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自身出了问题,事实证明有多少家产都不够败的。比如民国时期一个名叫盛恩颐的富二代,他父亲盛宣怀去世前给他留下了大量家产,结果到了晚年让他败到只剩几间供奉祖宗牌位的祠堂。
盛恩颐的父亲名叫盛宣怀,了解历史的都知道,这个盛宣怀在晚清可是风云人物。首先他是一位清朝大臣,官职最高干到了从一品尚书一职。其次他还是一位与胡雪岩齐名的红顶商人。红顶商人说白了就是官商,背后靠山是朝廷的商人。
早年盛宣怀受到李鸿章赏识,靠着洋务运动的东风,创办了大量实业。这些实业包括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家电报局,第一家银行。此外还有钢铁厂、学校、开矿公司等等。并且这些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的上是,当时所在行业带有垄断性质的公司。所以就算晚清时期我们国家实业比较落后,盛宣怀也借着这些公司累积了巨额财富。
而一个家族有了财富,那就要考虑谁来继承。盛宣怀有8子3女,3女就不用考虑了,因为女子没有资格继承。8子中4个早逝,也就是说死在了盛宣怀前头,一子则过继给了兄弟,然后就剩下了3个儿子。而这3个儿子中又有两个是妾生的,自然不能用来当做主要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盛宣怀也没得选,只能将家业托付给唯一一个嫡子,也就是他的四儿子盛恩颐。
起初盛宣怀对这个儿子是不放心的,因为知道他娇生惯养,不管是能力还是心性都无法继承家业后让家业顺利传承下去。于是盛宣怀先是将儿子送到了国外读书,又亲自安排他娶了当时民国总理孙宝琦女儿。盛宣怀的想法是,儿子有了学识也有了见识,再加上岳父帮衬,怎么也差不到哪儿去。
另外盛怀宣还留了一手,就是将自己的家业分成了三份,其中一份给盛恩颐。一份用来建立了愚斋义庄,愚斋义庄就是现代的信托公司。也就是让这份财产脱离出盛家,却在以后依然能为盛家所用。最后一份则分给了其他子嗣。
盛怀宣这些措施一做,其实已经属于是万无一失了。但事实证明做的再多,也经不住盛恩颐败家的速度。
首先盛恩颐在外边什么都没学会,也没见识到别的。光学了吃喝嫖赌抽,见识到了怎么吃喝嫖赌抽。在这种情况下盛宣怀死后盛恩颐更是原形毕露,先是纳了十几房小妾,又将吸大烟和赌博当成了主业。那么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到了日军侵华期间,也就是盛怀宣离世20年后,盛恩颐甚至已经到了给日本人当走狗才能维持体面的地步。然后到了解放前后,盛恩颐穷到只能上街乞讨为生,因为家业已经被他败到只剩几间供奉祖宗牌位的祠堂。
最后我们纵观盛恩颐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富不过三代,因为因为到第二代盛恩颐这儿,家业就被他败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