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孤独之困:何处安放的暮年时光?

美人如斯笑嫣然 2024-09-10 17:13:20

在当下这个蓬勃发展的社会,大多数家庭的日子都过得有模有样。虽说偶尔会遭遇一些小麻烦,但与过去相比,那可真是好太多了。然而,68 岁的我却深深感慨,如今的老年生活竟远不如上一辈的父母。

曾几何时,日子虽清苦,可子女众多。父母年迈后,子女们轮流照顾,逢年过节,一大家子欢聚一堂,那热闹的场景至今令人怀念。可如今的我呢?儿女一个远在德国,一个在上海。真遇到事儿了,根本指望不上他们。我虽有不少积蓄,可在这孤独的晚年,却显得那般无力。

我是陈立峰,一名退休的电厂职工,每月退休金有 7500 元。五年前,老伴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从此我便独自守着这份退休金生活。

老伴刚走的第一年,那日子简直暗无天日。我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与不适应中。想当年,我和老伴是相亲认识的。那时的我,中专毕业,工作包分配。但因来自农村,找对象时高不成低不就。农村姑娘,我嫌没工作且聊不到一块儿;城里姑娘,我相中人家,人家却看不上我的家庭条件。就这样,我的婚姻成了老大难。幸好,姨夫家的侄女李巧莲出现了。她是师专毕业的老师,同样来自农村。虽不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但也十分耐看。姨夫牵线搭桥,我们相亲时一见钟情,仅一面就确定恋爱关系。后来,我们步入婚姻殿堂,从农村搬到市区单位分的房子。一年后,大儿子出生;五年后,小女儿也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风雨同舟,我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可谁能想到,刚享受几年退休生活,妻子就离我而去。

人们常说,亲人离去后,活着的人最痛苦。这句话,我深有体会。老伴去世第一年,我甚至想过随她而去。但一想到离过婚、快 40 岁还孤身一人的女儿,我就不知该如何向老伴交代。我必须看到她有个好归宿,才能安心。经过一年的煎熬,我勉强适应了没有老伴的生活。

老伴去世后的第二年,我试着找老朋友玩。爬山、钓鱼、旅游,虽然有点累,但心情确实开朗了许多,脸上也多了笑容。可没多久,我就厌倦了。毕竟老年人精力有限,不可能一直在外奔波。安静地待在家里,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老伴在的时候,我对子女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他们把日子过好,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孝顺。但随着老伴离去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前都是子女主动打电话,我才和他们聊几句。可到了老伴去世的第三年,我越来越孤单,时常给他们打电话询问近况。儿子女儿很孝顺,对我的 “骚扰” 总是耐心回应。这让我很欣慰,这也是老伴去世后我最快乐的一年。

然而,年轻时落下的病根,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发作。半夜常常胸闷气短,甚至呼吸不畅。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大多时候只能硬扛。我的命就这么靠着运气熬着。即便如此,我也没告诉子女。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告诉他们只会让他们担心,还不如听天由命。但很多时候,人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前的痛苦。这几年,老毛病越来越严重,疼得我连饭都不想吃。这时,我格外想念老伴,她在的时候会给我准备 “病号餐”。在这种情况下,找个靠谱养老院的念头在我心中愈发强烈。

我找的这家养老院位置不错,背靠秀丽的山林景区。一抬头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山林,让人心旷神怡。周围车辆少,比较安静,很适合独居老人养老。我毫不犹豫地交了一年的钱。虽然费用几乎是我一年的全部养老金,但我觉得值。一开始觉得住得挺舒服,饭菜也不错。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一开始服务态度很好,可没多久就 “原形毕露”。每天除了像酒店客房服务一样收拾房间,服务人员就消失不见。没人聊天,喊人也没人应。有一次晚上老毛病犯了,按了三四遍呼叫器都没人搭理。他们似乎就只是提供了一个住的地方和一日三餐。这样的养老院随处可见,何必花这么高的价钱呢?

从我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晚年孤独是很多老人面临的困境。子女不在身边,即使有再多积蓄,也难以买到真正的陪伴和照顾。而养老院,本应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却因服务不到位,让人失望。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子女们不能只在物质上满足父母,更要多花时间陪伴他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子欲养而亲不待” 是人生最大的遗憾。社会也应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和监管,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让老人们能够真正安享晚年。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为自己的暮年时光找到一个安稳的归处。毕竟,谁都不想在孤独和无助中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