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独臂船长”徐京坤:攀上“航海珠峰”

半岛都市报 2025-03-02 18:51:48

红色的船身划破浪涛,黑色船帆上“Singchain中国梦之队海口号”的字样分外醒目。站在甲板上的青岛汉子徐京坤,用力挥动着右手和半截左胳膊,向岸上熙攘的人群致意。港口挤满了迎接他的粉丝,其中有连夜驱车从其他城市赶来的外国友人,也有为他精心定制红旗的华侨……

民众在港口接船长完赛。

北京时间2月18日15时08分,历经99天19个小时6分钟11秒的海上不间断航行, “独臂船长”徐京坤驾驶“海口号”帆船,成功冲过2024~2025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以下简称“旺代环球帆船赛”)的终点线,驶入法国旺代省的莱萨布勒多洛讷港,成为这项赛事历史上首位完赛的中国船长。

完赛后大家一起庆祝。

逐梦筹备十八载

“我认识船长时,他的旺代梦刚刚萌芽,为这一天,他准备了18年。”肖姝瑶感慨地说。

徐京坤与妻子肖姝瑶相识于2013年。彼时,在海南三亚参与帆船赛、管理帆船俱乐部的肖姝瑶,结识了刚刚结束环中国海到港三亚的徐京坤。

“船长跟我提起,2007年他作为中国残疾人帆船队队员在美国罗德岛海外训练时,在一本航海杂志的封面上看到旺代环球帆船赛IMOCA赛船,一下子被迷住了,他说:‘太梦幻了,像一艘宇宙飞船!’”

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素有“航海界珠穆朗玛峰”的称号,以极端残酷的竞赛条件闻名。每四年举办一届,选手们需要独自驾驶无动力帆船,从法国旺代省起航,途经好望角,环绕南极大陆,跨越合恩角,再经由南美海岸返回法国,在近100天内完成约24000海里的环球航行,全程不仅要应对极端天气、孤独和身体极限挑战,还不能靠岸、无供给。其完赛人次不足登顶珠峰人数的1%。

徐京坤有心想要挑战这项赛事,却不知道从哪里起步时,遇到了刚刚完成“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山东人翟墨。翟墨给他的建议是:环中国海就挺难,可以先从这里开始。

2012年,徐京坤改造了一条船龄达25年的报废帆船,命名为“梦想号”,凭借其成功完成了单人环中国海航行。之后,他想更进一步,加入环球航海赛队,可是因为左手断臂,没有赛队愿意接受他。

“落单”的徐京坤没有就此放弃,他独自踏上征程,完成了6.5米小船不间断单人跨大西洋的极限挑战。肖姝瑶陪伴他度过了备赛,她回忆道,那时候两人一穷二白,有一整年都住在仅6米长的帆船上,“冬天很冷,我作为一个哈尔滨人,都无法忍受的寒冷。”

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徐京坤驾驶“青岛梦想号”双体帆船,携妻子耗时三年,航行3.4万多海里,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双体帆船环球航行。肖姝瑶说:“其实我体育很差,是被船长临时拽到了船上,航海圈的人经常开玩笑说,我是唯一一个不会游泳的环球女水手。”

2021年,徐京坤和肖姝瑶奔赴法国,正式向旺代环球帆船赛发起挑战。当时,他们的所有家当简单到一个背包都没装满。

首先要解决的是船在哪里。“一条新船要800万欧元,我们自己是肯定买不起的,所以先找赞助商,筹到买船的预算。把船买到手,开始了第一场比赛,然后再慢慢一点一点把其他预算凑齐。”肖姝瑶说。

旺代环球帆船赛是一项甄选赛事,选手首先要参加一系列的积分赛,在全球排进前39名才有资格入选,之后还要考取一系列的资格证书。“如果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组委会会认为参加比赛是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不敢让你参赛。”

在他们之前,中国人参加旺代环球帆船赛的历史还是空白,这方面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徐京坤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他必须一边应对旺代预赛,一边四处联系赞助商筹集资金。

“最后联系到了20多家赞助商,除了海口城市的冠名赞助外,赞助商来自新加坡、法国、英国等各个国家和地区。要知道,在赛事村一年的费用大概在几百万欧元,花费是非常大的。”肖姝瑶说,绝大多数的赞助商并不了解航海运动,而是认可徐京坤这个人。“我觉得船长身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他的每一个梦想都说到做到了,没有让任何一个信任他的人被辜负。”

肖姝瑶记得,徐京坤在环中国海和跨大西洋航行的时候,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赞助,但他就是吃着盐水煮面坚持了下来,“所以很多赞助商都是从他环中国海就开始关注他了。”

