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全球股市应声暴跌。道琼斯指数单日下挫5%,A股更是直接击穿3000点心理关口。

恐慌情绪蔓延之际,不少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资产配置方向。
而就在同一天,中国嘉德香港春拍上,一对清乾隆 粉青釉「千秋万代」葫芦瓶以HK$4,635万易主,摘下嘉德香港春拍的成交桂冠。

▲中国嘉德香港2025春季拍卖会现场
这不禁让人思考:当现代金融体系剧烈震荡时,古玩市场是否真的能成为资本的避风港?
历史证明:古玩是经济动荡中的“硬通货”
回顾过去100年,每当全球经济遭遇危机,古玩市场往往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1929年大萧条:股市崩盘后,欧洲贵族纷纷抛售艺术品抵债,洛克菲勒家族趁机低价收购大量中国瓷器,30年后增值数十倍。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秘密收购了37件中国古代青铜器,这些承载着商周密码的礼器,在十年间实现了400%的价值跃升。

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后,全球股市腰斩,但同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乾隆粉彩转心瓶仍以5.5亿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

▲清乾隆 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2020年疫情冲击:全球股市熔断,但中国古玩市场在2021年迎来爆发,北京保利拍卖夜场,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现场以4.5亿起拍,最终以9.3亿元成交,成为亚洲最贵艺术品。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竞夺现场
在古玩的世界里,"关税"被重新诠释为时间对文明的赋税。明成化鸡缸杯在1999年以2917万港元成交,当它2014年再现拍场时,身价已飙升至2.8亿港元。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古玩的抗跌性从何而来?
稀缺性:真正的顶级古玩存世量极少,且不可再生,供需关系决定其长期上涨趋势。
文化价值:古玩承载历史、艺术、工艺三重属性,不受短期经济波动影响。
国际流动性:顶级艺术品可在全球拍卖市场自由交易,不受单一国家政策限制。

2025年古玩市场的新趋势
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下,全球资本正在重新寻找安全资产。而古玩市场,尤其是中国艺术品,正呈现几个关键趋势:
高净值人群加速入场
股市、房地产不确定性增加,富豪们开始将资金转向古玩、珠宝等“实物资产”。
2024年胡润报告显示,中国千万资产家庭中,已有28%涉足艺术品收藏,较2020年增长近一倍。

精品瓷器、书画仍是“硬通货”
明清官窑瓷器、古代书画因鉴定体系成熟,流通性强,仍是避险首选。
202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清乾隆御制洋彩紫红锦地乾坤交泰转旋瓶以1.77亿港元成交,远超预期。

▲清乾隆御制洋彩紫红锦地乾坤交泰转旋瓶
新兴收藏品类崛起
古籍善本、古代玉器、文房雅玩因价格相对较低,吸引新藏家入场。
2024年嘉德秋拍,一批明代文人手札以超估价3倍成交,显示市场对“文化内涵”的追捧。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林则徐、沈葆桢等中兴名臣手札二册
古玩投资的风险与机遇
尽管古玩市场抗风险能力强,但并非没有挑战:
✅ 机遇
长期增值潜力大:顶级艺术品年均回报率可达10%-20%,远超通胀。
资产配置多元化:与股票、债券相关性低,可有效对冲市场风险。
文化传承价值:收藏不仅是投资,更是对历史的守护。
⚠️ 风险
鉴定门槛高:赝品泛滥,新手容易“交学费”。
流动性差异大:普通藏品变现难,只有顶级拍品才能快速流通。
政策影响:文物出入境限制、税收政策可能影响交易成本。

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全球资本市场颤抖时,古玩市场却依然在历史的沉淀中稳步前行。它或许不会像科技股那样一夜暴涨,但也不会像金融衍生品一样瞬间归零。
古玩收藏,本质上是对时间的投资。
所以,选择玩古董,或许不是在逃离风险,而是在寻找一种更长久、更稳定的财富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