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建大使馆、开793万英镑罚单,英国一边刁难中国一边捞好处?

文君侃历史 2024-12-13 17:11:19

2024年12月10日,英国伦敦塔区委员会再次投票反对中国在该区建设新的大使馆。这一决议的通过,无疑将中英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紧张点。此前,中国政府在伦敦市区购买了一块土地,计划在这块土地上建设一座新的大使馆,旨在为两国日益增长的交流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并提升中国在英国的国家形象。

然而,这一计划自提上议程以来,却遭遇了来自英国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对。

大使馆风波

2018年,中国政府斥资2.55亿英镑(约合23亿人民币)在伦敦皇家造币厂旧址购买了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计划在此建设一座新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这座新大使馆将会比现有的旧使馆大十倍,提供更宽敞的办公区域、225套住宅,并设有促进中英文化交流的中心,预计能极大改善中国驻英外交人员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也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签证服务和领事协助。

然而,这一计划并未顺利推进。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巨资,并且按照英国的建筑规划政策提出了详细的建设方案,但伦敦塔区委员会在多个投票中反对了这一建设项目。

具体来说,2024年12月10日,塔区委员会再次对中国的新使馆建设进行投票,并通过了反对票。这一决定的结果被广泛认为是中英关系的一个新的打击,也为两国的外交互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塔区委员会反对中国新大使馆的理由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主要集中在担心新使馆的建设会影响当地的历史建筑和居民隐私。塔区委员会强调,皇家造币厂是伦敦的一处重要历史遗址,建设新的使馆可能会破坏这一历史文物。

此外,还有人担心新使馆的监控设施会侵犯附近居民的隐私,甚至有人将“人权”和“民主”等西方价值观的议题与中国政府的政策挂钩,表达了对中国的新使馆建设的种种疑虑。

这些反对意见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深层的政治和文化因素。近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对中国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在香港、新疆和台湾等敏感问题上,英国与中国的分歧日益加深。

部分英国民众和政治力量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可能带来政治、经济上的挑战。因此,在新使馆建设问题上,反对声音不断增加。

中英关系的复杂性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24年5月英国对中国做出的类似迷惑事件。

2024年5月,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收到了伦敦市政府的罚单,金额达到79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300多万元。罚单的原因是中国大使馆的车辆频繁出入伦敦市中心,给当地交通带来“拥堵”。

根据伦敦市政府的规定,任何进入伦敦市区的车辆都需支付15英镑的“交通拥堵费”。

最初,这一收费政策只针对普通市民和商业车辆,但不久后,伦敦市政府决定对所有进入市区的车辆征收这一费用,甚至开始向各国驻英大使馆发出罚单。

中国政府坚决拒绝支付这笔费用,认为大使馆享有国际公认的“外交豁免权”,这类费用不应适用于外交机构。

然而,英国方面则表示,这一费用并非税收,而是“交通服务费”,因此不受外交豁免权的保护。英国政府明确表示,如果中国未按时缴纳这笔费用,将会提起国际诉讼,让国际法院来决定这一争议。

对于英国向中国大使馆开出巨额罚单的做法,国际社会的反应不一。根据国际法,尤其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大使馆享有一定的“外交豁免权”,即不受东道国法律的管辖。因此,按照国际惯例,大使馆及其外交人员的财产和行为应当受到免除某些费用和税收的保护。

对此,多个国家表达了不满。美国和日本等国曾在早期收到过类似的罚单,但他们也未同意支付这笔费用。美国甚至在支付了几次后,最终决定停止缴纳。面对英国的收费行为,各国普遍认为,这一做法具有“霸王条款”性质,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然而,英国政府坚持认为,这并非税收,而是一种“交通服务费”,因此不应受到外交豁免权的保护。

英国认为,所有进入伦敦市区的车辆都应当为其带来的交通拥堵支付费用,而大使馆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也应当履行这一义务。

英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在外交界引起了广泛争议,尤其是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这一不合理的收费,并明确表示将继续维护大使馆的“外交豁免权”。

今年以来,塔区委员会的投票结果和交通拥堵费事件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英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显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一方面,英国在经济、贸易等领域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中国成为了英国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和经贸往来,对于英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英国又因政治和安全原因,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对中国采取了敌对态度。特别是在香港问题上,英国政府曾多次对中国提出批评,并在外交上施加压力。

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英国则希望能从中国的崛起中捞取更多好处。英国希望在中国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但又不愿意完全放松对中国的警惕,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和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一定的怀疑与抵制。

这种复杂的双重态度,体现在许多具体的外交事务上。中国新大使馆的建设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尽管中英之间在经贸合作上有着众多的利益交汇点,但英国在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敏感问题时,却往往采取对抗的立场。这不仅让中国感到困惑,也使得两国的关系充满了张力。

英国经济困境下的“心态”:依赖中国又为难中国

英国的财政困境并非一朝一夕。

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制造业的外移,使得英国的经济增长受到制约。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英国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

英国政府当时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财政紧缩,削减公共开支,并通过增加税收来弥补财政赤字。

然而,经济危机的影响远未消失。随着英国脱欧公投的通过,英国经济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脱欧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摩擦,尤其是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不安情绪以及资本流动的减少使得英国经济的复苏更加艰难。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给英国经济造成了进一步的重创。全国封锁措施使得许多企业停业,失业率上升,财政收入大幅下降。

英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增加债务来应对疫情的经济冲击。即使疫情结束,经济的全面复苏依然没有显著改善,财政赤字依然严重。

为了填补财政空缺,英国政府开始探索各种非传统的收入来源。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英国一方面急需借助中国的经济力量来振兴自身经济,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放松对中国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管控。

新使馆的建设问题,正是这种“既想讨好中国,又想对抗中国”心态的一个体现。

英国希望中国在经济上提供支持,但又不愿意在政治和安全方面给予中国更多的空间,这种矛盾的心态,必然影响到中英关系的未来发展。

中国的回应与未来发展

面对英国的反对,中国政府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采取外交手段,向英国方面阐明新使馆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外交部表示,这座新使馆不仅是为了提升国家形象,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两国日益增长的交流需求。

中国驻英使馆的现有建筑已经无法满足两国之间日益增长的外交和领事事务的需求。

新的使馆将极大地改善中英两国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好关系。

中国也指出,英国地方政府的反对意见并不符合中英两国在外交层面上的合作精神。

中英关系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经济合作,更依赖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尊重与信任。中国希望英国能够摒弃偏见,尊重国际公认的外交惯例,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结语

此次伦敦塔区委员会的反对投票无疑是中英关系中的一个新考验。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英两国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避免因单一问题的分歧而影响整体关系。

中国一方面要维护自身的外交权益,另一方面也希望与英国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挑战。

中英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两国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平衡,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媒体:伦敦委员会投票反对中国驻自己地区的新大使馆》

澎湃新闻.2024-07-28《英国首相办公室:评估结果显示英国已“破产”和“支离破碎”》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