2024年7月,徐京坤离梦想又进了一步,他和五星红旗首次登上旺代环球的官方网站,成为2024年第10届旺代环球的首批官方候选人。

中国船长首次入选的消息传开后,不仅吸引了媒体的目光,也在全球航海爱好者中引发热烈反响。一个法国小朋友用英法双语给徐京坤写了一封信,还送来一瓶子纸条,他说:“你是我最喜欢的船长,我的任务是给你加油,我让我的朋友们写了很多锦囊在这里,你需要力量的时候就打开一个。”

还有一所法国学校的孩子给徐京坤改编了一首歌曲,歌中唱道:“他和他的船正朝着梦想航行,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为了梦想,2024新赛季赛帆船下水前,徐京坤忙到几近崩溃,他花费了40多天打磨这艘超级赛船的船体。

在法国,人工费用高昂,尤其是对IMOCA级别赛事的专业人员而言,帆船的每一项修理、检测费用都高得惊人。于是,徐京坤凡事亲力亲为,自己动手解决所有能解决的问题。备战初期,他每天早8点开始工作,直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几乎所有关于赛船的工作他都亲自完成,包括清理船底、绞盘维护、索具检测、液压发电机修理等。这些任务,单单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人疲惫不堪。

徐京坤在出海时喜欢以视频的形式记录航海日记,明明是单人航海,但每次出镜他都称“我们”。肖姝瑶解释说:“‘我们’指的是船长和他的船,他们是相互陪伴、相互依偎,彼此信赖的关系,是心灵相通的。每次到港时,船长都会跟他的船说:谢谢你,把我安全带回港口了。因为船长经常说,只有对自己的船好,出海之后船才能对你好。”

人生没有“退缩”

曾有人问及徐京坤参加旺代环球帆船赛的感受,他回答:“就是无数次的帆升和帆降,就像我们的人生,永远无法停止。”

“起航那天因为无风,船上操作比较复杂,他的脚崴了。”肖姝瑶说,当天崴伤脚的船长有好几名,其中一位船长还因为脚伤退赛了。

“从起航日开始,船长一晚上睡三四个小时都是奢侈的。”因为徐京坤的岸队人员较少,作为赛队经理的肖姝瑶便承担起值班的任务。

这是一份与船长生命安全紧密相连的工作,她尽量把自己的作息调整得跟船长一致。由于电力限制,徐京坤每天都会断网几个小时,“比如船长说,接下来三个小时我要断网了,我不会联系你,那我这三个小时可能就会去睡觉。”

这样两三个小时的碎片化时间,能不能马上进入睡眠状态?肖姝瑶的回答是:“能。长期处在很疲惫的状态,往往倒头就能睡着。”

但即便小睡一会儿,肖姝瑶的手机也是24小时开机,而且音量调至最大。因为她时刻都清醒地知道:旺代环球帆船赛是非常危险的比赛。

每次徐京坤出舱到甲板上操作,都会通知肖姝瑶:“我预计半小时回来。”如果船长半小时没有回来,肖姝瑶会每10分钟呼叫他一次,如果再超过半小时没有回应,她会报告组委会,“我的船长去前甲板超时未归。”组委会马上就会查船长的定位,看船只有没有什么异常。

30米高的桅杆

徐京坤在比赛中遭遇的最艰难状况,就是三天连续三次爬上桅杆更换一个损坏的配件。桅杆高30米,第一天首次上桅杆时,徐京坤告诉肖姝瑶:预计一小时就下来了。

“超时没有回应时,我非常担心,几乎隔几分钟就呼叫他一次。”徐京坤下来后,告诉肖姝瑶:超时是因为问题棘手,没有解决。第二天徐京坤第二次爬上桅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三次爬上桅杆的撞伤

“桅杆在风中摇晃是非常剧烈的,而且船长只有一只手,爬上桅杆难度可想而知,连续爬上两次桅杆,他已经有二三十处伤了,撞伤、擦伤、割伤遍布全身,他的情绪失控了。”

通话中,徐京坤想到还要第三次爬上桅杆,对着肖姝瑶号啕大哭起来:“太难了!”肖姝瑶只能安慰他:“我们可以考虑放弃解决问题,生命是最重要的。”但调徐京坤整好情绪,又第三次爬上桅杆,并最终解决了问题。

春节自己包的饺子

“也正是三天三次爬上桅杆的经历,折服了世界各地的粉丝,普通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肖姝瑶说,自从那次经历后,各国媒体用了很多“最”来表达对徐京坤的敬佩——最美的旺代船长、最励志的船长、最鼓舞人心的船长、最受欢迎的船长等。

