到初衷:群众喉舌,舆论监督

恰同学的娱乐说 2023-09-18 15:49:29

5月23日,《焦点访谈》曝光河北遵化马兰峪镇赫然出现两个大坑,这本应是回填项目的两个大坑,竟是越“填”越大。而这两个大坑,直线距离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仅800米!

网图

这“挖”的可是农民的耕地,“坑”的却是生态环境呀!

收到举报,《焦点访谈》节目组走访调查,制作了节目《填坑?挖坑!》并播出。播出后,许久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焦点访谈》出手,大坑不“坑”了。

人们赞扬《焦点访谈》办事迅速、完整、跟进反馈,果然保持当年硬刚飒爽的亮剑精神。

依然心系百姓,关心民间疾苦,节目一播利刃出鞘必有实效。29年后《焦点访谈》全新归来,还是那个不忘初心的白衣少年?

时间回到1992年,当时党的十四大刚召开,时势呼吁社会媒体,加大挖掘热点力度,揭露不良风气,做好批评引导。于是一档高水平新闻深度评论栏目《焦点访谈》应运而生,并于1994年4月1日首播。

《焦点访谈》

第一期播出的是《行情看好——94国债发行第一天》,报道1994年度国债发行后媒体和群众的反应。《人民日报》第二天就发表署名文章表扬:《〈焦点访谈〉开了好头》。

节目一炮打响,第三天《焦点访谈》播出《北京郊区:耕地上建起一座坟茔》,报道北京郊区修建坟墓占用耕地的事件。事件不大,却体现了对“滥用权力”毫不容情的硬刚决心。

节目组又推出系列精心打造的焦点话题:《国人看病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房?》《昂贵的发财梦》,一时轰动全国,国人奔走相告,终于有一档节目是真正为老百姓排解烦难,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了。

《焦点访谈》

节目组心系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点滴;凡是跟老百姓过不去的,都要揭露和抨击。

在一片叫好声中,如火如荼地进行,每一期都非常精彩。

最著名的自然是当年轰动全国的“毒棉被”事件。

2000年,《焦点访谈》曝光四川某县制作“黑心棉”。表面洁净、柔软、舒适的棉被,包含“黑心”:里面是破烂的布料、旧棉花,甚至夹杂医院丢弃的染血绷带。这些破烂、恶臭的东西,居然成为人们夜夜相拥入梦的棉被。

一时舆论哗然,而更让人气愤的,记者去采访,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嚣张地说:“目前没有相应法律来制裁”。

时任总理朱镕基非常愤怒:“这个局长简直是在放P!保护百姓生命健康就是法律!”他立刻要求派人去处理“毒棉被”事件,一定要把这些人绳之以法。

朱总理

在朱总理的干涉下,相关人员全部被处理,“毒棉被”被焚毁。这次事件让节目组意识到,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还老百姓有质量的生活已刻不容缓。

而《焦点访谈》拔毒疗伤,直击痛点,真说敢说,解决老百姓难题已是深得人心。

还有一期节目讲到修建包兰铁路,施工时严重破坏周围的植被,造成道路阻碍影响交通安全,周边百姓深受其扰。

朱镕基总理看到节目后非常焦心,立刻派人了解情况,迅速解决问题。

节目组还把目光瞄向百姓的“菜篮子”工程,曝光了“注水猪肉”问题。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想出给猪肉注水的狠招,还恶心地给猪肉注入肮脏不堪的污水。

百姓本想吃健康肉,结果花冤枉钱,还损害了健康。

这样的恶性事件被曝光后,引起当地部门重视,责令严查。

后来,节目组再接再厉,推出了《追踪矿难瞒报真相》《盗伐危及大动脉》《河道里建起商品楼》《“粮食满仓”的真相》《铲苗种烟违法伤农》《“罚”要依法》等尖锐报道,期期都是精良经典之作。

期期抓痛点,次次出实效,《焦点访谈》收视率勇居榜首,创造35%的收视奇迹。

“百姓拍手称快,高层拨冗瞩目,国内同行钦佩”《焦点访谈》得到全国人民怒赞,成了焦点,被称为中国舆论监督的“急先锋”。

《焦点访谈》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大家盯着《新闻联播》的屏幕,心中却一直在等主持人预告《焦点访谈》当天播什么内容。

《新闻联播》

当时还有一个神奇现象,人们都在说中央电视台门前好热闹,排着两条“龙”:一条是地方官员来说情的队伍“长龙”,一条是老百姓找中央电视台反映问题的“长龙”。

一台电视节目,百姓拥戴,坏人敬畏。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独一无二的“《焦点访谈》现象”。

伸张正义,大快人心,《焦点访谈》迎来最鼎盛时期。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到中央电视台考察工作,与《焦点访谈》节目组座谈。

世人皆知朱总理严格自律,不题词、不吃请、不受礼、不剪彩、不批条子,但他却破例给《焦点访谈》节目题了字。

当天,朱总理挥笔写下:“群众喉舌、舆论监督、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大字。

朱总理

朱镕基总理题字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就站在他身后,看到朱总理写下“舆论监督”四个字后,白岩松使劲鼓掌,朱总理却回头冲他一笑,说了句:“还有”。

