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0日,华为通过内部平台“心声社区”发布长达6500字的通报,揭露一起涉及6大业务部门、91名员工及非雇员的招聘舞弊事件。其中,72名正式员工因在招聘非雇员(主要为OD外包岗)过程中存在替考、泄题、倒卖公司信息等行为被处分,19名非雇员被终止合作并禁入。通报文件由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部总裁签发,并抄送董事会、监事会及全体高管,显示反腐力度空前。

涉事部门包括ICT产品与解决方案、半导体业务部、终端BG等核心研发领域。据华为成都研究所员工透露,数据存储部门受影响最严重,约62人被明文通报辞退或批评,占部门总人数近半。网传“任正非亲赴成都封楼抓人”虽被辟谣,但事件已冲上心声社区热搜榜首。
灰产链条:从替考到“月回扣”的暴利模式此次舞弊暴露出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替考与泄题:部分HR联合外部培训机构、IT博主,通过代考、提前泄露机考题目等方式帮助候选人通过筛选。利益分赃:求职者成功入职后,需按协议每月返还工资的10%-30%作为“回扣”,部分涉事员工单笔获利超百万元。信息倒卖:华为内部考题、面试评分标准等核心资产被非法交易,甚至形成跨区域的地下市场。一名举报者称,早在2024年中,社交媒体已有“花钱进华为OD岗”的广告,部分岗位标价高达5万元。而OD员工因薪资接近正式岗、转正通道透明,成为灰产主要目标。
行业困局:大厂高薪养蛊与制度性漏洞华为事件并非孤例。近年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均曝出贪腐案,仅字节2024年便辞退353人,其中3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深层原因包括:
非雇员监管盲区:OD员工虽与正式岗同工同酬,但招聘流程由第三方机构主导,企业监管松散。业绩压力下的妥协:部分部门为快速扩张团队,默许降低招聘标准。例如华为通报中提到,涉事业务线负责人因管理失职被降级。技术防御滞后:传统面试流程难以应对AI作弊工具,华为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全程存证,阿里则用通义千问监测异常。破局启示:从刮骨疗毒到管理升级华为此次行动释放三大信号:
零容忍态度:涉事员工不仅被开除,还需退回非法所得并赔偿损失,个人诚信档案永久记录。流程重构:将招聘权限分散至多部门,打破单一团队垄断;同步优化OD转正机制,减少“灰色操作”空间。行业示范效应:腾讯、阿里等企业已跟进建立“永不合作主体”黑名单,推动全行业建立反舞弊联盟。反思:贪腐是资源错配的冰山一角大厂反腐风暴的本质,是高速扩张期资源分配失衡的缩影。当企业用“高薪养蛊”模式追求短期增长,必然滋生权力寻租;而当技术精英将智慧用于钻制度漏洞,损害的不仅是企业利益,更是整个职场生态的信誉。华为的自我革命,或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治理现代化的分水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