一位著名的意大利老船长,专门录了一个视频,跟他所有的粉丝说:“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这个中国船长,他太牛了,他太厉害了,他做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这次比赛中,徐京坤还遭遇了一次险情。到港前5天的元宵节当晚,帆船电力系统突发故障,导航设备濒临瘫痪,这一严重的故障差点导致他退赛。

春节在船上看春晚

在暴雨中,巨浪一次次将船体抛起,徐京坤被迫关闭所有非必要电源,仅靠着头灯的微弱光线,艰难地爬向船尾。在夜里离开船舱就是在玩命。如果失败,可能会被甩进海里,或者被断裂的支架刺穿。

徐京坤来来回回拆了6次也没修好引擎,好不容易更换了新的启动电机,按理说危机应该解除,结果新的启动电机质量似乎有问题,直接打碎了。后来又尝试着把新的旧的零配件组合起来,也行不通。他在朋友圈里发文记录道:“今晚没有元宵,人都快被滚成元宵了。”

“他去船尾维修这个故障时,船速达20节,他站在甲板外面一个手掌宽的边沿儿上操作,这个地方是有极高的落水风险的。”肖姝瑶说,那次处理险情,徐京坤没有报备,“如果船长跟我商量的话,我会建议他不要修,但是他没有跟我商量,自己就去做了这件事,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缩’两个字。”

国外学生给船长写的信

好望角的祈愿

除了风暴和险情,此次旺代环球帆船赛中,徐京坤依旧每天坚持录制视频形式的航海日记,跟粉丝们分享,这也是肖姝瑶作为岸队要完成的一项工作。这些日记“直播”了徐京坤在海上遇到了一些有趣的瞬间。

比如,“在茫茫海上遇上老乡也是很奇妙的经历。”出发后第14天,徐京坤在海上遇到了来自家乡的远洋捕捞船,他马上拿起无线电呼叫对方:“我是一艘中国的帆船,我在进行环球航行比赛。”对方也热情地回应:“我在捕鱼,我是从青岛出发的,在海上要待两年……”

海上恶劣天气下的海浪

出发第16天,一条鱿鱼被海浪拍在了甲板上,这对出海后顿顿以方便面果腹的徐京坤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美食。他非常有仪式感地拿出锅,白灼一番后,倒上酱油和醋,大快朵颐,镜头里还不忘幽默地描述:“这海上‘外卖’太鲜美了,补充优质蛋白质。最好能每天来一只,多了也浪费。”

第19天,徐京坤在大西洋里放下了一枚20公斤重的ARGO海洋观测浮标,这个设备能够实现海洋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分发,为科学家们提供重要的海洋与气候数据,从而丰富全球对于深海和偏远地区的海洋气候知识。

海上航行,船上负载物的重量有严格的规定,参加旺代环球帆船赛的船长们都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拿下一公斤,放上一公斤”,但徐京坤还是选择携带了这个20公斤的科学观测装置,以实际行动为全球气候与海洋保护事业贡献一份中国力量。

“如果你能在地图上看到Argo浮标的分布,就会发现,它们像一片繁星密布的星空漂浮在海里,而其中一颗星星曾经与我一同航行。现在,它已经开始独立的科考旅程。”徐京坤在“航海日记”里如是说道。

出发后的第30天,徐京坤在海上遇到了信天翁。海上有一个传统,遇到的第一只信天翁,可以给它起名字,“我的这只信天翁叫小明。小明,你好,我来自中国,希望你能保佑我们,希望你也一切都好。”徐京坤在“航海日记”中分享道。

当天除了白色的信天翁外,他还遇到了两只熊猫海豚,围着他的帆船跳跃,仿佛要跟他赛跑。

“船长的海上邮箱正式开业。有粉丝留言,托我给大海带句话,心事、梦想和烦恼都可以留言,我帮你们告诉大海。”临近好望角时,徐京坤与粉丝展开互动,帮粉丝们许愿,因为好望角代表了好运,因此接到了众多粉丝的留言。

然后,承载着粉丝们心愿的帆船,在好望角遭遇了50节大风、十几米高大浪的考验。好望角又被称为“风暴角”,时常化身为航海人的噩梦,让徐京坤第一次对着镜头掉下了眼泪。

风雨后方见彩虹,闯过狂风巨浪的徐京坤最终把大家的愿望带到了好望角,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分享了大家的心愿——

一位山东网友有两个愿望,说:“我现在在成都,希望能去旺代现场迎接船长成功返航,机票已经开好了;二是希望明年夏天母子平安,得一个健康聪慧的娃儿。”

一位网友说:“船长,我刚转业回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祖国统一,然后是家人健康平安,(祝)你能圆满完成旺代挑战。祖国统一,民族复兴!”