等总理题完字,白岩松问:“总理,您这是即兴之语还是想了很久?”朱总理说:“我想了一宿,今天早上我一量,血压都高了。”

朱总理题完字后肯定地说:“这(指《焦点访谈》)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把老百姓的疾苦反映出来,把政府的毛病揭露出来,马上就改。

有错就改,这才是共产党人的姿态,对人民群众的鼓舞很大。现在把问题揭露出来,改正以后就给人民带来极大希望,真正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就有了信心。”

总理肯定,《焦点访谈》放心大胆干,把监督批评利剑擦得更加锃亮。

时间不觉来到2023年,历经29年风雨,《焦点访谈》已是“风光不再”。

网上,大家对《焦点访谈》的反应平淡,有人惊讶:《焦点访谈》还在播?很多网友表示完全想不起《焦点访谈》;

但凡谈到“焦点访谈”帖子,评论区无一例外都透着失望:“从哪年开始有变化的”、“找不准焦点了”、“现在成了宣传节目了”、“焦点访谈变鸡肋”;

“没意思、好多年不看了,成了《新闻联播》的加强版”;“还有人看吗”“停播了吗”“什么时候风格改变”……

《焦点访谈》

原有的忠粉早已脱粉,各种吐槽层出不穷……

但是,鼎盛时期的《焦点访谈》揭露丑恶,匡扶正义,体现媒体良心,成为群众喉舌,曾得三任总理题词和赠言。在国民心中,永远沉甸甸,闪耀着荣光。

上至庙堂之高,下到乡野之广,它的影响力在所有电视节目中都是独树一帜,难以企及。

《焦点访谈》是一个时代的华丽记忆。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互联网的兴起,最有影响力主持人相继退出,让《焦点访谈》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最忠实的粉丝渐渐失望放弃了它,很多人想不起它,甚至以为停播了。其实《焦点访谈》每天仍然在播出。

只不过再没有当初鲜衣怒马,一啸天下应的风采和号召力。

很多人吐槽节目“变味”,避重就轻,聚焦力不足;深度不够,不聚焦社会痛点;平淡乏味,人们觉得《焦点访谈》质量严重下滑。

《焦点访谈》

其实,这是时代发展的进步,也是一档节目兴衰的正常走向。

如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舆论监管多元化,《焦点访谈》再没有当初兴起的肥沃土壤。

当年,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与官方新闻媒体掌握信息不对称,《焦点访谈》揭露的问题,很容易一波兴起千重浪。

而现在媒体发达,当揭露和曝光成为日常,《焦点访谈》再无法一枝独秀。

故此,一档电视节目失去灵魂与魅力,它的淡出也是时代使然。

正当大家难掩失望之际,人们突然发现,《焦点访谈》在筹谋卷土重来。

2023年6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发布消息:“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想联络我们,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又在征集线索!仿佛又是29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发出邀请,前来亮剑!果然,播出的节目又是精品,不负众望。

人们热切期待,《焦点访谈》王者归来。

可能是等待得太久,人们纷纷为《焦点访谈》重出江湖支招。

大家觉得,要做好节目,首先从专业角度要向内磨利剑,拓深度。少做老好人,敢碰尖锐问题,敢说真话挖真相。对重点个案追踪到底,绝不姑息,震慑不法分子。

其次,匹配最优质的主持人和记者队伍。

要求主持人全能,综合素养高。专业过硬,善于与其他角色进行潜意识交流,懂得读心,会处理现场复杂问题;记者不能仅局限于报道,要懂得找到评论最佳点,提纲挈领,能巧妙驾驭全局。

最后是集中优势采取多种手段。派出调查组深入民间搞民意调研;也可以做个收视率调查,问民意,探水温,避免闭门造车与社会脱轨。

《焦点访谈》

与网络、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建立密切链接,吸纳不同媒介的意见,做好融合,更新迭代,改革新生。

“宁为直伐,不为曲全”、“打铁还需自身硬”。希望新版的《焦点访谈》扛起正直的大旗,不会“说情面前败下阵,评论变成桑拿按摩”,依然新锐,有思想,有见地,有力量,有温度。

“大胆地走着正直的道路,绝不有损于正义与真理而谄媚和敷衍任何人。”希望《焦点访谈》以百姓心为心,保持一贯刚直的脊梁,不让众人失望。

2 阅读:2982
评论列表
  • 2023-09-19 00:57

    当年的《焦点访谈》孕育了一个行业:驻京办。

  • 2023-09-19 02:52

    央视二代有中国国籍的还有几个?它们在作何打算,我不知道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 2023-09-19 05:56

    不可能的大环境没了

  • 2023-09-19 08:18

    你们都错了,是国家强大了,社会变好了,所以焦点访谈没什么可播的了

  • 2023-09-19 09:07

    互联网的兴起,最有影响力主持人相继退出,让《焦点访谈》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这连避重就轻都不算,纯纯的是胡说八道。明明那段时间是歪风压倒了正气。

  • 2023-09-19 07:59

    不看好,当前大环境就是要报道正能量的东西

  • 2023-09-19 08:06

    焦点访谈该改下名了。

    慢生活 回复:
    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