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为了能抢到专家号,很多人似乎都是坐在了“路由器上”,连厕所都不赶上,恐怕错过名医专家号。挂上号以后,千里迢迢带着老家的检查结果,想寻得精准的治疗方案,可大医院里的名专家,根本不认可其他三甲医院的检查。稍微好点的能顺利在大医院当天做上检查,而麻烦的却要排上一两个礼拜甚至半个月才能做上检查。好不容易盼望着检查结果出来了,结果医生看了看,就直接开药,连个病因都说不出所以然,恐怕多被耽误一分钟,花了好几百挂的名医号,最后的结果就是抱着好几千的药盒子回家,总有一种病没有看透的感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病好像自己变成了“流水线产品”?
说实话,以上的心理感受,估计有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的的确确在我国一些知名医院,看病的确很难。就拿我表姐来说,她在老家工作的时候,被检查出“慢性肾炎”,所有的肾功能检查全做了,指标都正常,只有尿常规里的尿检里显示是隐血,和微量蛋白尿。
老家的医生建议表姐做一个肾穿刺,明确病因是什么类型的肾病后再指导用药,但为了寻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在表姐夫的陪同下,表姐来到了北京。为了挂北京这位大咖的号,表姐夫还特意多花了800块钱,找的黄牛挂上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进了诊室后→表姐就开门见山说自己的情况,并且还把老家的所有检查都带来了,医生直接说:‘’我们只认本院检查”,→给你开检查单(血常规、血钾、肾功、肝功、尿常规、微量尿蛋白五项),随后一句交钱去吧,表姐和表姐夫直接出了诊室(从进诊室到出诊室,前后不到3分钟),于是表姐和表姐夫,楼上楼下的开始做这些检查(验尿的和验血的并不在同一座楼),验血排号,验尿排号,彩超当天根本做不上,表姐夫又花了六百块钱找了黄牛,才安排到第二天上午做彩超,而这个专家每周只出一次诊。
无奈之下表姐夫和表姐只能暂时在北京的酒店安顿了下来,而这次花的800块钱挂的专家号真是打了水漂,一点都没见着动静。为了能挂到下周这个专家号,表姐夫又不得不再次多花钱。在这一周等待中,每天的住宿费就200多,吃饭更别提了,成本开销太大。好不容易等到下周,让这个名专家看报告,结果人家连问都不问,就直接说,你这个指标在可控范围内,先回去吃一个疗程的药看看效果,然后再来复查。→开药(西药+中成药总共2000多)表姐本来想问这到底的是什么病,究竟是怎么回事,饮食生活需要注意什么,可还没等表姐开口,医生就按了“下一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表姐和表姐夫都无奈的表示:“这大医院看病太难了, 想多耽误几分钟问问结果,看报告咋回事,让医生说个明白,这几分钟医生都不愿意浪费,也不愿意搭理,就是看完报告直接开药,感觉都没有把病看透彻。”
患者进门→开检查单(CT/验血/超声);
看报告→开药(抗生素西药+中成药);
喊"下一个"(平均耗时4分37秒),
对此不少网友也纷纷吐槽表示:
“去了大医院看病,没有一天两天看完病的,好点的等结果可能半天就出来了,可麻烦点的就连做个检查都要排上一个礼拜,其他三甲医院的检查都白做,人家不认啊,只认自己医院的。”
“现在的医生太忙了,忙到连看完整病例的时间都没有,忙到连让病人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看病5分钟,病人简直成了流水线上的零件。”
“一张报告诊断书有啥用,无非就是医生按照上面写的,直接给你开药,连医嘱交代一下病情,生活方面注意什么都没有,太可悲了。”
现在很多情况下,把医学完全和现代技术等同,忽视了人类处于叙述当中、医学本身要在叙述中实现,需要通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对话,解决技术保证、问病史等问题。而很多患者在实际看病过程中,根本没有真正把病看透,就连和医生之间的对话都是少之又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病像逛商场,沉浸式消费
现在的医院,你真的变了!小时候发烧,就是村医,也都是和蔼可亲,反复询问病情,就连开药都不忘记叮嘱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下什么,虽然当时诊室简陋,可医生却是有温度的,让人安心啊!可现如今的医院,一走进医院,扑面而来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的检查、缴费单,还有一个个力不从心的背影,医生啊,专家啊,三言两语就打发一个患者,敷衍患者,让检查,让缴费,让开药,可你们扪心自问一下:千里迢迢找你们看病,这真的是在看病,治病吗?分明是在为自己冲业绩啊!
作为患者,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遇到良医,把病治好。希望天下无疾苦,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够心想事成,早日康复,希望过度医疗能够真真切切得到实际改变!(本文原创,拒绝一切抄袭和洗稿,违者必究!)