有国外网友说:“船长,感谢您的慷慨,一个愿望给你,希望你能够顺利走到旺代终点;另一个愿望给我儿子,我希望他不要像前几年一样,能够没有病痛、顺利地度过这一年。”

……

徐京坤一一读取了粉丝们的心愿后,说:“我在好望角许下了大家的心愿,祝愿大家都能够梦想成真!”

“航海日记”可谓事无巨细,还记录下徐京坤在船上升帆、降帆、安全检查、维修等工作的场景,有时天气状况比较稳定时,还可以听到一些广播和音乐的背景音。肖姝瑶说,这是出发前岸队专门给船长拷贝的,用来打发他孤独的时间,“有一些评书,比如水浒、三国等,他最喜欢听的是郭德纲的相声,还有一些歌曲。”

出发前,肖姝瑶还别出心裁地为徐京坤准备了每周礼物,视频日记里也记录了徐京坤每周开礼物的时刻:他打开一个小袋子,里面都是寄托心意的小物件,比如手指陀螺、妈祖护身符,等等。“这些礼物都是为了鼓励船长,也算一些小惊喜吧。”

一个孩子给船长的画

胜利的梦想家

在徐京坤极致孤独的航程中,肖姝瑶和无数同胞为他点亮了茫茫大海。

“船长不管的事情都归我管。”肖姝瑶这样阐释自己的岸队工作。一个标准赛队的岸队工作人员一般有26人,大一点的赛队要达到50人,而且大多是专职。即便是一个26个人的赛队,一年单单工资支出就得150万欧元。可是徐京坤的岸队因为资金紧张,雇不起人工。

“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开始都是兼职,后来是很多海外的华人志愿者加入团队帮忙。”肖姝瑶说,船长的背后是一群人的鼎力托举。在法国准备旺代环球帆船赛的四年,徐京坤收获了一支由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组成的上千人的庞大团队。

手被泡得起皮

完赛后,徐京坤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感谢话语:“乡亲们给我们送粮、送枪、扛炮,他们真的像是家人一样保护我,为赛队护航,大家帮我完成了一次高度职业化的赛事攻坚,打破了只能王室和巨型商业才能完成的行业垄断,这点让我很骄傲,在我都一度怀疑前方有路的时候,他们比我还坚信,让我不再怀疑,我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感谢我的家人们,山高水远来日方长!家人们we are team-we are family。”

四年前,肖姝瑶曾出版过一本关于徐京坤的传记《卑微的梦想家》,细致记录了徐京坤一路追逐梦想的跌跌撞撞。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他有时给我看老照片,会指着照片中的自己说,你看我也有过左手,然后用他的右手一下下拍我的左手手掌,嘟囔着说,好多年没感受过双手鼓掌的感觉了,原来是这样啊。”

1989年,徐京坤出生于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岳石庄子村。12岁那年,他被鞭炮炸伤了左手,“那时候家里没钱,父母都是农民,也不懂如何处理,只去了镇上的校医院,其实只炸掉了一部分手掌,但是医生怕有并发症,把前臂锯掉了一半。”书中这样写道。在贫穷的山村里,男孩子作为劳动力至关重要,失去一只手,干活受限,似乎就失去了价值。

后来徐京坤进入山东省残疾人田径队,之后改练帆船,成为中国残疾人帆船集训队的一员,并参加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

2008年,当徐京坤作为中国残疾人帆船队选手登上北京残奥会赛场,跻身前十,当他以为人生从此有了目标时,队伍却在盛宴过后解散了,他再次陷入人生低谷,“就像山爬到一半,路却突然塌了。” 肖姝瑶在书中这样记录下他形容当时的心境。

“船长的家人至今还生活在农村老家,其实他们很多年以来都不知道船长是干吗的,家里亲戚们问起时,家人的回答是:好像是跑船的。直到船长参加了旺代赛,网上的报道量比较多了,船长的家人才慢慢了解,是在参加体育比赛。”肖姝瑶说。

“曾经,我的生活像一艘将沉的小船,眼前迷雾重重,完全没有方向。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颗种子……我拼了命地守住它,把它种在了我的身体里,用血液滋养它……它是我仅有的东西了。”徐京坤说,肖姝瑶写的书里讲述了他和这颗种子的故事,“我称这颗种子为‘梦想’。”支撑他走下去的动力和信念是梦想,

“梦想是美好的,但实现梦想的过程,船长每一步走得都异常艰难。”肖姝瑶解释说:在我眼里,“他是个卑微的梦想家。”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潘立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